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悍卫祖国的天空
来源:本站
发布者: 林光宇
日期:2018-05-30
一九五五年秋,在乐山高中毕业前夕,正值抗美援朝结束后不久,学校号召参加军干校。当时流行着一首歌曲“我们的心在跳跃,满腔热血在燃烧…,让我们走,走何军干校……”。 歌声激励着青年人的心,再加上听说这次是到空军去,立刻在我的脑海中浮起着一种强国的情感。 那是一九三九年八月十九日,日军轰炸乐山,死亡达2000多人, 伤者不计其数。将乐山较场坝和迎春门一带炸成废墟。小学时代我经常路过这里,常见到废墟上长满了杂草。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我空中没有战斗飞机,地面没有防空火炮。 年青人到空军去,有了强大我国空军,保卫祖国,小日本飞机就不会那么猖狂了。于是我决定在高考志愿书中报了名。八月六日我们乘车来到成都西较场。 西较场位于老城墙内,城墙上开了一园形弧形拱门,那就是空军四预校大门。 门前有军校学生站岗。经过劳动建校和入伍宣誓后,换发了新军装。 头载大沿帽上有八一军微,左胸前佩戴有布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字样的胸章。 至此成为了一名空军战士。在空军四预校主要学习军事政治。 那时成都仅有50万人。府南河外就是农村了。
1956年初到达哈尔滨。该市是俄式风格建筑。站在冰封的松花江岸,眺望太阳岛十分美丽。市内俄罗斯人处处可见。 空军一航校座落在马家沟,校园十分美丽。这是我军最早的一所飞行学校,主要培养轰炸机驾驶员,空中领航员和通讯射击员。培训机种为杜-2。 该机设计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非气密座舱,救生系统无弹射装置, 跳伞时要爬出座舱到机翼上去跳,靠良好的跳伞姿式和清醒的头脑,人工开伞着陆。 军校生活处处充满着新鲜感。记得一次空中射击课,我按照进入角和投影比,用光环套住了目标机,一扣扳机,一梭了打出去,教员立即叫停止,我即松手,且知已射出20发。教员说:应记住点射,否则真遇上敌机,你的子弹早打光了,如何迎战?还记得一次高塔台跳伞训练,我所在的领航班同学列成一队向高塔上爬。教员说: 只许看前面人屁股,前面人上一步你上一步,不许向外向下看。我暗想有那么可怕吗? 向天空看去,朵朵白云的移动,仿佛塔架旋转起来,不行,还得看上面屁股,这一迟顿上面屁股已远了。 到达顶部小平台将伞带挂钩扣好后,一看地面多高啊,笫一次闭着眼跳下去,耳边听着风声响,睁开眼一看多美呀,说时迟,那时快,接地了,叭的一声响,一头栽到了地上, 满脸是沙土,原来忘却了脚的着地姿式。
还记得第一次在领航机上实习时,早上带上百万分之一的地图、计风盘、 计算尺、穿好飞行皮衣,到机场气象站拿到当日气象资料后上飞机,起飞后,天空朵朵白云, 地标十分清楚。我拼命地计算,但检查点来的太快,机舱气温太低,手不听使唤了,急得满头大汗,下飞机时人都快瘫了。 记得上轰炸原理课,讲到水平轰炸弹道,突然在我的一脑海中闪现出一幕。 一次日本飞机轰炸乐山,紧急警报声后,我偎依着母亲站在青衣江边大树下,突然母亲小声叫了: “快看’日本飞机生蛋了,接着喃喃地念着……” 。 我抬头望去,日机正对准乐山大佛头顶投下一串炸弹, 唉呀,要炸大佛了, 然而那一串串弹渐渐向乐山城中飞去,一串沉闷声之后,随之城中火光冲天。这闪现的回忆,回过神来。 弹的飘移,原来是水平投弹的抛物线运动。
空軍一航校空中领航轰炸班(后面为TY-2轰炸机)
我军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是陈赓大将当院长,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有胆识,身怀雄才大略,运筹帷幄,高赡远瞩亲自领导组建的。其目的是培养适应于现代化战争需要的又红又专的红色枝术工程师。该院建院初期,中央軍委决定,以西南軍区第二高钑步校,华东軍区司令部軍事科学研究室和志愿軍三兵团部分干部为基礎,组建哈軍工机关。哈軍工筹委会成員有,徐立行、张述祖、李懋之、张衍等。並得到苏联的帮助。1953年5月13日在苏联第一任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中将带领下,苏联水雷魚雷专家雅尔金、炮兵工程系总顾问貝日科上校等共计80余名教授,副教授200余人,苏联专家158人到哈军工。分别到五个系与中国各地雲集到軍工的知名教授共同担任教学工作。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有,弹道专家张述祖、爆炸专家沈正功、空气动力专家马明德教授、兵器制造专家赵国华、上海交大曹鹤荪教授、浙江大学梁守槃教授、复旦大学卢庆骏教授、同济大学曽之虞教授、清华大学曹国惠教授、中国科学院罗时钧、庒逢甘、周明鸂、孙夲旺等教授。
