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研究军工精神,有我军工少年
来源:本站
发布者:校友会
日期:2018-11-17
——祝贺唐瓦加等“军工少年”受聘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
哈军工建军小学1961届毕业班同学会
2018年9月25日,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发表公告,聘请唐瓦加、高小林、尚毅三名哈军工子弟为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委员。这是继杨昂岳之后,又有三位哈军工子弟被聘请为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委员。这是我们哈军工子弟的光荣。在此,我们原哈军工子弟小学建军小学1961届毕业班全体同学以“军工少年”的名义,对唐瓦加等三位校友表示衷心祝贺。
“军工少年”是哈军工时期哈尔滨建军小学(后改名文庙小学,现为育红小学)校友的别称,这是一群见证了哈军工从初创到发展的军工大院子弟,那些年,我们和哈军工一样——正值少年。唐瓦加、高小林和尚毅正是追随父辈学习和传承哈军工精神的“军工少年”优秀代表。
近两年来,唐瓦加(1961届2班)撰写了不少文章,回忆他父亲唐铎及哈军工老前辈的生平事迹,真实、感人。特别是,他不辞辛苦地查找俄罗斯网页,编译出来了介绍原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中的七位将军的生平业绩,为哈军工校史研究填补了空白。可以说,唐瓦加真实、具体地尽到哈军工子弟的责任,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一直跟随父亲从事高教事业的高小林(1961届1班)编撰了122万字的《导弹工程系》一书并著文《中国导弹开路先锋》,与尚毅的文章《纪念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系成立60周年》相得益彰,共同书写了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艰难与辉煌历程,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与传奇!
唐瓦加、高小林和尚毅受聘担任军工精神研究会委员,既是“军工少年”的荣誉也是“军工少年”的责任。说明军工子弟不但是“军工精神”的传承者,也是“军工精神”的研究者,更是“军工精神”主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次他们受聘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实至名归、令人钦佩,我们相信他们将不负众望,为哈军工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更多独特的贡献,让“军工少年”在哈军工的史册中留下永远的精神财富。
照片:2018年9月20日哈军工北京校友会颁发聘请唐瓦加为哈军工精神委员会委员的证书
高小林编著的《导弹工程系》封面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