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摄影:米立根 哈军工64182班学员
信息工程大学退休教授、退役大校
文字说明:米立根
资料提供并审核:
锻钢:哈军工苏联首席顾问俄文翻译,军械工程学院离休教授
陈元兴:哈军工苏联首席顾问俄文翻译,国防科技大学离休教授
尚法尊 :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原常务副理事长
杨昂岳:国防科技大学退休教授
唐瓦加: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原系主任,唐铎将军之子、旅美学者
吕树华:哈军工64321班学员,哈尔滨工程大学退休高级工程师
下图为原哈军工1号楼是哈军工院机关办公楼
米立根拍摄
下图是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原文庙街2号
现一曼街与文庙街交叉口的哈军工大门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大门(原一道门)作为文物被保存下来,仍然挺立在文庙街口,但四周新建了不少高层住宅,使它显得不再那么高大庄严。但哈军工昔日的神圣和辉煌仍然留在哈尔滨人的心目中。
下图是位于哈军工纪念馆门前的群雕《授命》
它真实反映了1952年6月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电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代司令的陈赓回国
在中南海向陈赓当面授命组建哈军工时的情景
米立根拍摄
下图是哈军工31号楼,即原海军工程系教学楼
是哈军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楼前是哈军工创建者
首任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雕像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是我党我军在新中国建国后创办和建设的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虽然后来她被分建为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防化学院等“军工六校”,学院已不复存在。但它为我国国防科技战线培养的以“两弹一星”元勋和英模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科技精英和功臣,填补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空白、创造多项国内外第一的高科技成果,使她永远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史册,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下金蛋的母鸡”。哈军工所以能够从创建之初就站在当代国防高科技前沿,建院不久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除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周恩来总理的有力组织协调和陈赓院长兼政委的正确领导外,与以奥列霍夫为首席的苏联专家顾问团的工作和贡献也是分不开的。因为我党我军办军事指挥院校既有历史又有经验,但办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则既无历史亦无经验。恰好苏联专家顾问团雪中送炭,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的贡献和功绩是不应抹杀和忘记的。
下图是1957年在哈军工图书馆文庙
以第二任首席顾问,格瓦廖夫中将为首的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部分专家合影
20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的高校中,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的苏联专家顾问人数为全国高校之最,先后达140多人。他们当中至少有六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将军,其中三位将军曾先后担任过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院长的顾问,其正式职务在苏联专家顾问团中称“首席顾问”:他们分别是第一任首席顾问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空军中将;第二任首席顾问格里戈里•尼古拉耶夫奇•格瓦廖夫坦克中将;第三任首席顾问弗谢沃洛德•阿列克谢耶维奇•普罗托波波夫少将。
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第一任首席顾问
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空军中将
哈军工第二任苏联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
格里戈里•尼古拉耶夫奇•格瓦廖夫坦克中将
哈军工第三任苏联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
弗谢沃洛德•阿列克谢耶维奇•普罗托波波夫少将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哈军工院长兼政治委员陈赓大将(左2)接见在学院工作的苏联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左1)、政治副首席顾问诺维克(左3)、教育副首席顾问叶果洛夫(左4)时的合影
1955年冬,在哈军工送走了武元甲大将率领的越南军事代表团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陈赓院长,要代表国防部给学院校尉级军官授衔。在省军区礼堂,陈院长读完校级军衔军官名单后,稍事休息时,招待科长申东初说:“陈院长很少回来,今天又是盛装礼服,何不留影以作留念?” 陈院长当即请奥列霍夫等三位专家顾问团的领导四人照了这张合影。这既是陈赓院长少有的着大将军衔礼服的工作照,也是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在中国工作近六个年头所留下的唯一的近距离照片,也是首席顾问与陈赓院长留下的唯一的一张合影照片。因而这张照片,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对哈军工和中苏两国都弥足珍贵!是中苏友谊的见证!
