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今天(4月1日),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航空教育家罗时钧教授的95岁寿辰,自此向前辈致以生日祝福!
他,是钱学森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动力学教材;
他,所设计的方案曾用于我国第一架新型超音速飞机设计;
他,为中国空气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耄耋之年还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验;
他,是罗时钧,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航空教育家。他长期从事飞机部件空气动力学、跨音速空气动力学、大迎角空气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创造了这方面的诸多“第一”。
罗时钧工作情况照
钱学森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罗时钧教授1923年4月1日出生于江西南昌。
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国军阀混战、日寇侵略的艰难岁月,少年时便立下学习航空、科学救国的志向。
1941年他被保送进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5年获学士学位,由于品学兼优,被留校任教。
1947年被公派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航空工程系留学,1948年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同年以优秀成绩获准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博士学位,主修空气动力学,辅修数学,师从钱学森教授,是钱学森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罗时钧教授博士学位论文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他研究“容克”飞机因尾翼抖振失事的空气动力机理。他深刻领悟钱学森教授研究理论流体力学的方法,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深得钱学森器重。195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
时年27岁的他谢绝了美国的多方挽留,拒绝了台湾方面的邀请,于1950年9月毅然与赵忠尧(1902-1998,1930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核物理学家,1955年学部委员)、沈善炯(1917-,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1980年学部委员)踏上返回祖国大陆的旅程。罗时钧等人乘船返国途经日本横滨时,被美军和台湾特务扣留,并关入美军巢鸭监狱。罗时钧等渡过了数月的铁窗生涯,历经磨难,在中国政府出面干涉下,终于返回祖国怀抱。
编写我国第一部空气动力学教材
1958年,罗时钧首先提出的小展弦比机翼—宽机身组合体的翼身气动干扰计算方案,用于我国第一架新型超音速飞机设计;首次将有限差分法用于飞机空气动力计算,为我国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主持并完成跨音速机翼—机身—平尾—垂尾组合体纵向空气动力差分计算程序,获1977年陕西省科研成果奖;1978年,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罗时钧听从党的安排,于1952年11月前往哈军工,并讲授“空气动力学”课程。他的课程是全院有名的样板课。当时国内空气动力学专业没有中文教材,罗时钧经过教学实践摸索,于1955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空气动力学教材。因教学优秀1953年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天安门观礼代表,并受到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文革”期间,罗时钧的家庭和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仍坚持热爱的科研工作。
1970年哈军工航空工程系整建制并入西工大,罗时钧转任西工大教授,加入空气动力学研究室(第三研究室)。并于1979-1984年任学校副校长和空气动力学研究室主任。
为我国首架超音速飞机
提供气动计算方案
1958年,罗时钧首先提出的小展弦比机翼—宽机身组合体的翼身气动干扰计算方案,用于我国第一架新型超音速飞机设计;首次将有限差分法用于飞机空气动力计算,为我国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他主持并完成跨音速机翼—机身—平尾—垂尾组合体纵向空气动力差分计算程序,获1977年陕西省科研成果奖;1978年,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指导研究生
1976年,他在国内首次解决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力计算的收敛问题,1988年将迎角提高到60°,在国际上首次得到非对称气动力计算结果,并取得计算方法上的突破,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1983年合作研究跨音速小扰动势流二级近似方法及其在翼型和机翼绕流上的应用,获航空工业部理论成果奖。1986年合作研究S形进气道流场的计算机模拟,获陕西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他曾多次应邀去瑞典、联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十几所国外大学、研究所从事研究与讲学。他首次建立了西工大与联邦德国宇航院的科研协作关系,使得一大批空气动力学专业中青年教师骨干得以赴联邦德国宇航院学习深造和合作研究。
罗时钧从空气动力学学科建设的高度出发,1980年提出“自修正风洞”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指导研究生进行探讨并敦促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深入研究,使得这一课题取得了丰富成果,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关注。
耄耋之年 笔耕不辍
航空学院教授、长江学者蔡晋生是罗时钧在西工大期间指导的最后一个硕士研究生。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与罗老师保持联系,在他的指点下开展研究。”1999后,蔡晋生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当我告诉罗老师,我想回国工作的消息后,罗老师非常高兴,并且极力推荐我回到西工大。” 2008年,蔡晋生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完成了罗老的心愿。
2000年以来,罗时钧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刘锋教授和西工大蔡晋生教授合作研究细长锥体涡流的绝对稳定性理论,并用数值计算验证,对文献中实验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澄清了学术界对三角翼大迎角对称的脱体涡的稳定性的争议,对飞行器前体的空气动力设计与控制有应用价值。
2007年以来罗时钧与刘锋教授等合作研究基于圆锥体大迎角下漩涡的不稳定性理论,采用等离子体激励方法控制圆锥的横向空气动力与力矩;采用占空循环技术,实现侧力和偏航力矩随占空比的线性控制曲线;发现在占空循环下的侧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连续曲线,而不是前人预测的矩形曲线;等离子体激励的流动控制方法具有反应快、输入功率低和无运动部件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他在美国期间,借助网络,指导在西工大就读的研究生进行风洞实验和数值计算,耄耋之年,一直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为国家培养空气动力学的后继人才。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罗时钧一生虽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是他依然著述等身、成就非凡。在弟子李洪毅眼中,他是一个一辈子做学问、一心一意做学问的人,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50多年前在哈军工听罗老师“空气动力学”课程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罗时钧教授教学笔记
“我从罗老师身上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他历经磨难,但是总能静下心来做事。他对西工大的发展更是不遗余力。”他首次建立了西北工业大学与联邦德国宇航院的科研协作关系,使得一大批空气动力学专业中青年科研骨干得以赴联邦德国宇航院学习深造和科研合作。“他是真心希望学生好,真心希望西工大好。” 西工大退休教授杨埜回忆道。
罗时钧曾致信西工大,饱含深情地写道:“多年来,我身在国外,但一直关注母校和流体力学的发展,为你们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也为能和大家一起为母校的流体力学专业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感到欣慰。”
罗时钧教授曾感慨地说:“作为老师,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教好课、辅导好学生。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教学相长,为了教好必须学好,只有学好才能教好,教学好了科研才能水到渠成。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都是跟大家一起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结果。”
2017年底,理学院组团执行出访任务时,参观了罗时钧教授的办公室,数学系教师都琳感慨到,从罗先生的博士论文、教学笔记等珍贵史料,到罗先生的阅读书籍知识层面之广,极大的激励了年轻的学者教师,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定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的信念,并脚踏实地的做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从紫金山麓到古都西安,昔日“华航”西迁,其前辈先贤扎根祖国西北,坚守“航空报国”理念,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铸就新中国航空教育的伟业。
从烽火连天的旧时代到波澜壮阔的新中国,今日西工大人矢志不渝,薪火承传科学发展,英才辈出翱翔蓝天。
95年的人生历练,罗时钧把他的成就写在祖国的蓝天上,更把他的大爱镌刻在西工大师生的心里……
祝罗时钧教授95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