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我认识戴敏民学友是于2019年,参加收集和整理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员名录工作。她是这一工作的倡导者和总负责人,这项工作庞大而又细致、繁琐,历时三年得以圆满完成。这让我看到了她办事认真,执着的精神,并引起我对她更多的关注。
我进一步知道了:戴敏民是海军装备保障部门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位学友从哈军工毕业后,分配到北海舰队青岛基地装备部门,在几十年的海军装备保障工作中,为舰艇导弹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维修保障,为海军战斗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立功受奖。
她先后六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舰队和基地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舰队先进科技干部。科研项目中,一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两次获得优秀论文奖;
1996年当选青岛基地第二届党代会代表。
2001年当选中国共产党海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
她被聘为海军装备工程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海军科技奖评审专家。
1989年赴法国培训4个半月。1998年援朝40天。
她的优秀事迹先后在解放军报、海军报、中国妇女报、青岛报、海军装备维修杂志,海军杂志等多家新闻媒体上报道。
戴敏民的爱人是哈军工4系65级学员,她俩18年长期分居两地,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她既要下部队完成各项任务,又要负担两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分居18年,她只休过两次探亲假。自己和孩子生病从未让爱人请过假,生活很艰辛,原来在学校爱唱爱跳的她,在部队却不唱不跳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长年工作在舰艇上,不怕苦,不怕累,走遍了舰队各主战舰,她经常在设备舱、作战室、工厂车间与舰员和工人一起工作,对与装备相关的每一个故障环节和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到心中有数。
三十多年来,部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整编,但是她从事海军导弹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的任务和性质一直没变。在编制缩编时,她一个人要负责辖区内四十余艘导弹舰艇,十几型舰载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保障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上级又把舰艇作战系统的联调工作交给她负责。1998年后又兼管舰艇鱼雷、深弹扫海等水中兵器装备的技术管理和保障工作。工作任务重、强度大、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她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次任务。困难再多,她都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她一直工作在海军导弹装备技术保障第一线,担任海军重大训练和演习任务牵头人30余次。发射成功率达99%,命中率90%以上,独立和参与完成了10余项科研项目:
在执行重大任务中,作为首长的参谋和助手,关键时刻能给首长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建议,受到了舰队、基地首长的好评。
机关的同事和战友以及部队的干部、战士、舰员、工厂的工人都很喜欢她,对她那种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强烈的敬业精神很敬佩。舰队、基地、支队首长们也都对她赞扬有加。
在一次任务中,某舰的某型导弹装备临发射前出现故障,当时舰队付参谋长、支队长和她都在该舰。舰队首长在指挥舰上下达命令:“争取发射”,付参谋长在舰上指示:“让戴工拿出能不能发射的最后意见来”。经过现场分析,及时向首长报告“可以按时发射”。司令下达了准时发射的命令。该舰发射成功,命中靶船。驱支领导和舰上领导称誉:戴工有功。原基地马司令也曾多次表示:“发射导弹只要戴工在,我们就放心。”
在一次抗导演习准备阶段,离正式演习不到20天,某型舰空导弹发射架上的红外位标器发生故障,该部件是引导导弹发射瞬间进入制导轴线的进口关键部件,1500万元一台,按规定必须送返国外生产地修理,后请二院来修未果,有故障就不能发射。当时舰队首长指示:尽一切努力争取修复。戴敏民与修理厂的技术人员研究,决定一搏,经请示同意后,她们立即行动。码头现场没有超净工作室,他们腾空一间宿舍,全面清洗一遍,把漏风的地方全部密封起来,土法制造了一个临时超净工作室。没有检测设备,只好每修一次,就拿到舰上去检测一次,如此反复多次,经过五天五夜的努力,终于在舰艇赴旅顺执行任务启航前半个小时修复了,并在发射中直接击中靶弹,受到舰队首长的好评。舰队张司令点名为她请报三等功。
2000年,在给军委主席汇报的演习任务中,某型舰空导弹在演习中突然出现了作战室显控台黑屏故障,作战室看不到搜索、跟踪和截获目标的视频,一般这种情况下只能放弃发射。由于戴敏民他们保障预案做得充分,在底下设备仓主机视频输出端安装了同步采样视频显示器,这样就可以从底下设备仓备份屏幕页面看到作战页面,戴敏民就在作战室操控台旁,底下技术人员和戴敏民直接沟通,及时报告付长,按下发射按钮,击中目标导弹,圆满完成任务。
