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让 哈 军 工 精 神 传 承 创 新
来源:本站
发布者:凌德海
日期:2018-05-15
2016年深秋时节,我同分别40余年的校友,相聚国防科技大学,心情十分激动和感慨。聚会时见到了以汪浩为代表的前国防科大领导和教师,也见到几十名73级的学员朋友,还集体参观了学校兴建的科研基地和校史馆,使我产生广泛的思考和联想。
记得若干年前,我曾经拜访过一代名师汪浩教授。汪教授是从名牌大学毕业到哈军工参军任教的,是哈军工“红专健”全面发展的典型,也是教书育人的模范。他是哈军工的教员,国防科大的校领导,也是我的老朋友,当年我们一同从哈军工随迁到国防科大。在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时候,他光荣的当上了奥运会的一名火炬手。火炬手象征着对历史的传承,他是哈军工精神的优秀传承人之一。
什么是哈军工精神?哈军工精神的第一要点是“努力求学从军,当为民奉献的火炬手”,传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军事工程学院,是在毛泽东主席亲切关怀下,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军事院校。他在建校训词中写到:“保持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是必须充分领会和一刻也不能忘记的。”这就规定了“为民奉献”是哈军工精神的灵魂和首要之点。
哈军工精神的第二要点是“精心教书育人,做千里马的伯乐人”。哈军工是一所军事院校,具有一般院校的职能-教书育人。建校初期,学员是从全国各部队抽调来的优秀青年干部,这些学员学习基础较差,哈军工教员就手把手、心对心地精心教导。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员与学员同吃、同住、同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曾经教过63级、64级、65级空军工程系和导弹工程系共六个班学员。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中,师生共同成长。院长兼政委陈赓大将和其他校领导为了办校,努力从全国各地选调优秀教授、教员来校任教,使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事业迅速发展。
哈军工精神的第三要点是“追求科教创新,驾驭改善装备技术”。毛泽东主席在训词中说,“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有一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使我们的技术能够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哈军工精神的第四要点是 “银河飞天,圆强国富民中国梦!”。这第四点也是哈军工及传承者所特有的。我是70年随哈军工搬迁来长沙创建国防科大的,从院校发展的观点看,也是一种传承和创新。近年来,国防科大有了更大发展,不仅人才送往全军、全国,而且科技成果累累,成为科教创新的模范。我们集体参观了国防科大的科研基地和校史展览馆,看到三院研制的我国首台磁悬浮列车,已在投入商业运行,也看到了享誉世界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这些成就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
回想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1953年创建军事工程学院,1966年退出军队序列改称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主体南迁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成立国防科技大学,1999年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在这些经历当中始终没有忘记让哈军工精神永远传承和不断创新!。
在相聚国防科大的期间,73级学员朋友们给了我们教员良好的接待,住宾馆单人间,吃湘江美食,游桔子洲,爬岳麓山,使我十分感动。这些学员朋友们当年毕业后走向四面八方,工作在原七机部、原国防科工委、原二炮和生产建设兵团等等。我非常了解他们,在中国的航天技术和其它国防尖端领域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共性是什么?汪浩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军工情、献身志、强国梦!”。我们都是从哈军工到长沙工学院,再发展到国防科技大学的传承人和见证人,我们追求的事业有共同的目标,这就是“强国、富民”。中国强大、人民富裕、民族振兴!人民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园强国富民中国梦。让哈军工精神永远传承,不断创新!
2018/5/11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