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尚法尊
按语:上面是1983年12月9日国防科技大学《TDMS表格数据管理系统技术鉴定会》的两张老照片。我坐在ALPHA小型计算机终端前,向参加技术鉴定会的领导和专家们作使用汇报。从照片上我能辨认出的有:张衍校长、李东野政委,校务部李敏副部长,系统工程与数学系汪浩主任、柳克俊副主任、吴国平副主任、辛庆云副政委,应用力学系季南主任,精密机械系胡廷瑞副政委,图书馆郝燕飞馆长、《国防科大报》何荣林主编,鉴定小组组长罗伯鹏教授等。这是我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学员管理的一次尝试。
现在,我用计算机处理公私事务或遨游网上已成为常事,不受时空限制,不为机时所虑,轻松愉快,几乎做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却不是这样。那时我在国防科技大学干部部,从事学员管理工作,整天忙忙碌碌,没日没夜,被那些繁杂的数据弄的晕头转向。我总想从这种重复、繁杂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研究更重要的问题。我把眼光瞄准了电子计算机。
当时,国内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较多地侧重于科学计算和自动检测方面,虽然也有一些单位对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作了一些探讨,但正式投入使用的成功系统并不多,一般都还处于研究阶段。我通过文献认识到: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不但可以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数据供有关人员分析判断之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某些事务的变化规律。我认为对于我们管理人员来说,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时我对电子计算机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为了扫计算机盲,我不得不挤出时间来跟学员们一起听BASIC语言课,登教师门请教计算机知识。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的学员工作能够使用计算机来管理就好了。
在1981年下半年,国防科技大学七七级学员毕业在即,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宁枫等四位同学利用毕业设计,在信息管理自动化这一新的学科中作了一个初步探索,根据干部部和教务处的要求,考虑当前的各种实际情况,选择了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学生信息管理(主要是档案和学籍管理 )这个课题。
他们打算在一台ALPHA小型计算机上运行此系统。在该机未配备专用于数据处理的COBOL语言之前,暂时采用多用户扩展BASIC语言编制应用程序。这样便可以充分利用BASIC语言的人机对话功能、输入输出能力、一定的数据功能,以及该机较完善的文件系统的功能来发展这一系统。
采用人机对话输入简单的命令及其参数的使用方式,输出结果,既可在屏幕上显示,又可通过打印机打印,供用户保存。这将给管理者带来极大方便。
宁枫说:这个系统,稍加修改便可对全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工工资、图书情报资料、医院病案、营房营具等进行计算机管理,逐步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我听了宁枫同学的介绍后,很受鼓舞,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管理工作,我校过去一直沿用传统的表册管理形式、手工收集和处理有关学生档案和学籍管理的数据。这虽具有容量大、易于保存等优点,但不便于查找和统计。有时为了查询一个学生的情况,需要翻阅几种学生名册和登记表,这既费时又麻烦,我常常为这种繁杂、重复、费时的劳动而苦恼,不能摆脱。每次招完生或毕完业,我都把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学生质量统计上,根本没有时间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更谈不上从事什么创造性的劳动了。其实,学生管理的特点并不复杂,运算公式也很简单,就是加加减减,只是信息分散,处理数据多,工作量大而已。这最适合用计算机管理。
宁枫说:该系统功能强,完全可以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如检索、统计、表格打印、曲线绘制等。操作人员经过短期训练即可操作使用。
毕业设计毕竟是纸上谈兵,离实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学员一毕业分配此课题就可能终止。当时我十分焦急,希望不受学员毕业的影响,能够在学员毕业后这一课题不要中断,继续搞下去,我表示愿意充当合作者和第一个用户,协助完成这一任务。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终于立了项,指派刚留校的毕业生瞿中伟和展大鹏在赵美锡教授的指导下继续完成此任务。
我利用全校636名七九级学员的一万三千多个数据做试验。在前期数据搜集、整理方面我确实费了一番工夫和苦心。我跑学员队翻看学员档案,跑教务处查阅学员成绩,一一登录造册,准备录入计算机时使用。我从印刷厂找来剪下的废纸头,效仿图书馆图书卡给每个学员做一个卡片,把该生的所有资料登录上去。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我一人完成的,既无助手,更无捷径。