随着新型舰艇的入列,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人员的精简,戴敏民分管的工作任务也在变化,她认真刻苦学习引进的装备,很快掌握了驱逐舰主、副炮武器系统、反潜武器系统,潜艇鱼雷武器系统,核潜艇的鱼雷武器系统的联调技术。
在某型首舰试航交验工作中,多次参加海试,学习舰上各种武器装备的知识,丰富了知识库, 拓宽了知识面。基本上掌握了该舰分管装备的各种武器的一般性能和存在的问题。
高科技的舰载装备,训练有素的部队,以及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是体现军队战斗力的三要素,战时的修复能力也更为重要。所以戴敏民对所管辖在役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视,千方百计的想办法使之尽快形成战斗力。
为了使某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尽快形成维修保障能力,在无经费、无规划的情况下,不气馁,多次向海司作战部、海修、海装、海后工程部进行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终于在1993年列入维修工程配套项目。她分管的“九五”入列的八型导弹发控系统达到中修能力和保障能力,使当时青岛基地成为海军导弹装备唯一不需要外协的基地 。
保障观念的转变是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戴敏民是海军装备维修保障从单机保障向系统保障观念转变中的主要推动人和执行人之一。
过去舰队、基地军内修理厂,只负责单机修好就行了,系统好不好不管,如果需要就请系统工程部来外协。海军的武器系统联调工作是从青岛开始的,她作为联调办负责人,海军在青岛召开051舰中修后的系统联调现场会。1995年一年里就组织军内修理厂完成了核潜艇鱼雷系统,常规潜艇鱼雷系统,两艘驱逐舰主炮系统的中修,特别是该核潜艇第一次实现了武器装备与船机电修理同步完工,出厂就能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戴敏民是装备保障部门舰空导弹和高炮反导课题中装备维修保障的主要践行者之一。该任务中有7艘舰艇发射4型导弹8枚,多艘舰艇使用高炮抗击导弹。她用了近四个多月时间,与舰员、工人一起工作在保障第一线,一丝不苟,严格按技术标准检查,对装备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排除解决。确保参演的10余艘舰艇高炮、主炮、导弹几十个武器系统完好。为取得八发舰舰导弹直接命中目标,一发舰空导弹直接命中靶弹,高炮抗击导弹成功做出了努力。受到舰队、基地首长的表扬。
某新型首舰交付使用后,对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如何实现保障,起草了“关于xⅹ舰装备配套建设的意见”、“xⅹ舰维修配套建设规划及分步实施方案”、“ 关于xⅹ型导弹驱逐舰维修技术保障规划方案汇报材料”、“关于武电新装备修理建设“八五”规划报告”、“xⅹ舰中修两大系统防护方案”,编写了xⅹ舰在航检修方案和武电装备的航行修后试验大纲。
当时关于舰空导弹如何修理,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交二院修,军内修理厂配合;另一种是以军内修理厂自修为主,适当向二院外协为辅。第一种方案省心省力,责任小,但是修理经费高。第二种方案费心费力责任大,可大大节约经费,还可以培养部队自己的维修力量。 戴敏民力挺第二种方案,为此她和工厂技术人员编制修理方案,修理工艺,修理验收技术标准等几十本资料。最后海军机关批准了第二种方案。通过xⅹ舰的中修,编制了一套完整的修理技术标准和修理工艺 ,培养了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海军还将舰空导弹维修中心建在了青岛,此后海军三个舰队舰空导弹的维修任务就基本交付青岛基地了。
1991年,上级下达了某核潜艇在十月一日前形成战斗力的任务。根据现有状况,戴敏民认为近期内是不可能实现这一任务的。她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到海装机关和有关研究院和场所调研,写出了题为“关于该艇某型导弹武器系统艇上设备技术状况汇报材料”。并向海修专题口头汇报,真实地反映了该系统的技术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中、小修理方案。得到了海修的重视,为若干年后该艇中修提供了参考依据。
戴敏民在实践基础上,编写了舰舰导弹武器系统修后联调细则、联调规程、中修标准等技术文件。
1995年编写了“xⅹ舰海鹰舰舰导弹武器系统完好技术标准”。该标准已于1996年11月份在海修主持召开的签定会上通过了签定。1999年正式颁发。
1993年编写了导弹核潜艇某艇巨浪导弹系统的修理方案,为核潜艇基地承担406艇后来修理提供依据。
1998年8月份参与海军下达的“舰船装备维修工程技术职称评审条件”的编写,她是该课题中武备专业章节的主要撰写人。
她组织编写了全套舰空导弹修理验收技术标准共二十几册,并亲自执笔编拟了编写大纲。
30多年来,戴敏民学友以其刻苦、勤奋、忠诚、奉献的精神,以其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为我国海军建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退休后,退而不休,积极热情地参加与母校有关的各项活动,表现出了一位哈军工人的优秀品质。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哈军工创建70周年的前夕,我们要大力宣传以戴敏民等一大批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哈军工人的先进事迹,保持和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弘扬哈军工精神。
2019年12月的聊天记录
65571班裘昌淼泼墨陈步云词
图片来源 自 拍
图文编辑 孟庆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