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我1930年9月于河南老杞县出生。1947年河南者开封市黎明中学初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陕西首蔡家坡扶输中学。1950年春在该校加入青年团。同年7月该校高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河南大学数理系。1951年1月于该校参军入伍。先后在青海西宁市一个速成中学任理化教员,兰州市西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学校学习气象观测,在西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当文化教员。1952年冬领导通知我参加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招生考试。被录取后,于1953年2月到军工报到,编入学员班,大家一起进行预科学习。
1953年9月分配到文学工楼系六科53161班学习事事艺象专业。学习期问,任线班班长,並于1955年5月加入共产党。在四年多的学习中,期末考试各门功课绝大多数为优等,毕业考试全部优等。照民2万1954年暑期学院组
1955年春在国家气象局中气象台通行高空气象实况时,接收无线电摆空仪纸号的情况。
毕业实习时,给制天艺围的情况。与教员、苏联专家、气象室主任合影。
1958年3月从军工毕业。毕业时53161班学员与系领导、科领导、科室教员的合影。
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和讲师,教动力气象学。教研室主任张丙展叫我赶紧备课,准备为57161班讲动力比气象学。所以,我职务当时虽为助教,却未做过辅导工作,就直接讲课。先后给57161班,59161班和59162班讲动力气象学,学员反映良好。1963年冬开始准备指寻毕业班学员作毕业论文。1964年春,指导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学员毕业实习快要结束,马上就要回校作毕业论文,组织上突然找我谈话,决定调我去二十一基地工作,参加核试验,並且马上就要出发。当时我二活没说,坚决服从调动。觉得这是党对我的信任,该是我为国家尖端武器的发展作贡献的时候了。
1964年3月初,携家带口来到新疆元山南麓的马兰,组织上任命我为基地司令部气象室副主任,为领导室的天气七预报保障工作。保障核试验的天气预报比一般天气预报难得多了。保障能顺利进行核试验的综合气象条件,不仅考虑场区的条件,还有下游原子烟云可能经过的广大地区,不仅有地面各气象要素还有从烟云顶直到地面各高度的要素,而且要求报得很具体。再加上技术准备时间很短,预报员又来自四面八方没有当地的预报经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研究出3套制作长期、中期和短期天气预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次核试验的长、中、短期预报都很准确,指挥员和参试人员都很满意,试验结束后,以张爱萍为首的试验委员会为我们气象单位立了集体一等功。从第一次核试验到1967年的氢弹试验,由于预报准确,保障有力,我们气象单位和气象室先后共立了四次集体一等功。我个人也荣立一次三等功。
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中本人受到了不应有的冲击。1970年7月对我作了复员处理,回到了河南开封。先后在开封联会收割机厂当了三年包装工人,又在开封师范学院数学系教了五年书。
粉碎四人帮后,落实政策,1978年10月我重新穿上军衣,调到总参气象研究所。到研究所后,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除了领导全室的科研工作外,还直接领导客观分析课题组。我们将当时苏联的最优播值法与美国的逐步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了我们的逐次最优分析法。分折精度比他们有明显提高,也填補了我国在客观分析方面的空白。以后在中国气象学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也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光后被推选为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和国际地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军委首长和各级指挥员迫切需要了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以及大气环境对高技术装备的要求。
1986年为解决我国战略弹道导弹再入弹头的抗粒子云侵蚀问题,需要提供战略目标区的粒子云气候剖面。为此经中央军委批准专门成文了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在所内由我领导一个课题组完成此项任务。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我们研制出了所需要的环境严重指数ESI=8的粒子云气候剖面,並绘制出了严重月份E手I=8在欧亚地区出现概率的等值浅分布图。该刻面在成都召开的抗粒子云侵独会议上定为我国再入弹头抗粒子云侵蚀的设计标准。后来该项成果《目标区粒子云环境和无气侵触参数的气候模型》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次,国防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国家科技步三等奖一次。1992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经总参党委批准,作与总参保留专家延长至1995年退休。退休时职务为研究员,文职二级,技术四级。退休后又利用手头上的一些资料编着了《大气环境与微波激光武器》,2006年解放军成版社出版。
现在北京市朝阳区安立军体所体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