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建65周年纪念大会主持词
(2018.10.16)
(一)
(分别以主l,主2及合表示)
主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建六十五周年纪念大会现在开始!
主2:全体起立
合:唱《抗大校歌》
主l:请坐
主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师长
主2:亲爱的各位校友,各位来宾
合: 大家上午好!
主1:今天,我们又一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欢聚在一起,隆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创建六十五周年!
主2:出席今天纪念大会的有老领导,老教授,老专家,军工六校代表以及校友会的各位领导。
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主1:本次纪念活动得到航天二院领导与二院礼堂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主2: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主1:今天的大会共有四项内容:一)校友会主题发言 二)母校代表发言三)老校友代表发言 四)年轻校友代表发言。
主2:每项发言后,哈军工北京校友合唱团都将为大家献上精彩的节目。
一)
主1: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由12期学员姜云会长做主题发言。
在军事工程学院创建65周年纪念大会发言
姜 云
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哈军工创建65周年。
今天到会的六校领导有: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姚郁;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连军;陆军工程大学国防工程学院政委张志新;陆军装甲兵学院副政委曾文勇;防化学院教授、军工五期学长陈海平;国防科技大学校友办主任罗有敢、副主任严琰。
让我们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广大校友不辞辛苦,克服各种困难来参加大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一、 哈军工历史回顾
1952年,我们敬爱的陈赓院长刚从朝鲜回国,就受命党中央,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3年,经过一年筹建,在一片乱坟岗上,远东最大的(占地2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拔地而起,这样的速度创造了奇迹。这是我军建军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是我军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新建的哈军工从全国集中了一批顶尖教授、留洋博士;各系首长也是全军选拔的顶尖人才。比如三系主任黄景文,毕业于黄埔海军学校舰长指挥系,一口流利英语;老二系(炮兵系)主任赵唯刚,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后到苏联,毕业于伯力炮兵学校,回国后协助朱瑞同志组建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一系主任唐铎更是传奇人物,留法勤工俭学,1926年入党,长期在苏联空军工作。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上百度查一查。唐铎和赵唯刚同志是周总理特别推荐给陈赓院长的。
在陈赓院长领导下,初建的哈军工兵强马壮,人才济济,风头无比,实力堪比清华、北大,想不发达都难。
哈军工建院之初,设立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系,后增设防化工程系。1959年根据军委“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调整方针,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等四个系调出,另建学院;空军系和海军系也各有部份专业调出,分别组建空军工程学院和海军 工程学院。学院新建原子系、导弹系和电子系。
1966年哈军工退出军队系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新建计算机工程系。
截止到1970年,哈军工共毕业学员13期,1.1万余人,平均每期900多人。短短17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级军事科技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发挥了开创性作用,是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文化大革命对蓬勃发展的哈军工造成巨大打击。1970年,根据当时军委办事组指示:规模越小越好,人员越少越好。哈军工经历了大搬迁和二次分建,主体南迁长沙,搬进狭窄军营;二系先迁重庆,站不住脚后转长沙;侥幸留在原址的三系,面临的是校园被瓜分;最惨的是一系,用刘院长的话是外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哈军工进入历史的低谷。
我感觉刘院长对一系外嫁是最痛心的。一系曾经是当初陈赓院长和刘居英院长付出心血最多的一个系。刘院长回忆说:一系不仅干部高配,师资力量也是最强的,四系、五系都是从一系分出来的(据老同志回忆:慈云桂教授从大连海校调来就在三系,后当三系到副主任。一系和三系的电子专业组成新四系)。
我们今天讲军工六校,我认为不够严密,不能丢了一系。
从1970年最后一期13期学员离校,到1985年,哈军工这个曾经既神秘又响亮的名字,在社会上沉寂了15年。
二、 哈军工北京校友会成立前后
1985年5月5日,在海关总署,聂平、贺争、周涛、李自卫等同志,第一次自发组织哈军工校友联谊活动,到会590多人。吹响了哈军工人重新集结的集结号。
1990年8月5日,由尚法尊、徐卫河、章科伦、胡鲁克、傅海玲、王春景、刘民政、谭戎生等同志发起,在新兴宾馆举行大会。会上正式提出建立哈军工自己组织的设想。
尚法尊同志1991年从二炮退休,刘院长指示尚法尊同志利用自己既当过学员、又当过教员、还管过学员、干部情况也熟悉的优势,把哈军工校友联系起来。在徐卫河同志鼎力配合下,尚法尊同志以亚远公司为基地,开始广泛的校友联络。
1992年12月29日,哈军工北京校友会的前身—哈军工校友北京联络处,在徐卫河的亚远公司正式成立。以刘居英为首的老领导均题词祝贺。刘院长亲自出席成立大会,会议推举尚法尊同志为联络处主任。
联络处主要工作是筹备40周年校庆,开了多次座谈会。当时除了陈赓院长,几乎建院元老都健在,包括后来陆续调离的老同志、老教授。有陈赓院长夫人傅涯,谢有法、刘居英、李懋之、刘有光、李开湘、张衍、张文峰、戈果、王坚、唐凱、赵唯刚等老同志,任新民、卢庆骏、梁守槃、庄逢甘,朱起鹤等老教授,均对校庆表示极大热情和支持。
经过几个月紧张努力,1993年9月12日,“哈军工创建4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剧院隆重举行,参加会议近3000人,包括外地和海外校友。这次纪念大会规格之高、人数之多,可谓空前绝后。这是哈军工解体之后,哈军工人第一次集体大集合、大亮相,看到这一天,我们敬爱的陈赓院长一定会含笑于九泉了。
1994年6月30日,经北京市社团办批准,哈军工北京校友会正式注册成立。从此,哈军工人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合法组织。在校友会初创时期,崔君望同志和尚法尊同志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首任会长徐志坚,在担任会长11年之后,由于身体原因辞去会长职务。2005年,由李慧芬同志继任会长。在两位老会长领导下,校友会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日臻完善,包括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每年的理亊会和常务理事会、逢五逢十的校庆纪念活动、日常值班制度等等。
组建联络部,先后由刘宝恒、白乃临负责,由100多联络员组成,负责联系中央机关,军口,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巿各企事业单位等在京工作的三千多老哈军工人,使校友会真正有广泛的代表性。
组建由尚法尊同志牵头的哈军工全国校友联谊会,加强和全国各地校友联络和母校联络,编制哈军工校友通讯录。
组建由柳克俊教授牵头的专家委员会,发挥老教授余热,为哈军工校友和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组建由石振春为主任、高学敏为常务副主任、王春景和黄志祥为副主任的哈军工精神研究会,编写了哈军工系列丛书。
最近几年,出版了一批有关哈军工的影视剧、书籍和回忆文章,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哈军工热。我们对作者和影视作品组织者表示感谢!