哈军工第一任苏联首席顾问
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空军中将
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于1902年出生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市。1927年他加入联共(布) (苏联共产党);1933年他进入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1938年奥列霍夫被调到联共(布) 中央委员会 (苏共中央委员会) 工作;四十年代初,出任苏联红军空军总司令部干部部部长。在苏德战争期间,奥列霍夫在空军干部部部长岗位上参与了苏联空军最高领导层对纳粹德军作战计划的制定、部署和执行;对空军指挥员的任命、调动、晋升和撤换(任职期间,他曾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原主任唐铎将军熟识并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对当时在苏联空军中服役并参加了对德军空战的中国籍军官唐铎,在工作上给予过亲切关心和帮助);奥列霍夫成为领导和指挥对德军作战的苏联空军总司令部高级指挥官之一。他多次受到嘉奖,荣获国家多枚勋章和奖章,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2年6月3日, 奥列霍夫被斯大林授予苏联空军少将军衔 ,1943年3月8日,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二战结束后,奥列霍夫将军任列宁格勒莫扎伊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1952年他作为苏联专家被派到中国工作。
奥列霍夫空军中将是哈军工的第一任苏联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1952年7月,奥列霍夫空军中将受苏联政府的派遣来到中国,对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的哈军工建院初步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并成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院长的苏联顾问。奥列霍夫为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为学院选址。他在陈赓院长的陪同下不辞辛苦,走遍南京、上海、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等地进行考察,最后学院被选在了哈尔滨市。1953年5月13日奥列霍夫中将率领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8名成员和3名工作人员从北京到达哈尔滨。
奥列霍夫将军到达哈尔滨后,立刻投身到了学院的规划和创建工作中。他参与制定了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规划,在制定学员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的要求时,他强调指出:“要把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学院毕业生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的基础。” 他还提出:“学院的基本任务,一是使学院成为培养军事工程干部的教学中心,二是使学院成为军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两个中心”的建议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方向,符合教学和人才培养规律,对哈军工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并具有深远影响。在建院之初,奥列霍夫曾在工作手记中写道:“苏联顾问在学院的任务,在于帮助中国同志能独立地掌握教学及科研全部过程。” 所以,哈军工从创建之初,就把当时苏联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运用到了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奥列霍夫还主持制定了《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草案)》,共9章144条,这是一个指导学院教学的根本文件。它对学院的各种教学方式和各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任务、做法、考核,以及对各科教员的分工、职责和对学员的考试、考核,毕业考试、毕业设计的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个办学的法律法规性文件由他亲自签署俄文版本后,译成中文(他并向陈赓院长提议,把此文件送北京,呈请中央军委审批),陈院长采纳顾问的建议,果然派副院长刘居英专人专机赴北京送审,最终获批)1953年9月经陈赓院长签署后,以命令颁布实施。
此外,奥列霍夫还参与了学院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各系专业科目的设置、课时安排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工作。当他得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审阅了哈军工第一期教学计划时,深感荣幸。他激动地对陈赓院长和刘居英副院长说:“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亲自审阅我们学院的教学计划,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这在我们苏联是不可思议的事。”
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空军中将
在哈军工首席顾问岗位上
奥列霍夫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废寝忘食、全心全意。他亲自下工地,检查教学大楼的建筑进度和质量;亲自到学员宿舍,检查内务卫生;亲自检查教员备课情况,听教员试讲;亲自到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亲自到实验室,检查实验结果;亲自到野外登山,考察军事野营训练场地......。他及时向学院领导反映发现的问题,力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他关心学院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真正为办好这所军事学院而亲历亲为,呕心沥血。
奥列霍夫顾问在哈军工工作期间,每年有一个月回国探亲的休息假期,但他回到莫斯科后,常常利用自己宝贵而又短暂的休假时间,走访苏联各军事研究机关,了解苏联最新科研动向,回到哈军工后及时把他所了解到的最新的科研信息介绍给学院领导和教授们。他就是这样,处处为哈军工建设发展着想,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真正把苏中友谊看得高于一切,把哈军工当成了自己的家。
1954年陈赓院长、刘有光、李懋之、张文峰、张衍、唐铎等哈军工领导和苏联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将军在哈军工学员野营开幕式上检阅哈军工学员队伍,前排左一是陈赓院长,右1是奥列霍夫中将,这是他唯一的一次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的工作照。
1957年在哈军工俱乐部礼堂举行的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将军追悼会现场
右立者为时任副总参谋长李达上将
左立者为顾问团诺维克副首席顾问
1957年3月27日奥列霍夫将军在准备教学出差的前夜,突发心脏病,在哈军工的首席顾问工作岗位上不幸逝世,为创建哈军工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享年仅55岁。哈军工全院师生员工出席了学院为这位享有很高威望的奥列霍夫将军举行的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军委派副总参谋长李达上将专程从北京来哈尔滨,代表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参加祭典并献了花圈。陈赓、刘居英、刘有光三位院首长联名的挽联写道:
“是同志是兄弟是敬爱的益友良师诲人永不倦讵料噩耗风传诗歌薤露有文章有经济有高度的原则精神遗德必长在将勉大家学习用作花环”,在追悼大会上,刘居英副院长在悼词中说:“奥列霍夫同志的逝世不仅在苏联失去了忠诚的无产阶级的战士,而且使我们也失去了一个良师益友。这是我院建设上的一个严重的损失。...... 正是有了以奥列霍夫同志为首的苏联顾问团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够使我院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建规模到走上正规,才能够使我院在很短的将来可以有了耕耘的第一期收获和果实。奥列霍夫同志是我院创建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他光荣的名字将载入军事工程学院的史册,永垂不朽!”
