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吴新明
俗话说,“一将成名万骨枯”,这句话是再真实不过地但也是血淋淋地描绘出战争年代将军的成长之路。战时的将军是靠浴血奋战、喋血沙场拼杀出来的。和平时期的将军,是怎样成长的呢?尤其是军队中的女将军的成长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解放以来我军女将军甚少,开国女将军只有一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红军李贞少将。第二次授衔以来,我军已有35位女将军。霍玲就是这些巾帼英雄中一员。霍玲将军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第十三期同学中唯一的一位女将军;在海军她是第二名女将军(第一名徐莉莉);在哈军工毕业学员中她是第三名女将军(第一名邓先群、第二名杨俊生)。当金光闪闪的将星在肩上闪烁时,无论是谁,心中都是愉快的!但谁能知道,和平时期将军的诞生与常人相比,一定要付出十倍的辛劳与艰辛!
水乡滋润出酷爱越剧艺术个性
霍玲将军祖籍是山西忻州人,她1947年3月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山东鲁南解放区。父亲霍士廉当时是我党山东根据地鲁南军区三分区书记,解放后,历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陕西、山西、宁夏省委第一书记,农业部部长等职。出生在革命家庭的霍玲,自小受到良好革命传统教育和严格的家教,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从外表看她跟一般工农出身的孩子一样,衣着朴素,行为随和,没有一点趾高气昂、盛气凌人之架势。
青少年时代的霍玲,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杭州。不知是受环境的熏陶,还是她个人的天赋好,霍玲自小特别酷爱越剧,每天放了学,就听见她咿呀咿呀地唱,一边唱一边还用手比划着做动作,一招一式的动作做得可是认真了!每逢有越剧演出,她非缠着爸爸、妈妈带她去看戏。越剧的人物有男有女,但演员可全清一色是女的,不知是什么原因,霍玲十分喜欢反串“小生”,她唱的越剧小生字正腔圆连行家也说很地道。整个少年时期,越剧的艺术细胞深深地嵌入了霍玲的身心。直到现在,每逢高兴,她总还是要唱它两嗓子“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那娓娓动听的吴越软语,那缠绵悠长的声调,仿佛把人们带入了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之中,带进了《红楼梦》的大观园里。有人说,如果从爱好和兴趣出发,我们现在见到的或许是另外一个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了。
第一次入伍只干了八个月就集体转业
1965年6月霍玲高中毕业了,如何选择升学志愿,关系着人生的发展。霍玲当时急祖国之所需,抛开了个人的爱好,立志投身军队,从事国防科学研究事业。从事人事工作的母亲觉得女孩子当兵,以后发展路子不宽,坚决反对女儿报考军校!在父亲的暗中支持下,她在填志愿时暗中做了点手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明着报考清华,暗地里却报考哈军工。军队院校提前招生,生米已成熟饭,妈妈也无可奈何了!当年8月,18岁的霍玲终于如愿已偿地来到了解放军的大熔炉里。
霍玲来到哈军工的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前夜。由于1964年毛主席同他在哈军工学习的侄子毛远新就哈军工的教学改革问题谈过一次话,中心意思是,你的书读得越多越蠢!要向工农兵学习,不然,哈军工同意你毕业了,我也不承认你大学毕业。哈军工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当即让全院干部、学员都停课下乡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去了。刚入伍的1965级学员,则先进行入伍教育并特别加强,添了一项加强了的“当兵半年”的特别科目。
头一天刚穿上军装的霍玲,同许多女孩子一样,正感到新鲜极了的时候!第二天清晨起床号一响,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紧张程序:起床、出操、整理内务、洗漱、开饭、军训、学军事政治理论……晚饭后是集体活动,学习、晚点名,九点半准时熄灯就寝……每一个动作、每一步程序、每一分时间都要求追求速度、标准。不存在自己的爱好、习惯,这里对每一个人,只有规规矩矩地执行纪律的义务。一天下来,紧张和忙碌,累得全身散了架。在那段时间,一听到那滴滴达达、声声声催人的起床号,霍玲心里就有点发毛。
一天半夜,一阵急促的哨声把大家从睡梦中惊醒,队长在外面大喊:“紧急集合!” 霍玲翻身下床准备打背包,不知怎的,每天放在枕头包下的背包带不见了!黑暗中,她到处摸索,急得满头大汗……大家都已冲出屋门,她才找到一根背包带。原来,忙碌中,邻床的学员把她的背带给“摸”走了!
