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汪顺生
2021年2月,原国防科大校长张良起教授的夫人刘杜珍女士将毕生积蓄的150万元人民币存款全部捐给了上海交大,设立张良起奖学金,助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此举实在令人动容。
张良起校长是浙江吴兴人,上海交大毕业并留校任教。后调入哈军工,先后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直至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副大军区级别,少将军衔。
早在1975年9月底,我去长沙工学院(前身系哈军工,现国防科技大学)上大学前,恰逢我的姐夫王年生(原哈军工60582班学生)来上海出差,他要我到了学校后,有机会代他去看望张校长。因张校长以前曾教过他,时任哈军工教研室主任。然而,我在校读书期间,得知张校长是学校知名教授之一,后来又升任了系主任。于是,我也就不好意思冒昧打搅。
2000年10月,我有幸参加在校召开的哈军工校友第三次联络工作会议时,才近距离见到了张校长。那时,张校长早已从校长位置退了下来,看上去人比较瘦弱,面色苍白,举止缓慢,很少讲话。活动期间,虽多次见到张校长,但仍没有主动和他攀谈。总觉得他是大人物,不敢轻意造次。所幸的是,在校友联络工作会议期间,我和包括张校长在内的许多学校老领导、老教授一起拍了集体照,留下了珍贵的老照片。
直到2008年11月底,上海举行纪念哈军工创建55周年暨国防科大组建30周年校友座谈会活动。曾任上海市政法委副秘书长的原国防科大校办主任徐书庵校友负责与学校联系,邀请校领导参加。恰好张校长夫妇正在上海探亲访友,于是就邀请张校长夫妇一起参加活动,他们欣然答应。张校长的后任校长陈启智中将、周兴铭院士、国防科大政治部主任李宁少将和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副理事长尚法尊校友和王殿勇校友等也应邀专程来沪参加活动。
张校长非常关心上海建设,以前来上海时,曾看过苏州河排污工程。这次来行动已经不方便了,他提出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校友为他作了安排。在参观过程中,张校长坐着轮椅认真听着讲解,不时还会提些问题。
校友座谈会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得到通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校友晚上要见张校长等来沪客人。当天晚上,我们陪张校长等来宾乘市里派来的面包车去了会见的场所。车到之后,俞书记和夫人张志凯校友已等候在会见厅的门口,亲切的和我们一一握手。会见期间,我们向俞书记和张校长等来宾每人赠送了一本《哈军工-国防科大上海校友活动纪念册》。大家饶有兴趣的翻阅纪念册,一起追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会见结束后,大家还一起高兴的合影留念。
离开会见场所后,我们陪两位老校长等来宾回到下榻的宾馆,并先后到两位老校长的房间聊天。张校长是个非常儒雅、歉和的老人,说话较慢,声音也不大,但吐字清楚。
第二天的座谈会上,张校长心情非常好,精神也好,我们请他在会上讲话。他回顾了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的许多往事,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印象比较深的是讲到在反右倾运动期间,陈赓院长为了保护老教授,让哈军工副院长刘居英少将带队组织老教授们去东北的一些工厂参观,以避开学校的运动,使很多老教授免受冲击。会后,张校长和陈校长还和全体与会校友合影留念,并参观了上海航天局研制的月球车模型,听了国防科大校友、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的讲解。
座谈会结束后,负责本次活动安排的孙向群老校友让我第二天开车,和王育斌校友一起送张校长夫妇去上海南站,乘火车回长沙。我听后,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有幸送张校长,可以再次和张校长近距离接触。不安的是我的车型太一般,是国产韩国品牌伊兰特。当时我心里想,张校长是副大区级别的干部,且八十多岁高龄。出门连个秘书也不带,自己的学生是上海市委书记,也不要求市里安排迎送。这样的高官,也实在是太罕见了。
第二天下午,我们按时到达宾馆,并开车送张校长去上海南站。通常,司机送客是要把客人直接送到候车室门口。但当时的上海南站刚建成启用不久,有些地方仍在修路,加上我们也不熟悉。到了上海南站后,我只好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库,领着张校长夫妇从地下车库一路走上来。虽说局部地方有自动扶梯,但七拐八拐,仍要走不少路。我当时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但张校长夫妇毫不在意。上来以后,我们也没发现有贵宾候车室,于是,就在普通候车室候车。在候车期间,张校长就像长者一样和我们聊天。并谈到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早日回到上海,还说总后已经在上海的市区地段落实了地皮建别墅,很快就能回上海了。
当时,我很纳闷,张校长离开校长岗位已二十多年了,怎么到现在还回不了上海?我看着张校长那种无奈的眼神,心里不由地涌动起一种无名的伤感。候车室放闸后,我们把张校长夫妇一直送上软卧车厢。临别时,张校长对我开车送他一再表示感谢,并邀请我有机会去长沙时到他家玩。
可是,到了2009年7月,我们惊悉,张校长因病在北京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非常难过。
前几年,江湾新城干休所建成启用,张校长的夫人刘杜珍阿姨才带着张校长的骨灰盒回到了上海。刘阿姨向交大捐款后,总算实现了张校长叶落归根,回报母校的愿望。正如张校长生前所书唐代李忱的诗句“終归大海作波涛”那样。
“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也是张良起校长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者:汪顺生 原国防科大一系75级学员
上海知信律师事务所 创始人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徐书庵校友和孙向群校友的指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图1:刘杜珍女士(右)向交大捐款。
图2:前排左起: 王殿勇、陈启智、刘杜珍、张良起、周兴铭、孙向群、尚法尊、徐书庵。
图3:左起:刘炜、刘杜珍、张良起、王鹏、汪顺生、徐书庵。
图4、张良起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