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内的奥列霍夫广场和奥列霍夫铜像
2007年,也就是奥列霍夫将军逝世后的第五十个年头, 为了纪念这位为哈军工建设做出奠基性卓越贡献、为中苏友谊献出宝贵生命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哈军工六校”之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原哈军工校园里21号B楼前的广场上树立了奥列霍夫首席顾问的铜像,并以他的名字把这个广场命名为奥列霍夫广场。以这种形式,把他的名字和功绩永远铭刻在这片他所奉献过的中国土地上。(以上传记和资料请参阅:唐瓦加《纪念奥列霍夫诞辰115周年和铜像落成10周年》和锻钢《庆祝哈军工建院五十周年——纪念陈赓院长及其顾问奥列霍夫百年诞辰》
奥列霍夫将军的遗体运回苏联国内后,被安葬在颇富盛名的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内,位置在第五区四排二座,距新圣女公墓大门不远处。
新圣女公墓的大门入口处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位于俄罗斯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内的奥列霍夫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在红色大理石墓碑上用俄文隽刻着奥列霍夫和夫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ГЕНЕРАЛ-ЛЕЙТЕНАНТ ИАС
ОРЕХОВ
ВАДИМ ИВАНОВИЧ
1902.12.27-1957.3.27
ОЛЕХОВА
ПОЛИНА ТЕРЕНТЬЕВНА
1908.11.28-1975.11.26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西南方向的лужнецкий大街二号,与著名景点新圣女修道院一墙之隔。新圣女公墓,中国人称之为俄罗斯的“公主坟”、莫斯科的“八宝山”,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包括总统叶利钦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内的26000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包括政界、军事界、科学界、文学艺术界等各界知名人物的尸骨,也是一座墓碑艺术的殿堂,体现着俄罗斯独特的墓园文化。这里也是来自中国的旅游团,游览莫斯科必到的一个景点。
这就是在莫斯科知名度很高的新圣女修道院,
这个围墙与新圣女公墓连在一起。
新圣女修道院的南边就是新圣女公墓的东大门。
2017年8月米立根拍摄
新圣女公墓东大门外的门牌
2017年8月米立根拍摄
门口标牌上
写明了开放参观时间和注意事项
2017年8月米立根拍摄
新圣女公募是来自中国的旅游团游览莫斯科要参观的一个景点。参观这个景点的中国游客大多被导游带到叶利钦、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王明及夫人孟庆树的墓碑前讲述他们的故事。但请哈军工的学子及后人们注意:
这里也安葬着与哈军工有历史渊源的两位苏联将军,他们是苏联驻华使馆首任武官、军事总顾问加托夫上将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Легоньков和哈军工苏联第一任首席顾问、陈赓院长顾问奥列霍夫中将Вадим Иванович Орехов。他们都对哈军工的初建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且他们的墓地离叶利钦和王明的墓地很近,有机会到此参观的哈军工校友及后人,不妨就近去看看这两位对母校做出重要贡献的1国际友人,缅怀他们的贡献,寄托对他们的哀思,不是对旅俄行程更有意义吗?
近年来,先后有几位哈军工校友这样做了:他们是南京张战、谢代辛等校友、北京尚法尊校友、郑州米立根校友等,希望今后有更多校友和校友后人能前往参观和追思,记住这段历史,发扬这种友谊!
2013年9月,张战、谢代辛等南京校友在奥列霍夫墓前留影
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尚法尊,在2015年7月撰写的《拜谒奥列霍夫将军墓记》中说“ 我作为哈军工的学子,有幸拜谒奥列霍夫将军墓,并代表哈军工北京校友会敬献花篮,挂上”瓦 伊 奥列霍夫将军千古,哈军工北京校友会敬挽” 的挽带,还替哈军工及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军理工工程兵工程学院、防化学院六校的广大校友向奥列霍夫将军的在天之灵表达了崇敬怀念之情,感到十分幸运。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哈军工校友和传人能来这里拜谒为我们母校哈军工的创建做出过杰出贡献并献出宝贵生命的瓦季姆 伊万诺维奇 奥列霍夫将军墓。”
奥列霍夫将军长眠在这里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2017年8月16日,哈军工64182班学员米立根借在莫斯科自助旅游的机会,专程前往新圣女公墓寻访拜谒奥列霍夫将军和加托夫武官墓地。也曾几经辗转,才找到了奥列霍夫将军的墓地和墓碑。这是他在奥列霍夫将军墓前行三鞠躬礼,追思哈军工第一任苏联首席顾问对母校作出的杰出贡献。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在新圣女公墓费尽周折,终于在俄罗斯友人的帮助下,寻访到前苏联驻华使馆首任武官、军事总顾问科托夫上将(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Легоньков)的墓地。这是他在科托夫上将墓前行三鞠躬礼,追思他对母校哈军工筹建时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在巨大的豪冢之园新圣女公墓内,寻找到陌生人的墓地和墓碑决非易事!这是米立根当时在园内求助参观者俄罗斯朋友帮助,两人历经一个多小时,终于在新圣女公墓的三个相通的巨大墓园第八区寻找到科托夫墓地时,一起在首任武官科托夫上将墓前的留影。
新圣女公墓奥列霍夫将军墓地所在的第五区标牌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奥列霍夫将军墓地所在位置靠近墓园围墙和小路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奥列霍夫将军的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奥列霍夫将军和夫人的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科托夫上将就长眠在新圣女公墓第八区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位于新圣女公墓第八区的科托夫上将的墓地和墓碑
这个位置距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墓地很近