军训的科目很多:严格的队列训练、实弹射击、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单兵技( 战) 术训练,等等。学院把她们这批女学员拉到距哈尔滨市50公里外的呼兰河边柞树林哈军工野营训练基地,进行野营训练。一天半夜,“紧急集合”的哨声又急促地响了起来。劳累一天的学员们急行军约七八公里时,个个几乎都要拖散了架,刚想席地休整,又传来命令——“强行军10公里!在一小时内到达预定目标!”部队飞跑起来!霍玲觉得身上的东西越来越沉,肺也像被什么东西压住了,喘不过气来。腿也好像失去了知觉。有两次,她真想收一收脚……不行!咬紧牙,挺过去!挺过去!她紧盯着前面的人,一步不拉。到达指定位置后,她浑身一软,几乎“瘫”在地上……
4 个月的训练霍玲感到收获很大。不仅是意志、作风、品格、身体素质与过去大不一样了,而且她还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有很大的距离。这个距离,只有靠坚韧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细致扎实的努力,才能一步步缩短。”
就在从老百姓到标准的军人的过渡途中,军委突然来了一纸命令:哈军工学院集体转业。刚刚穿了8个月的军装,极不情愿地被脱了下来。
在农村当过“四清”工作队员
1966年初,霍玲按照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来到黑龙江绥化县的一个生产大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来到农村后,首先要过生活关。“四清”时期,东北农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可以讲,家家吃不饱饭,“四清”工作队为了联系群众,也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规定有五不吃:鸡、鸭、鱼、肉、蛋和细粮(大米、白面)不许吃。从没有挨过饿,更没有吃过粗粮的霍玲,楞是在一天两顿(为了节约粮食,一天只吃两顿),天天是土豆、高粱米、(玉米)大碴子,外加大酱和酸菜的条件下,同所有的工作队员一样,咬紧牙关、坚持高标准的工作,坚持随社员一起到大田劳动。其乐于吃苦和泼辣、随和的作风,使地方干部和同学们谁也不会想到她竟然是高干子女。直到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爆发,霍士廉书记在陕西横遭造反派批斗,我们才知道霍玲就是霍士廉的女儿。第二道关卡是工作关。工作队进村后经常要深入农民群众当中,通过参加集体劳动和访贫问苦,来发动群众。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一个姑娘家,首先要克服怕狗咬的胆怯心理,由于她怕狗咬,偏偏狗就要咬她。有一次她刚进一个农民的院子,俗话说得好:“咬人的狗不叫唤”,只见院子里躺着的一条大灰狗呼地一下窜了出来,照直向霍玲扑来,吓得霍玲连连后退,大声呼救,幸亏主人发现,才未酿成大祸。后来,我们经常看见霍玲为了壮胆,手里时常提着一根棍子。“四清”时的霍玲,在政治上敢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当时以“左”为荣的时代里,她大胆地为表现好的农村地主、富农子女说话,并主动地接近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出一个“革命”的机会。
二次入伍接受了“再教育”
1970年8月从哈军工毕业后,霍玲二次入伍,进入了海军东海舰队。那时,社会对知识分子还存在着极大的偏见,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分子必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就是在部队,这条政策也不例外。她和地方大学生一道被分配去劳动锻炼。具体工作是在浙江省江山地区的一个盐场晒盐。这是一项连男人都望而生畏的工作。在一望无际的盐田里,上面顶着烈日和蓝天,下面泡在浓浓的比淹菜缸还浓的盐汁里,真是天上烤地下煎!每次从盐田里走出来,人人腿上都长上一层厚厚的白霜,那就是结晶的盐。每个大姑娘在海风与烈日的吹打与考灼之下,个个成了只有一口白牙的“非洲姑娘”。
劳动的艰苦都是可以忍受的。生活条件的艰辛对人的考验更为严酷,盐场里无法洗澡,场里只好把一口井围起来,让女同志用。由于没有热水,好多女同志都坐下妇女病。由于霍玲在黑龙江“四清”工作队时曾经吃过大苦、挨过大累,所以在盐场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她仍然泼辣得像个男同志,挑起百十斤的担子,健步如飞。为此,1971年她被特批“火线入党”。锻炼结束,1974年霍玲被调到西安地区军工厂搞军代表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坏了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霍玲与同期的同学一样,在校期间先天不足,没有受到系统的专业教育。知道自己缺陷的霍玲,自感专业知识不够,就专门拜一名老大学生为老师,扎扎实实地补课,以后又一门课、一门课的到西安地区地方大学去参加培训班,为了学习,她几次延长了自己的婚期,直到30岁才结婚,这样,终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熟悉了专业,成为一名称职的军代表。