决定军工六校校友可以自动加入校友会,增加了校友会新鲜血液。
成立校友诗社、书画社,满足老年哈军工人的精神需求。
编辑出版哈军工校友报,开办校友会网站,广泛联络校友,积极宣扬哈军工精神,目前由廖海明同志具体负责。
这里特别要提到先后由杨立、章科伦、傅森担任团长的哈军工校友合唱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他们走遍大江南北,在军营、在重要政治场合,以精湛歌技和专业精神,获得广泛赞誉,获奖无数。为哈军工人赢得巨大声誉,成为哈军工人一张靓丽名片。
李慧芬同志担任会长期间还有两件大亊值得一提。一是校友会搬迁到郑福双校友无偿提供的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极大改善了办公环境,从此哈军工人终于有了宽敞的“校友之家”。二是李慧芬同志亲自抓校友会的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她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为校友会创收,保证了校友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支持。
在两位老会长领导下,以“传承精神,加强自律,反映诉求,服务校友”为宗旨,校友会风清气正。特别有一批对哈军工有深厚感情的老校友义工队伍,他们克服自身各种困难,以会为家,参与日常值班,协助组织校友会各项活动,热情为校友服务。校友会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团组织。在这里,我要向两位老会长和义工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2015年6月,根据中组部关于领导干部参加社团组织的有关规定,李慧芬辞去担任10年之久的会长职务,由我继任会长,廖海明、傅海玲、黄志祥、白乃临以及郑福双、王湖海任副会长。萧规曹随,李慧芬、尚法尊、石振春等老同志不顾年老体迈,以义工小组名义,仍然实际支持和指导我们这些新手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感谢!
2015年12月6日,最后一个建院老领导、对哈军工饱含深情的刘居英老院长走了,享年98岁。就连当初积极参加校友会活动的一期大学长谢光、杨桓也走了,创会元老徐卫河早在十多年前就走了⋯,剩下的平均年龄75岁的老哈军工人怎么办?校友会怎么办?
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摆在一代天之骄子面前的严峻课题。
三、今后怎么办?或者说一点希望
明年五月,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将面临换届。根据社团办有关规定,70岁以上人员不宜担任社团组织负责人。老哈军工人普遍超龄,包括本人在内,很多哈军工人都将退下。
由于社会发展和医疗条件进步,我们每一个人生命都可能延长,我们中很多人身体还很健康,还希望继续参加由校友会、由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那么我们珍视手中一票,会员代表没有年龄限制,对未来可能由年轻校友组织的校友会,发挥自己影响力。
我们希望新一届校友会仍然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军工六校、外嫁的一系、军工子弟,都应有自己的代表。
我们希望新校友会领导应有工作热情和广阔胸怀,包容同根不同校的校友。
我们希望新一届校友会更多关注老哈军工人群体,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精神需求。因此新校友会应尽可能保留部分身体条件允许、又有工作热情、对哈军工有深厚感情的老哈军工人。
总之,我们希望有一个平稳交接。
校友同志们,我们欣逢盛世,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时代,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正在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要格外爱惜自己的身体,“保八、争九、创十”,比比谁活得长。我们要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迎接人生第二春,尽情欣赏人生最美丽的金秋和最绚丽的晚霞时光。
哈军工人不死,哈军工精神永放光芒!
希望我们在建院70周年时再次相会!
谢谢大家!
主1:哈军工给了我们无悔的青春和理想,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和怀念!
主2:陈赓大将是哈军工的缔造者和哈军工灵魂的塑造者,是我们心中永远追随的榜样!
主1:请听混声合唱:l) 哈军工之歌(由九期学员吴峰风作词,总政作曲家孟宪斌作曲)。 2)在路上(电视剧“陈赓大将”主题歌)。
指挥:原总政合唱团指挥,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合 唱联盟副秘书长姚家杰 钢琴伴奏:张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