米立根2017年8月16日拍摄
新圣女公墓内第8区附近的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新圣女公墓内第8区附近
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新圣女公墓内第8区附近的
王明的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新圣女公墓内,生前深受俄罗斯民众和国际社会称赞的
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的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苏联首任驻华使馆武官兼军事总顾问
帕·米·科托夫将军
尚法尊在《苏联首任往华使馆武官兼军事总顾问——帕.米.科托夫将军》一文中写道:我在我的博客《哈军工回忆录》中,曾点滴地介绍过帮助哈军工创建的三位首席顾问情况:他们是第一任首席顾问奥列霍夫(Вадим Иванович Орехов)中将、第二任首席顾问(代)格瓦廖夫(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валев)中将和第三任首席顾问普罗托波波夫(Всеволод Алексеевич Протопопов)少将。我认为还有一位必须提及,那就是苏联首任驻华使馆武官兼军事总顾问科托夫(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тов-Легоньков)中将(1961年晋升为上将)。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大批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来到中国。为此,苏联在中国设有军事总顾问团,领导在中国各总部、军兵种、大军区和军事院校的苏联 顾问和专家。军事总顾问最初是由苏联首任驻华使馆武官科托夫中将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 出国作战后,斯大林派苏军副总参谋长扎哈罗夫(Георгий Федорович Захаров)大将作为其私人代表来到中国,不久便接任 了军事总顾问的职务,科托夫改为副总顾问。1951 年 4 月中旬扎哈罗夫奉命回国后,由空军上 将克拉索夫斯基(Красовский Степан Акимович)接任。1952 年 7 月克拉索夫斯基回国,继续由科托夫兼任总顾问。1953 年 7 月科托夫任职到期,原华东军区首席军事顾问彼得鲁舍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етрушевский )上将接任总顾问。1957 年 7 月 彼得鲁舍夫斯基回国,由杜鲁方诺夫上将接任,直至 1960 年 7 月回国。
科托夫中将第二次担任军事总顾问期间正是哈军工初创阶段。根据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和军事总顾问的职责,军事工程技术院校的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本不属于苏联驻华使馆和总顾问领导,而是直接受命于苏联军方,但科托夫中将对哈军工的创建情有独钟,非常重视。
哈军工筹备委员会成立后的第四天即9月5日,周恩来总理召集政务院所属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及各军兵种负责人会议。到会的有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薄一波、人事部部长安子文、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建筑工程部部长陈正人和中央军委所属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负责人粟裕、肖华、徐立清、杨立三以及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司令员刘亚楼、肖劲光、陈锡联、许光达、陈士榘等。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和陈赓院长也出席了会议,陈毅把他既是“人才库”又是“智囊团”的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合盘交给陈赓,为筹建哈军工做出了巨大贡献。
会议开得很成功。为了落实会议成果,会后,陈赓院长和筹备委员会的同志分别走访了出席会议的各单位负责人。10月25日上午,哈军工筹备委员会的李懋之也走访了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兼军事总顾问科托夫中将,向他汇报了筹备情况和请示有关事宜。科托夫中将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就李懋之请示的体制编制、教学科研、校舍建设等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而中肯的解答。
科托夫中将说:“首先应该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是军事性质,是培养军事工程师的。对学员的培养首先要养成一个体魄健壮的兵,一个热爱祖国的高尚军官,一个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服从命令听指挥,有严格的高度的铁的军事纪律观念,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主动承担责任的军人。没有这样品德素质,就很难完成战场上的技术保障任务。因为他们不是光在平时、在后方负责管理使用维护修理技术武器装备的。必须严格队列教育,在教学与生活活动中,养成一个军人应有的端庄军容姿态仪表和有礼貌的言谈举止。军事课不能太少。一个军人的良好作风,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养成一种好习惯。这并不会影响业务学习,严格的军事管理,正是为了保证学习好业务。”