1953年9月1日哈軍工正式开学。
建院初期分五个系,包括海、 陆、空三军。即一系为空軍工程系 、二系为炮兵系、三系为海軍系、四为装甲兵系,五系为工程兵系。
哈军工很大,座落在哈家滨市南岗区。院内有一条街,俗称文庙街。当时的文廟是哈軍工的图書舘。五个系的教学大楼整齐肃穆。古建筑十分凝重、英气逼人。每棟教学大楼毎个翘屋脊上蹲坐着四座武器模型表示该楼的所属系的性质。如空軍系为四架飞机、炮兵系为四门大炮、海軍系为四艘軍艦、装甲兵系为四輛坦克,工程兵系为四辆吊車。每棟教学大樓进门为七彩古建筑门廓,门前竖起大红色门柱,门前为大理石台阶和圍栏,楼体莊严气魄。空军系進门大厅正中为毛泽东主席训词。軍工大操场位于海軍系和装甲兵系门前,院体育舘后,大操场气势谤礴。操场上是人工铺设的草坪,操场面积达幾个标准足球场大,.院内有飞机庫,、各型号坦克庫.、装甲車庫.、各型大砲庫、各型导弹庫。此外还有野外軍事训練场,。还有一座哈軍工农场。
一九五七年初我调到空军一校训練处担任空中领航教员,正逢国內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反右斗争政治运动。经过反右斗争运动后,中央軍委决定从海、 陆、 空三军中,通过考试选拨青年干部到哈军工去深造。深造后还回到本部隊工作.。
一九五八年初我到哈軍工预科七隊学习,预科学习主要是数理化文化课补习和軍事训練,我们这届学員共计1000左右,来自海、 陆、 空三军。学員服装原属軍种,仍旧穿所属軍种服装,预科学員的文化程度有髙有低,髙的有参加抗美援朝的大学生,低的有部隊速成中学毕业的学生,軍衔最高的有上校、中校、少校、大尉,軍衔最低的有士官生,大部分是尉官。学习中还進行了一个運动叫:”无事不可对党言,一闪念”運动。
一九五八年八月我分配到空軍工程系一科学习。七科为导弹专科。本科学制五年,空軍工程系是个大系,人数近两千人,空軍工程系系主任唐鐸少将,他於一九二五年畄学苏联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驾机对徳国空战,曾担任苏利比茨克空軍髙级軍官学校空中射击教官,政委余大康大校,政治部主任宋犂夫上校,后为钟沛。
一九五九年中央軍委决定将哈軍工的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軍亊工程师。一九六零年学院从地方学校召收了不少中央和省级髙级干部子女進哈軍工学习。这年也是中苏关系交恶的一年,一九六零年八月苏联片面撤走在华的所有专家,八月哈軍工的专家和教授也纷纷回苏联去了。记得此前的每年春莭,在院軍人俱乐部大礼堂开会,总会听到苏联专家在台上,用高昂的俄语祝词。此景像也就消失了。
空军工程系一科我所在的58-112班学员来自海、 陆、 空三个军种都有,因此服装不统一,仍保持原軍种服装。介绍我入党的王铁政同学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軍,入学前来自北京空軍司令部外场处原副处长,少校軍銜。与我同一课桌幾年的沙伯南同学,來自海軍科研部,上尉軍衔。我是少尉軍衔,我班基本上是尉官军衔。有不少同学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有:马明德教授、罗时钧教授、董绍庸教授和凌志巩副教授等。
空军工程系一科因培养目标的变化就变为了飞机总体设计专业。该专业从战术技术论证开始,气动翼型选择、发动机选择、飞机各系统设计选择、結构设计等。毕业设计要完成一个机翼的結构设计、一个系統的设计、最后每人设计一架歼击机。从战术技术论证开始,发动机选型,性能计算,进气道选择,起落架选择,机身框和机翼肋的选择佈置等進行计算和绘图。飞机设计专业毕业生答辩,从战术技术论证开始,对每人设计一架飞机的全过程进行答辩。
一九六零年是不平凡的岁月,这年正逢国家困难时期。每天三餐定量的高梁米飯是十分有限的,一天系政治部主任宋犂夫找我,今年暑假和寒假,学院动员学生们就畄在学校复习功课,不要回家,你是系俱乐部副主任,你应怎么配合作好这件亊,具体怎么作,你与王助理好好啇议。当时俱乐部组织有;宣传鼓动部、文娱部、体育部和一个軍乐隊。还主办了一个”雄鹰_”黒扳报。这年全系同学们除个别外基本上都愉快的畄校了。
军工是一座兵营。 操场边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牌。 基础课很重, 要完成作业必须用上星期日。哈尓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春天短,树刚刚发芽幾天后鲜花就盛开了,这么诱人到处香气噗鼻的江边和公园星期天都无人去,教室仍坐得满满的做功课。记得领导动员大家去操场看电影, 但去的人甚少。 那时正值青春年华,激情燃烧的岁月,男女生是分班的,谈恋爱是绝对禁止的。 然而生活是充满朝气的,早上起床号声;晨雾中呼喊着早操的“ 一、二、 三、 四” 声;课间换教室的集体跑步声;到食堂就餐列队行进中嘹亮的歌声--“打靶归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晚九时的熄灯号声;偶尔紧急集合急促的脚步声。一年一度大操场检阅,分陆、海、 空军方队,每方队数百人, 紧跟军旗和军乐队通过检阅台,方队指挥员口令: “向左看,正步走” 咔咔咔…. 。宿舍四个钢絲床两侧各两个,分上下床。中间 为一长桌。每层樓一个洗臉间和一个厕所。
