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征文汇编
战斗在马坡岭
来源:本站
发布者:张俊科
日期:2018-03-15
哈军工1970年搬迁到长沙后,因城里校区房子少,计算机系200多人住在郊区,叫马坡岭。那里有一个文革停办多年的“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区不很大,有一座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楼几乎全是木头材料建造的,二层,共约50-60间,每间原住8名学生,走廊是露天的,楼的中间是厕所。那时不管一家几口人,每家分一间,我家隔壁是汤广治家,他有个老父亲,三个孩子,也是一间。长形楼的走廊临时安装了水管,隔几户有一水池供大家吃用洗用,家家门口有一烧蜂窝煤的炉子。
条件最差的是厕所,不是水冲的,屎尿直接掉到粪坑中,厕所没门,离还很远时就闻到臭味刺鼻。人蹲下去直接见到下边的粪便,特别是夏天苍蝇多,嗡嗡叫,蛐蛹乱爬,实在恶心。在哈尔滨习惯了室内水冲厕所,相比之下,真是上一次厕所,活受罪一次。一栋学生宿舍不够家属住,教学办公楼也腾出部分地方,用胶合板隔起来,一个教室变几家,晚上各家说话都听得见。教学楼也无室内厕所,楼外厕所稍远点,味道轻些。
在如此条件下,1970年全系一到长沙,上级一个大任务下达给计算机系:研制一台远望号测量船上用的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代号151。使用的集体电路为国产的。全系上下,干部、职工、教师、科研人员全部参加。那时候全系人员都比较年轻,我当时30多岁。所有人,真是一切听党指挥,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想的就是如何完成任务。
我那时负责“转换”任务,即数字/模拟变换(D/A)及模拟/数字变换(A/D),因为当时处在“文革”中,没有对外开放。使用的电路必须自己研制。形势及条件所逼,坏事可变成好事。在任务中我需要一种精密模拟开关电路,做试验时用单管时无论如何总有(1-3)mv的误差,突发奇想将两种类型(PNP与NPN)晶体管并联使用,实验中可使误差调为0mv。实际上这一电路是小小发明。后来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校刊上,75年被张家口桥西无线电厂制成“薄膜集成电路”,作为该厂的正式产品。没有这一产品时,工厂因无好的产品,处于破产状态,有了这一产品后,几十人的小厂重获新生。一个小小电路,一个小小发明救活了一个厂。桥西无线电厂的厂长是哈军工毕业的,为了庆祝此产品的成功及工厂的重生,厂里杀了一口猪,全厂干部职工会餐庆祝,还特别邀请了我参加。那时俞正声(后为全国政协主席)在张家口管电子局工作,他知道此事,在后来一次接见国防科大领导谈话中说过此事。说你们学校的一个张老师,一个小发明救活了一个厂。
151机在全系人员的努力之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又一次了证明哈军工计算机系这支队伍是能打胜仗的队伍。第一次证明应该是哈军工60年代研发成功的我国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441-B,当时中国生产的晶体管还不完全过关,但年轻助教康鹏发明了推拉式触发器等系列电路,使得做出来的计算机稳定可靠,生产了多种型号的100多台计算机,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哈军工计算机一下子全国名声在外。80年代中央将巨型机的任务交给国防科大完成,以及后来的天河I型、Ⅱ型排名世界第一,这是一脉相承的。充分证明哈军工—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几十年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哈军工—国防科大65周年华诞之际,我是从头到尾都参与的一员。现已耋耄之年,但回忆苦难与辉煌并存年月,感悟很多。
在马坡岭困难的生活条件下,大家的心是在一起的,生活是乐观的,没有忘记互相帮助。刚到长沙,那时候家家户户烧蜂窝煤做饭。但北方人不会用,经常会灭。每做完饭后,要压好一块新煤,但压不好,第二天一看压灭了,或者是烧过了,火灭了。特别是晚上经过10多小时,第二天早晨一开炉,火灭了,要重新生火,麻烦得很,时间也花得多。此时邻居都会帮忙,在别人的炉子上点上一块,时间上省得多,又简单,但肯定误了别人家的做饭时间。因为我家的炉子经常灭,所以感触深。
那年代,一周是休息一天(星期日休息),星期六不休息。北方人爱吃饺子。谁家要是包饺子,相邻的两家也会送上一碗。生活条件差,邻居间很少有矛盾。谁家的小孩老人病了邻居们都会争着去送医院。
长沙的夏天热得很,37°、38°是常有的事。那年代还不知什么是空调器,连电扇也没有。马坡岭年代是国家物质缺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票证”。个别办公室里有电扇,还是考机时吹计算机用的。家里想买电扇都做不到,只能是手中拿着一个椰树叶做的扇子。我家里有个竹子床,中饭后,脱下衣服穿上裤头,躺在床上,那汗水从肚皮向二侧流。过一个夏天,真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过了三年才渐渐适应了。
那时候吃的也不行。肉、油都限量。工资18年没涨一分钱,职称18年助教没动。艰苦的年代过来了。苦难中有奋斗、有理想、有辉煌。在哈军工——长沙工学院——国防科大一生为强军奋斗了43年值得回亿。战斗在马坡岭的五年是苦难与辉煌的岁月更令人印象深刻。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