“学院的任务是培养技术军官,军事工程师的,因为教学内容多,学制要5年甚至6年。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享受准军官待遇,毕业时授予尉级军官军衔,特别优秀的授上尉军衔,一般的授中尉军衔,差的也可授少尉军衔。军事、政治和业务课各需时间的比重,我不懂,这要由你院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和各专家,院系领导和教授们共同研究研究,但必须保证业务课所需时间。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不能把二者在学时上截然分开。好的大学均设有研究所,出成果,除了领导下达的科研项目外,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课题,进行论证研究。研究结论,既可用于修改充实教材,又可进一步深入实验试验,拿出成果,提供国家试制生产。实习见习所需时间应作为授课给安排时间,但社会劳动不应当占用学时。招生来源,在苏联是从部队招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你们部队文化程度比较低,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从地方招一部分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谈到校舍建设时科托夫说:“校舍建筑你们要好好规划一下,在一片空白地上修房子完全可以在整个布局上,设计要求上按学院性质和特点,安排各种教学科研和辅助用房,这要由专家教授们仔细考虑,提出要求,让设计院提几个方案进行选择。奥列霍夫同志说5000学员,每个学员需要的学习、生活、课外活动军事训练用房应按50平方米计算,加上院系办公用房和教职员工工作与生活用房,共需要60多万平方米。我同意这个估计。领导校舍建筑,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有几个得力干部,明年2月1日应将计划报来。你们按军兵种分系,各有独立性和特殊需要,可考虑各系各建一座大楼。总之,应给教师学员创造一个优美、清洁、安静、舒适的不受干扰的教学环境。”
科托夫中将要求哈军工筹备委员会催促苏联专家早日到任。他提出最好请周总理通过外交途径去催,也可以让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处代催。科托夫一再说:办这样诸兵种综合性的技术学院,我知道的在亚州,甚至世界各国还没有过。怎么办,我不懂,我的意见只供你们参考。
从李懋之著《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一书中读到上面的文字,使我感受到科托夫中将对创建哈军工的无私奉献和诚挚关怀。不由地对这位苏联朋友肃然起敬,由衷佩服。
我在俄文网上查到了科托夫将军一些历史资料和两幅照片,并在朋友的帮助下翻译成了中文,现抄录如下:
科托夫,全名叫:帕维尔·米哈伊罗维奇·科托夫-列卡尼卡夫,1897年生,1962去世。
科托夫是苏军高级将领,军事长官。1943年授予少将军衔,1945年晋升为中将,1961年晋升为上将。他是伟大的卫国战争的参加者。他在作战指挥和在方面军参谋部曾担任过重要职务。1943年担任北高加索方面军参谋部领导,随后担任改编为独立海滨集团军参谋长。期间他参与了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新罗西斯克登陆战和解放克里木半岛作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1944年5月到战争结束,任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的副参谋长。他参加了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解放白俄罗斯、波兰和东普鲁士战役的决策和指挥。战后他主持了北方集团军司令部的工作。从1949年到1953年8月,科托夫-列卡尼卡夫在中国出差,为解放军的首席军事顾问。与此同时,在中国担任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后来,他在苏联国防部担任国防部副监察长。他被授予列宁勋章,三枚红旗勋章,苏沃洛夫二级勋章(1943年),库图佐夫一级和二级勋章,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一级红星勋章。
应哈军工纪念馆的要求,国防大学著名油画家李明峰以周总理9月5日召开的会议为背景,创作了一幅大型油画。他成功地塑造了陈士榘、肖劲光、许光达、刘亚楼、科托夫、陈毅、周恩来、陈赓、粟裕、薄一波、陈锡联、肖华、杨立三(油画中自左至右排序)等众多历史人物形象。其中科托夫就是任学文著《永远的哈军工》中所提到的列席会议的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兼军事总顾问科托夫中将。
科托夫于1957年回国后曾任苏联国防部副监察长。1961年晋升为上将军衔。1962年去世,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8区20排2座。同科托夫一起安葬的是他的妻子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科托娃(1914-1980)。
有人或许要 问:科托夫中将会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吗?当你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会说:会的,应该会的。我们在纪念院庆60周年之际不应忘记帕维尔·米哈伊罗维奇·科托夫-列卡尼卡夫这位可敬的苏联朋友。如有幸去俄罗斯旅游,请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8区20排2座看看帕维尔·米哈伊罗维奇·科托夫-列卡尼卡夫和他夫人科托娃·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的墓碑。
(此文2013年8月6日法尊修改于郑常庄)
陈列在哈军工纪念馆内的大型油画
反映了科托夫将军出席周恩来总理
主持召开的哈军工筹建工作会议的情景
左侧坐位的第5人即科托夫武官
科托夫上将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6日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苏联第二任首席顾问
格里戈里•尼古拉耶夫奇•格瓦廖夫坦克中将
ковалев 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1957年3月27日,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第一任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后,由专家顾问团内担任顾问的格瓦廖夫中将奉命接替了奥列霍夫首席顾问的职务,成为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的第二任首席顾问。
1958年在哈尔滨苏联专家顾问驻地大和旅馆辞旧迎新的春节酒会上,哈军工刘居英副院长欢宴首席顾问格瓦廖夫夫妇,左1格瓦廖夫、左2站立者刘居英、左3站立者是苏联翻译Требуховский特列布霍夫斯基、左4是格瓦廖夫夫人
这是在春节酒会上,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将军与格瓦廖夫首席顾问举杯祝酒:右起格瓦廖夫、首席顾问翻译陈元兴、一系主任唐铎少将、二系主任赵唯刚
朱德委员长在哈军工教学楼前
与哈军工各级领导和专家顾问合影
1957年8月24日,朱德委员长在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陪同下视察哈军工。在哈军工,委员长会见了学院各级领导同志和苏联专家顾问团的成员。时任首席顾问的格瓦廖夫中将高兴地站在了朱德委员长的近旁:前排左起第6人为朱德委员长、右起第5人为刘居英、右起第6人为格瓦廖夫首席顾问。