上军事课除学习班、排、 连、营、 团陆军战术和军事地形学外;还有夜行军和匍匐前进训練; 防原子防化学训練;掷手榴弹训练。记得我们班在我院野外軍亊训谏场的某夜行军训練中,这晚月明星稀,从天刚黒走到天明,背上背着背包,右肩跨着一支步枪,路程弯弯曲曲,时而髙时而低,天明回住地时,训練隊长叫检查搶械时,结果有一同学枪拴丢掉了。为此受到严厉的批评。此外还学习战场拼刺刀的肉博战训练、步枪、手枪、冲锋枪的射击训練。由于未来从亊工程设计,因此在院试验工厂学习車、钳、铣、刨、磨。並到鞍山空軍一师学习外场机务维护。一九六一年,我记得夏天的一个夜晚,我在系大樓值夜班,深夜二点左右,就听得系大楼右后侧米格15飞机仃机坪方向发出一声槍响,我跑步向仃机坪去,快接近时,对方叫’口令’,我回答后过去,一看是位女生班同学,身背一支步枪,我说:”怎么啦,那里枪响?”,她说”她的枪响”,我说”你受枪傷了吗?’她说’没有’,原来是枪走火了。
军工是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向军队和科研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辉煌一篇。载入史册。
然而文革之后, 当年这座威严的军工城, 曾经是年青军人足迹的地方,已成为往事, 留下的是威严的大屋顶教学大楼仍屹立在“东方的莫斯科”---- 哈尔滨。
哈軍工一系一科58=112班全体学員毕业照
前排左起笫一人王澱臣、笫三人林光宇、第四第
五人为隊长和指导员、第二排左起第一人邱景海
后排左起第一人王铁政、第二人沙伯南
还有一件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事。 那就是文革的岁月中,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最早领导国产活塞式和喷气式教练机,运输机和轰炸机设计的原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徐舜寿。记得我刚完成轰六飞机投放氢弹改装任务回所,向他汇报工作时,他指出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 要创新、设计发图要有常规的快手、要学正楷。提出小狗游泳论,要淘汰。以后的运七发图中也多次提出这种精神。 时过境迁,文革来势迅猛,“造反有理”口号声不绝于耳,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不久他就受到冲击, 造反派将他定为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 属打倒对象, 给予了非人的折磨, 高呼口号: 打在徐舜寿的身上, 痛在臭老九的心上。一九六七年秋我因研制反潜飞机任务从青島回所时, 距离他不远处, 他铁青的脸上两支眼睛与我目光相对,似乎想问我任务情况,然而拿着扫帚转过身去,我明白了。一九六八年元月六日,我出差的前一日,这位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与世长逝了。 终年51岁。现在我仅留下了一张向他汇报工作的照片。一九七四年在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展开了对”飞豹”飞机的研制工作。我又组织液压系统设计、发图和様机制造等工作。
一九八五年受航空部调动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歼十飞机,做总体设计工作。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迎来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春天。
一九九六年我再回西安飞机研究所时,在科研大搂徐总的铜像前沉默了许久,思绪万千。这时轰轰隆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沉静,抬头一看, “飞豹” 飞机正划破长空,向高高的云端飞去。
右起第四人徐舜寿,第三人林光宇,第二人李純彦(603所政委)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