霍玲的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社会上盛行读书无用论,有人看到霍玲如此认真学习,就笑她是“邓小平的好学生”也有人给她戴帽子,说她是“只顾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霍玲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管这些闲言碎语,她坚定地认为,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干好技术工作的前提。霍玲就是这样,认准了的理,十头老牛也拉不回来!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及其在陕西的爪牙诬陷霍士廉书记是叛徒,霍玲楞是不服这个劲,她利用红卫兵在全国大串联的时机,在表妹的陪同下,硬是重走了父亲在山东根据地所有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结论是,父亲的历史是清白的。歪打正着,这次调查,进一步增加了霍玲的社会知识。
在领导岗位上拼搏奋进、不断创新
1979年霍玲调到北京某军代室工作。她每天要登50分钟的自行车去上班,风雨无阻,从无怨言。吃苦对霍玲来讲,已经形成习惯了。1984年霍玲调到海军领率机关当技术装备方面的领导干部后,她为落实军委“科技强军”战略,可谓呕心沥血!首先,她想方设法地为海军争取大型项目;其次,她跳出甲方、乙方的藩篱,改变管理模式,经常深入工厂与部队,在厂商与部队之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两者得以密切地结合。对工厂来讲,她代表军队(甲方),对厂方提交检验的兵器,严格地从技术上把关,狠抓质量建设。作为甲方代表,她除了完成“分内的任务”,在产品质量把关上,还一改军代表对军品只管检验的工作模式,化被动为主动,帮助乙方推行航天管理部门先进的“五条故障归零标准”。即定位准确、机理清楚、试验验证、举一反三、……。不放过任何一点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为了检验效果,她又不断地深入到部队,去做实兵实验,作到心中有数。并积极推行试验、训练结合的模式,为提高试验部队战斗力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记得有一次试验中,该部队由于有别的任务,整个试验区,当时只剩下一名执行过试验任务的导航员,显然,试验条件不具备。是等人,还是运转,霍玲选择了后者,她充分发挥干部、战士的积极性,反复练兵、反复训练,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试验任务,并且培育出了三个熟练机组和一个熟练技术队。这次试验的总结报告,被总部机关作为经验材料批转,成为不等不靠的模范和楷模。几十年来经霍玲负责接收的兵器,不下于十几个型号。从未出过技术问题。为部队节约了大批的军事装备费用。除了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外,她还敢于开拓创新。她率先在海军提出,军品也要竞争定货。从而为军品的定货开辟了一条有活力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定货道路。
2000年后,霍玲将军被调到海军某基地任职,在基地,她抓住机遇,在抓好军事试验技术基础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实验设备完善、人才济济的有利条件,在科技工作中大胆地提出了两条创新的思路:把基地科技工作建设院校化,把装备试验管理理论和经验学科化。她组织力量编著了《军事装备试验学》,使基地几十年来的试验经验上升为理论,成为科学。她还为基地申办了国防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大型项目,使基地的各项科技工作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霍玲将军秉承了她父母的光荣传统,生就了有一副乐于助人的古道侠肠,干部、战士,无论谁有了什么思想问题和谁家有了具体的困难,都愿意到霍玲同志那里去倾诉、求援。下了班的霍玲,经常让司机开着车,为转业干部、战士的工作的安置问题,或者是家属的就业问题,到地方政府去寻求帮助!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事,她决不推辞。这时,她俨然是一位老大姐、老妈妈,在为自己的兄弟和孩子的事情焦急!即使是休假回到北京,她也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多数的时间都用于为同志们解决问题去了。霍玲这样的工作,必然顾不了家庭,好在她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丈夫包国强同志和女儿贝贝理解她、支持她,使得她得以宽心工作。在她的身上,体现了哈军工学子的敬业与奉献精神。由于她的特殊贡献,2002年7月被海军授予少将军衔,这是海军获得如此殊荣的第二位女性。
写到此处总觉得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作为补充。
霍玲颂
自古英雄须眉先,今有木兰未等闲,
海装谋算细如发,葫岛试装屡创先。
世风奢靡拜铜臭,父训教诲一世廉,
解甲归田清袖展,秋月春风皆笑谈。
20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