格瓦廖夫陪同朱德委员长视察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左1院长刘居英、左二教育长徐立行、右1格瓦廖夫
朱德委员长在哈军工与格瓦廖夫亲切交谈
左4为格瓦廖夫
1957年粟裕总参谋长视察哈军工
亲切会见格瓦廖夫总顾问
前排右6粟裕大将、右7格瓦廖夫
ковалев григо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格里戈里•尼古拉耶维奇•格瓦廖夫1897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利戈夫区。青年时代便从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十月革命后,1918年加入苏联工农红军,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红军炮兵连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等职;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被选派到“苏联红军炮兵指挥官培训班”学习,1925年10月出任克里米亚地区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第三沿海炮兵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26年11月任黑海沿岸西北防御地区副司令;1931年格瓦廖夫考进了列宁格勒”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留校任教和工作。1935年11月,他先后成为了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装甲战车”教研室的助教、讲师、教授。1938年11月出任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代理副院长;1940年格瓦廖夫被调到莫斯科“斯大林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军事学院”任院长,任职长达七年时间,一直到1947年,为苏军培养了大量优秀军事人才,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200多名该校毕业生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6月4日,格瓦廖夫被授予苏联红军坦克兵少将军衔。在卫国战争期间,格瓦廖夫将军是莫斯科保卫战指挥官之一;1942年6月就任苏联红军第5坦克集团军代理副军长,不久便奉命开赴欧洲战场与德军作战;1943年6月7日,晋升为苏联红军坦克兵中将。
格瓦廖夫一生荣获了包括“红星勋章”、“红旗勋章“、“列宁勋章”在内的多枚勋章和奖章。1945年6月24日,在著名的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庆祝二战欧洲战场胜利阅兵式”上,格瓦廖夫中将光荣地率领“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军事学院”方阵接受了斯大林等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47年3月,格瓦廖夫中将出任苏联炮兵科学院弹道与火炮研究所设计与计算实验室主任。1950年12月任苏联炮兵科学院第六部主任,后任苏联炮兵科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1956年11月,他进入苏联武装力量第九管理局任军事顾问。同年作为苏联援华专家被派到中国帮助筹建哈军工,并继奥列霍夫之后担任第二任首席顾问。
虽然格瓦廖夫将军在哈军工担任首席顾问工作时间不长,却受到“哈军工人”的爱戴和尊敬。当时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隙,他因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招待会上多说了几句赞颂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话,被在场的苏联领事馆“克格勃”官员打小报告后被免职。这位始终对中国人民和哈军工怀有深厚感情的格瓦廖夫将军在被免职离开哈军工自己的办公室时,撕下了当天的日历作为纪念带回了莫斯科。他说,要告诉子孙后代永远和中国友好下去。格瓦廖夫将军这段为中苏人民友好而丢“乌纱帽”的遭遇,赢得了“哈军工”人对这位首席顾问的由衷敬佩。
格瓦廖夫被调回国后,便退出现役,转入储备役。1973年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6岁。格瓦廖夫将军逝世后被安葬在莫斯科韦坚斯基公墓中。
位于莫斯科东北郊的韦坚斯基公墓
(Введенское кладбище)的大门(正门)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这是公墓大门上的公墓铭牌和注意事项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进门后的墓园主通道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下图是墓园位置图
格瓦廖夫墓地在墓园的第19区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墓园管理办公室所处位置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墓园办公室内和工作人员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格瓦廖夫将军墓地和墓碑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格瓦廖夫将军和夫人墓碑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给母校第二任首席顾问献上鲜花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米立根在格瓦廖夫将军墓向首席顾问三鞠躬前
追思和缅怀将军对母校创建的贡献
格瓦廖夫将军墓地在墓园的相对位置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格瓦廖夫将军墓地在墓园的相对位置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
莫斯科韦坚斯基公墓内:
林木森森,阳光普照,
墓碑林立,宁静肃穆,
将军居此,长眠安息。
2017年8月11日米立根拍摄感想
Протопопов Всеволод Алексеевич
弗·阿·普罗托波波夫苏军少将是哈军工格瓦廖夫首席顾问
离职后继任的哈军工苏联第三任首席顾问
弗谢沃洛德•阿列克谢耶维奇•普罗托波波夫是苏联空军少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苏联专家顾问团的第三任首席顾问。普罗托波波夫将军是苏联空军航空兵器的火炮武器、瞄准和瞄准导航系统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
