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试论哈军工文化的基本内涵
读文小平学长《哈军工历史与文化的考察》的一点感想
王春景
认真读了文小平学长的大作:《哈军工历史与文化的考察》,颇有感受。这本书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哈军工著作中,第一部从文化角度考察和研究哈军工的论著。文小平学长在书中确认哈军工的创建、成长和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哈军工的历史功绩,哈军工作为我党我军的国防建设道路上的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归根到底是她的文化。以我军优良传统为主导的多元文化交汇,是哈军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哈军工在创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了哈军工文化。
什么是文化。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并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哈军工的创建、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哈军工就是我党我军通过历史社会的实践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特别是国防现代化的物质财富和精坤财富。这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组成了哈军工文化。
哈军工是我党我国我军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军工文化源于毛泽东主席为哈军工颁发的《训词》中哈军工的光荣任务。同时又源于陈赓老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员工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红旗,艰苦创业,勇于探索,克服种种困难的革命精神。这光荣任务和革命精神,形成了哈军工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强军报国,忠诚奉献。准确把握哈军工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力弘扬哈军工文化,对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培养大批的能够掌握和驾驭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的人,并使我们国家的国防科学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使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永远过着安宁、自由、幸福的日子,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军报国,是创建哈军工的宗旨,哈军工精神的精髓,也是哈军工文化的基本内涵。
哈军工一诞生,即担负着崇高使命,那就是强军报国。在哈军工创建之前,我们的军队在与西方军事强国殊死较量中,我们的切腹之痛,就是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我们的战士要付出血肉之躯,鲜血乃至生命。因此必须迅速解决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我们的军队。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因此,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毅然决定,立即筹划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来完成这个光荣的历史性任务。毛泽东主席在给哈军工的《训词》明确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夠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夠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在哈军工的开学典礼上,第一任院长兼政治委员陈赓在致词中强调,中央军委给予我们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是,为了建设正规化的国防军而培养对党和国家具有高度忠诚,英勇顽强,积极负责,克服困难,坚决执行命令,有髙度组织纪律性,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的各兵种军事工程师及国防技术人员。以适应今后国防建设的需要。
哈军工的创建、成长和发展的整亇过程中,哈军工的老干部和老教师们,为了办好哈军工,为了实现强军报国的伟大志向,两老精诚团结,紧密合作,言传身教,忠诚党的军事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胆识,智慧,无私地献给了哈军工的创建和发展。哈军工的广大学员为实现强军报国的伟大志向,毕业之后,用在学院学到的知识和练就的本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崇尚使命,献身国防。在先进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尖端武器和两弹一星,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负出了巨大牺牲,为党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忠诚奉献是哈军工文化的特征和基本内涵。
遵照毛泽东主席为哈军工颁发的《训词》提出的要求: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牺牲的英雄气概。这在你们的学院是和全军一样,必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可忘记的。陈赓老院长把对党和国家具有高度忠诚,列为哈军工培养之首位。哈军工人坚定不移地把培养对党、国家、人民和人民军队绝对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建院初期阶段,困难重重,陈赓老院长不顾自身伤病的困扰,日夜操劳,親临第一线,拄着手杖登上建筑工地的脚手架,视察工程质量和速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请专家,调教师,招学员。仅一年的时间,学院即初具规模。陈赓老院长虽然功高权重,但始终保持着我党我军的艰苦朴素,英勇奋斗的工作作风。自己住简陋的小平房,把好房子,较舒适的居住条件,让给老专家,老教授。而对老干部,老部下则是要求严格,言传身教,鼓励大家献身国防建设。
陈赓老院长远见卓识,先后提出“两老办院”“以教学为中心” “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引向并坚持了学院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陈老院长的以国防现代化为己任和毕生追求的高度革命情操,无私无畏,顽强不屈的革命魄力和共产党员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影响了哈军工几代人。学院的各级干部,教职员和学员以陈老院长为光辉榜样,终生献身国防。特别是1957年,松花江洪水肆虐,哈尔滨市几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哈军工人发扬了大无畏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出动十多万人次,奋战16个日日夜夜,让洪水退却,保住了“103大堤”,保护了哈尔滨几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历史实践证明,哈军工的学子们无论在何等条件下,都能做到无限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人民军队,忠诚于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即使在十分险恶的逆境中,忠诚之心毫不动摇。在参与研制我国两弹一星,创建两弹一星试验发射基地,实施一系列航天工程,研制开发新型武器装备的各项事业中,他们克服了生活上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军事高科技领域内数不清的科研难关。彰显了哈军工人的勇气和毅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辈子甘当无名英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拼搏进取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哈军工文化是哈军工人的心灵栖息地。强军报国,忠诚奉献体现了哈军工人的目标一致和价值追求。更是哈军工人的心理认同和群体的归属。这是作为以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为主导的多元文化交汇而发生的哈军工文化形态。
哈军工的历史虽然只有十七年,但哈军工声名远播,成就辉煌。哈军工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哈军工的精神和文化影响极其深远。哈军工形散神不散,至今仍彰显着他的时代价值。历史将继续证明,创建哈军工的日子离我们愈远,哈军工——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史上这座丰碑的历史意义更明显。我坚信,在我党我军和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哈军工绝对不会湮没无闻。
历史事实证明,遍布在神州大地的哈军工人,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学院、陆军理工大学工程兵系学院、防化学院,合并到西北工业大学的空军工程系,海军工程系派生出的镇江船舶学院,空军系的气象专业和机场构筑专业组成的空军工程学院,在新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着新的贡献。历史造就了哈军工和哈军工人。哈军工人创造了历史和未来。历史不会停顿,哈军工人也永远不会停顿。我断定,哈军工文化,哈军工精神将是永存的,将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