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春之际,恭祝哈军工前辈们新年好,阖家幸福!我写的书还未出版,请敬候佳音,谢谢! 高小林敬上
近日我的建军小学(军事工程学院附属建军小学)老同学向我提供两张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照片,从照片中看到军事工程学院的前辈张文峰、苏克、党兴茂叔叔等老干部老教员们,很是思念他们,这也是哈军工历史的一部分,特在此时置于此网站晒晒,以纪念与典怀。
这两张照片记载的是1958年5月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党委书记、政委邓易非伯伯代表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到黑龙江阿城县看望军工学院在海兴乡农业社下放干部、教员当年生活劳动环境的状况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照片中有老干部张文峰、苏克、党兴茂等,教员有陈百屏、汪浩、陈振刚等。
1958年5月海军系邓易非政委(后排右4)到阿城看望军工学院下放干部。
2222 1958年5月海军系邓易非政委(后排左4)到阿城看望军工学院下放干部。
照片的自然背景:第一张是他们在居住的房屋和农具间前的合影,第二张是在他们劳动的田间地头的合照。
照片的历史背景为:在1958年1月中旬中央军委调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领导班子,(刘有光副政委已调北京国防部五院任政委),1月16日中央军委任命谢有法中将任军事工程学院代理政治委员(兼任党委第二书记),主持学院全面工作。重病未愈的陈赓大将仍是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但不再担任政委。
谢有法中将(右1)、刘居英将军(右2)
根据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1958年 1月24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北大荒,屯垦戍边。为此,人民解放军全军进行了总动员。在这样的气候下刚刚步入正轨的国防科技、军队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军事工程学院也未例外,也在其中。
军事工程学院党委遵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立刻行动起来。1月24日,学院党委确定了第一批下放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干部名单,共278名。由学院党委委员、预科主任张文峰带队,其中老干部有苏克、党兴茂等七名同志,其余全为知识分子干部。在他们当中有40 多位高级知识分子,其中陈百屏教授年龄最大。“干部下放”运动当时具有强烈的左的色彩,历史记录下了军工学院师生在大跃进时代思想上要求进步,努力改造世界观的时代特点。
2月7日为下乡的干部、教员终身铭记,那天如同每个哈尔滨的冬日,天亮的一样晚。往日人车稀,可这一天在天还没有放亮时,南岗区军工学院“八一”楼门前的十字街口上,彩旗在寒风中哗哗作响,多支军队跑步而来,一千多指战员在这里集合,欢送军工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开赴黑龙江阿城县海兴乡农业社参加劳动。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下放干部个个像英雄一样精神焕发、披彩戴花,被领导和同事们送上了汽车,奔赴农村广阔天地第一线。 事后,解放军总政治部肯定了军事工程学院上山下乡的工作,把军事工程学院的经验转发全军,同时对将留美博士陈百屏等高级知识分子14人下放劳动这种左的偏差提出批评,并注明同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中规定:“最近二三年内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的华侨、留学生和科学工作者,一律暂不下放。”(中央文件在军工学院下放干部之后) 军工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在阿城县海兴乡农业社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农业生产,进行劳动锻炼,尽管农村的劳作十分艰苦,全体下放人员干劲十足,不怕苦不怕累,过好“三关”(劳动关、群众关、生活关),努力改造思想,培养自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经过9个多月在农村的劳动锻炼,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1958年10月下旬军工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分批陆续调回军事工程学院工作。老干部苏克回院后,副院长刘居英将军亲自和苏克同志谈话并通知苏克同志,组织安排他到一系七科(导弹专科)工作,任副政委。老干部党兴茂同志分配到一系七科(导弹专科)保密资料室工作。 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历经10个月回到军工学院,军事工程学院第二批、第三批下放的同志们再也没有回来!(直到1970年以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组建,根据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才陆续有一部分人调回了哈军工大院。)
多年后,苏克同志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
党兴茂同志到西北工业大学工作;
汪浩同志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后任国防科大政委(付兵团级);
汪浩政委
邓易非同志后历任了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21基地副政委、23基地政委(副兵团级)、组织指挥了巨浪号导弹的发射。
邓易非政委在23基地工作时的照片
军事工程学院的前辈们为发展中国的海军建设,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1960年军事工程学院数学教研室合影
一排左起:3金蔼茹6卢庆骏8金良9彭运生10李淑言11李自森;
二排左起:1陈善义,2沈毅,4汤国锡,5孙兴,6刘春荣,7张干中,8彭绍光,11王英;
三排左起:1汪欲武,4汪浩,5王青云,6吴克裘,7邓金初,8周泽芝,9赵美锡,10李中正,11方舵,12张世英;
四排左起:1郭元,3张道歉,4陈文苗,8戴遗山,9蔡阴祥,10张凯,11王长烈。
四十多年后,汪浩政委在长沙从国防科大退休后,他回忆起当年在阿城海兴乡农业社劳动锻炼的生活:“觉得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和农民打成一片,亲自体验劳作的滋味,对于培养自己劳动人民的感情很有意义。”汪浩教员下放时向院党委写了保证书,要过好“三关”(劳动关、群众关、生活关)。“可下地时给大豆锄草,他累得不行,一休息躺在地上就不想起来,当时还想要是有一瓶啤酒喝喝该有多么惬意!可看看周围整年在地里劳动的农民,从没有我这种浪漫想法,这就是自己的一个差距······。”
国防科大的领导,身为将军的汪浩政委,秉承了军事工程学院的光荣传统,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尊重历史,不忘初心,带领国防科技大学发扬光大哈军工精神,国防科技大学为国防建设、科技强军再续了军事工程学院的辉煌。这才是对军事工程学院历史沿革和最好的纪念!
注1:一九五O年,湖南一师校长,请徐特立为该校校风题词,徐特立写了九个大字: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并在附文中恳切地嘱咐:“特立希望第一师范以毛主席的作风一一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一一作为校风”
注2:本文多张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照片是首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