普罗托波波夫少将1914年出生。18岁时参加了苏联红军。他长期在苏联空军最高学府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任教和工作(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原主任唐铎少将是该学院的同学和同事),先后担任航空射击兵器教研室教员、教研室主任、工程师、实验室主任和学院副院长;在获得副博士学位后,曾到苏联空军国家飞行试飞中心第4局任副局长。1957年至1959年,普罗托波波夫被派到中国,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苏联专家顾问团第三任首席顾问。
在哈军工时,他刚满40岁,年富力强,精明强干,又是年轻的苏联将军、著名科学家和军事学院的副院长,举手投足都带着学者的稳重和儒雅风度,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因此很受欢迎。他工作热情主动,技术专业,经常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深得好评。
1959年,哈军工给普罗托波波夫
颁发中苏友谊纪念章并合影留念
下图右
谢有法政委亲自为首席顾问佩戴纪念章
下图上为中苏友谊纪念章
下图左:左起第1人张衍;左起第2人刘居英;
左起第3人普罗托波波夫; 左起第4人谢有法
哈军工领导与苏联专家在《大和旅馆》合影
前排右1和右2:普罗托波波夫夫妇
右3谢有法政委,左1刘居英院长
1959年,普罗托波波夫即将合同期满,在他临行回国之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领导在苏联专家顾问驻地大和旅馆为他举行了送别和授予奖章仪式。当时任政委谢有法中将把“中苏友谊纪念章”授予他时,他格外激动地说:“谢谢贵国给予我的荣誉,我做得还是很不够的......"。
1959年普罗托波波夫少将回到莫斯科后,他先被安排到苏联空军科技委员会工作。1961年普罗托波波夫将军又参加了专门研究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苏联国防部第30中央科学研究院的创建工作。
1962年,普罗托波波夫又被调回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出任了计算机技术教研室主任。1980年已年满66岁的普罗托波波夫将军从苏联空军退役,但仍作为教授在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任教。
普罗托波波夫将军在苏联空军服役的近半个世纪中,曾荣获2枚“红星”勋章和“苏联空军为国服务”勋章以及15枚奖章,其中包括“1941—1945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胜利奖章”和“武装力量老战士”奖章等。
1993年1月,奥列霍夫首席顾问翻译锻钢同志,利用去莫斯科出差机会,特意到普罗托波波夫将军家看望了他,并告知9月份要开军事工学院创建四十周年纪念大会。老人听了非常高兴,当即给哈军工领导写了一封贺信,并让儿子编辑打印,交给锻钢同志。全文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首长们:
值此建院4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谨向院首长、教员们及学员们致以衷心的祝贺。
在创建学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及实施中,我们的合作是友好的和卓有成效的,每当回忆及此时,这真是一种极大的愉快和享受。
教授、技术科学博士、少将
В.普洛托波波夫
1993年1月10日
这封信形式精美而内容感人,读后令人心血沸腾。
当时,哈军工校友北京联络处正筹备《军事工程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得到国防科大寄来的这封信的复印件,产生了回信的念头。 尚法尊拟稿,大家修改,求人翻译,将中、俄文信稿打印完成,附上锻钢提供的住址和电话,托在驻苏大使馆工作的熟人送去。
给弗·阿·普罗托波波夫少将的信(中文)
尊敬的弗谢瓦拉德 阿列克谢耶维契!
首先感谢您1993年1月10日来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的祝贺!
您在中国建立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院校中进行和完成了大量工作。在军事院校领导和毕业生中留有深刻印像,且对此的回忆是愉快、亲切的,难以忘怀的。
两个伟大国家的人民友谊是永存的!
在此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请接受我们对您和您的所有家庭成员致以衷心的祝贺!祝您健康和生活幸福!
此致敬礼!
哈军工校友北京联络处
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
通信处:中国
100085
北京2869信箱
电 话:86-10-2912951
联系人:尚法尊
给弗·阿·普罗托波波夫少将的信
(俄文)
Многоуважаеиый Всеволод Алексеевич !
Прежде всего поблагодарим Вас за поздравление 10 января 1993 г .сороковой годовщины Военной Инжене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ОАК.
Вы сделали и совершили огромную работу в создании перво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военного вышего учебного заведения в Китае . У Командования и выпусков осталось глубогое впечатление и воспоминание этого-приятное,близкое,а также незабываемое !
Дружба между народами двух великих держав вечная!
В данной знаменитой дате прим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от нассердечный привет Вам и всем членам вашей семьи ! Желаем Вам здоровья и счастливой жизни !
С уважением !
Пекинский конторский отдел выпусков
Харбинской военной инженер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ОАК. 01.09.1993г.
АДРЕС: 100085,пя 2869,Пекин,КНР.
ТЕЛ: 2912951.