因为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汉字功能,所有数据全是用汉语拼音、英文缩写和数字表示。为了避免姓名重复,我给每个人确定一个8位的数字代码。如79010101表示79级一系一专业一班一号。
汉语拼音缩写要求既能让人看懂又不太累赘烦琐。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用两个字母表示,如:北京BJ、上海SH、天津TJ、河北JI、山西JN、山东LU、河南YU、内蒙NM、吉林JL、黑龙江LJ、陕西SX、宁夏NX、甘肃GS、新疆XJ、青海QH、四川SC、贵州GZ、云南YN、西藏XZ、广东GD、广西GX、台湾TW、香港XG、澳门AM、江西JX、福建FJ、浙江ZJ、湖北HB、湖南HN。为了区别河北与湖北、山西与陕西的拼音,我用鲁LU、晋JN、豫YU、冀JI表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是一个更大的工程,这也都需要我来完成。因为ALPHA小型计算机担负着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全系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机时特别紧张,我硬着头皮找柳克俊副主任帮忙。他希望我找一个录入员帮忙,说我亲自操作太浪费机时。而当时找人帮忙是不可能的,好说歹说还是借给我一个终端,让我在别人不上机时使用。当我第一次走进ALPHA小型机室时,对计算机的操作是一无所知,蹩脚的英文和生疏的拼音使我的操作慢如蜗牛,柳教授看了十分心疼。当时“机时”十分昂贵,他把我缓慢的操作比作拿5元面额的人民币一张一张地往计算机里填。在他的鼓励下,我刻苦地学习,克服了不少困难。我的工作时间只能在大家下班之后和上班之前。为了抢“机时”,我常常利用冰冷的晚上熄灯后和早上起床前去上机,穿着棉大衣,背着新棉鞋。我终于在ALPHA小型机终端上输入完七九级学员全部数据,并学会了较熟练的操作,能够用TDMS表格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学籍管理。
1983年12月9日上午,TDMS表格数据管理系统技术鉴定会在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举行。会议由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副主任柳克俊教授主持,罗伯鹏教授任鉴定小组组长。瞿中伟代表科研单位做了研制报告。我代表使用单位读了《用户使用意见》,我宣读的意见是:
“TDMS表格数据管理系统已于1983年12月研制成功。作为该系统的第一个用户,我用80个机时,对全校七九级学生每人近20个数据项目进行了编辑,并运用该系统所具备的诸如检索、修改、插入、删除、设计输出格式、绘制统计图表等功能进行了管理。实践证明,该系统操作方便,容易掌握,对用户没有更高的要求。用户通过在CRT终端屏幕的二维表格上作业来实现管理,这与我平时所做的表格管理工作基本一样。”
当我坐在计算机终端前向参加技术鉴定的专家们作操作表演时,学校领导张衍主任、李东野政委和机关、各部系的领导都来观看,因而留下了这两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毕竟是表演而已,当时学校计算机聊聊无几,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尚不够用,又哪能用它来做日常事务管理呢。
但通过这次尝试使我认识到使用计算机管理必定是个方向,因此我下大力气要了解它,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人认为,我们从事管理的人员对计算机用不着花大力气去研究它,只需要按按键盘就行了,用不着具备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其实这是不对的。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很广,只有那些有能力的用户才能理解和发挥其效用。如果用户只依赖程序员来告诉他如何按键,他就不可能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潜力。因为程序员虽然对计算机很熟悉,但不一定是管理方面行家里手,所有事实证明,只有当使用者对电子计算机系统抱有很大兴趣,并深刻理解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的全部潜力才能实现。另外,当一个远程查询终端设备放置在你的办公桌上时,在你和计算机之间不可能有许多专家来帮助。我为了掌握使用计算机这门技术,不仅学会了BASIC语言,还认真地阅读了赵美锡、瞿中伟合编的《TDMS/AM-100小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今后熟悉和使用计算机奠定了初步基础。
2008年11月15日
后记:
2013年1月18日瞿中伟在网上读了我的文章,很有感触,给我发了电子邮件:
“文章拜读,激动!确认照片中的背影是我,我家里还保留一份彩照,是国防科大第一份彩色宣传册里的,过两天找出来给您发过来。
补充一下,毕业设计是赵美锡指导我和宁枫等4人做的,各自独立设计,需求是找您调研的,最后我做的获得了优秀毕业设计。毕业后我留校,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立项继续完善,很快完成了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软件,还获得了科研进步奖,这在留校的青年教师中也是较早的。
现在看来,在当时的软硬件环境下,这个学籍管理能够用起来真的不简单,尚老您的指导、配合和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伟”
2013年6月28日,我和柳克俊教授、瞿中伟同学在北京相遇,又留下了一帧宝贵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