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及其他系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简称“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38.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71万平方米。现设有17个专业学院;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图书馆共有纸质藏书240.66万册。现有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招生专业(类)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
学校围绕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4个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世界一流学科领域,支撑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需求,进而引领学术前沿。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获评A+、控制科学与工程获评A-,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均进入全国排名前20%。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本科招生专业(类)25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学校科研工作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防需求,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船舶总体、深海工程、船舶力学、水下机器人、船舶控制、船舶动力、舰船导航、水声技术、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学校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最核心装备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3000米起重铺管船的设计研发单位之一,是“深海空间站”副组长单位,是“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技术支撑。“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50余项,其中科技奖励260余项。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和“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学校现有教授422人,副教授587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65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6人,国家级各类高层次人才63人。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