Связной : Шан Фа--зунь
经过锻钢的联络,当时第三任院首席顾问弗·阿·普罗托波波夫少将和许多健在的苏联专家或子女准备来参加军事工程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也研究了邀请的渠道和经费问题。但最后没有办成,未免有些遗憾。
2001年普罗托波波夫少将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7岁。
他被安葬在莫斯科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内。
这是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的入口处和公墓管理办公室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苏联第三任首席顾问普罗托波波夫将军长眠在莫斯科西郊Рябиновая улица梁比诺维大街24号的Троекуровском кладбище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的第4区。
这是公墓第4区的标牌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这是第4墓区的西北角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公墓很大,有几十个墓区,每个墓区都安葬着千百位苏联各界的名人和将军们。第4区也很大,普罗托波波夫的墓地和墓碑位于这个墓区的西北角从北边数第二排,再从西边数第三个墓位。
普罗托波波夫将军在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的墓地和墓碑
哈军工第三任苏联首席顾问就长眠在这里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普罗托波波夫与夫人的墓碑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普罗托波波夫与夫人的墓碑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经心寻觅
惊奇地寻找到墓地和墓碑的米立根
把从花店精心选购的5枝康乃馨鲜花敬献在墓前
米立根与帮助自已寻找的公墓工作人员一起
在将军墓前留影
宏伟庄丽的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一瞥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宏伟庄丽的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一瞥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庄严肃穆的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一角
2017年7月20日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11号楼北门原空军工程系和导弹工程系
哈军工最大的教学大楼
米立根拍摄
刘居英院长亲笔题写的纪念碑
树立在11号楼大楼外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21号楼,原炮兵工程系后原子工程系
哈军工最高的教学大楼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31号楼,原海军工程系
哈军工最漂亮的教学大楼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41号楼
原装甲兵工程系后电子工程系教学大楼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51号楼,原工程兵工程系
后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工程系教学大数
米立根拍摄
哈军工校园内的文庙,原哈军工图书馆
现改为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米立根拍摄
1954年哈军工第二期学员开学典礼
陈赓院长在观礼台检阅学员方队
哈军工81号楼,原陈赓院长办公处
院务部办公楼,院中心门诊部
现为电子49所办公楼
米立根拍摄
位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军工)
校园内的哈军工纪念馆
哈军工纪念馆在哈军工原址上依托哈军工原有建筑建设而成,其基本陈列主要以哈军工筹建、初创、发展、分建的历史脉络为基本线索,侧重于对基本史实的展示,真实再现哈军工的历史。主题展览紧紧围绕哈军工培养出来的院士、将军和各条战线的杰出人物等主题,表现哈军工对我国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哈军工纪念馆现已成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爱国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海军装备部驻沈阳地区军事代表局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并已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跋文:没有母校哈军工的培养和造就,就没有我们后来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我常常怀着对哈军工和陈赓、刘居英、谢有法为代表的各级师长的感恩之心,怀着对以奥列霍夫、格瓦廖夫、普罗托波波夫为首席顾问的苏联专家顾问团的怀念之情,经过长期关注学习,广泛搜集整理,反复考证推敲,精心创作了这集美篇音乐相册,现予发表以与众校友们分享!
仅在此鸣谢:
锻钢
陈元兴
尚法尊
唐瓦加
杨昂岳
吕树华
及莫斯科
新圣女公墓
韦坚斯基公墓
特拉耶库洛夫斯基公墓
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
及墓园内邂逅的
热情帮助过我的
俄罗斯朋友们!
以及所有关注哈军工
创建发展历史的
校友和朋友们!
米立根
2018年1月31日凌晨3点
写于海南岛七仙岭下
参考文献和资料
锻 钢:《庆祝哈军工建院五十周年
——纪念陈赓院长及顾问奥列霍夫百年诞辰》
锻 钢:《锻钢忆军工》
锻 钢:《莫斯科寻人记》
尚法尊:《寻找奥列霍夫顾问的足迹》
尚法尊:《从辨认一枚证章所想到的》
尚法尊:《拜谒奥列霍夫将军墓记》
尚法尊:《哈军工第二任首席顾问的墓地》
尚法尊:《苏联首任驻华使馆武官兼军事总顾问
——帕·米·科托夫将军》
杨昂岳:《锻钢忆军工:陈赓、奥列霍夫轶事》
杨昂岳:《陈赓与奥列霍夫》
唐瓦加:《纪念奥列霍夫诞辰115周年和铜像落成10周年
——原哈军工苏联专家六位将军生平介绍系列之一》
唐瓦加:《纪念格瓦廖夫中将诞辰120周年》
唐瓦加:《苏联著名航空兵器专家普罗托波波夫少将》
唐瓦加:《给米立根同志的一封信》
米立根:《锻钢访谈纪要》
米立根:《锻钢访谈实录》
米立根:《莫斯科墓地惊奇》
米立根:《跨越时空的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