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哈军工精神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哈军工精神研究
纪念哈军工创建60周年征稿启事
来源:本站
发布者:校友会
日期:2011-09-26
根据哈军工北京校友会近期工作安排,为了弘扬、传承哈军工精神,我们哈军工校友和哈军工子弟有责任,有义务挖掘、收集有关哈军工的历史文献、资料,总结哈军工创办的成功经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哈军工创建60周年前夕,哈军工北京校友会拟出版纪念文集和书画、摄影纪念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哈军工的创建寄托了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富国强军的厚望,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切和支持。为了快速、高效创建哈军工,国家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校园建设到人才配备,创造了诸多奇迹。哈军工创建初期就聚集了国内外科技、军事和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顶尖人才,为教学的高质量和尖端军事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阴荏苒,哈军工自1953年创建到后来的分建,从一所学校发展成为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防化学院等
六个院校,空军工程系并入了西北工业大学。经过58个春秋,这些院校在我国、我军的科技发展史上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哈军工教员和她培养的成千上万的学员在我国的航天、航空、航海、电子、装甲、防化等尖端和常规武器装备和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创造了世界一流,乃至世界顶尖的成绩,在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墨浓彩重的一页。
不管是哈军工和后来分建学校的教员、干部、学员、职工,或者是哈军工子弟,作为这一时期的亲历者,我们希望大家为弘扬哈军工精神写写感动自己,感动大家的人和事,您可以写自己、写别人、写感受、写体会;可以记叙一些事件,探索自己或别人成功的经历与体会,可以深入研究哈军工成功的经验,总结提炼哈军工精神的精髓等等。我们希望珍藏有历史文献资料的同志,把这些宝贵资料贡献出来(原件用后归还本人),供大家学习、研究。
可以写的东西很多,我们草拟了以下内容供参考:
1、哈军工的教育思想:毛主席训词和中央首长题词;陈赓院长关于办院的一系列讲话;两老办院;教师特色;培养国防高素质人才的方法;严格、深入第一线的管理;团队精神和组织纪律性的培养等等。
2、一代代人传承哈军工精神,在哈军工及后来六校这些大熔炉里所受到的教育、锤炼和影响,树立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敢想、敢说、敢干,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当好一个兵,成为政治、业务过硬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国家富强作出突出贡献的经历、体会。
3、深入提炼总结哈军工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阐述其辉煌的历史作用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其他有关国防科技教育、创新的调查报告、总结和议论文章等
文稿体裁不限,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研究论文;可以是散文、诗歌;也可以是反映哈军工历史和表现哈军工人弘扬哈军工精神为国争光的摄影作品,及庆祝哈军工创建60周年的书画作品(不大于4尺)等。
投稿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
电子版稿件请同时发至以下邮箱:
hjg.bj@163.com
;
hzx@rich.com.cn
;
wufengming@sohu.com
;
laoshi39@126.com
;
纸质稿件,摄影、书画作品(不装裱)请邮寄到北京校友会:
邮政编码:100195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路49号
新奥特科技大厦北三楼。
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
2011年9月26日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