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哈军工光荣传统
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核生化防护学院
防化学院与哈军工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脉联系。1958年哈军工设置了防化学武器、防原子武器、化学防护装备器材等科室,1960年设置了防化学兵工程系,1961年根据陈赓院长建议,在长春成立了防化学兵工程学院。设科建系,哈军工对我院工程教育有哺育之恩;建院发展,哈军工对我院成长壮大有援助之情。哈军工所形成的“忠诚使命、尊重人才、服务人民、严谨治学、严格求实”等光荣传统,犹如一面旗帜,指引着防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化院人薪火相传,大力弘扬哈军工办学治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思想建院、人才兴院、特色立院、质量强院、从严治院,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核生化防护学院。
一、大力弘扬哈军工“忠诚使命”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思想建院,准确把握办学育人的正确方向
“忠诚使命”是哈军工办学育人的首要遵循。学院成立伊始,院党委遵照毛主席训词精神,明确提出:“要培养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军事工程技术干部”。陈院长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系、科干部要“育德育才”。正是院党委坚决贯彻了忠诚使命的办学方针,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才使哈军工培养出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杰出人才。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哈军工“忠诚使命”的办学传统,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铸魂育人,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筑牢广大官兵忠诚于党听指挥、热爱人民不忘本、报效国家尽职责、献身使命担大任、崇尚荣誉建功业的思想根基,确保了学院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是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跟进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持续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入”,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实效。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举办团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开设军内外知名专家高端讲坛,组织团以上领导干部赴井冈山、延安、百色、瑞金等革命老区参观见学,深化对创新理论的实践感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开展应用性理论研讨活动,发表了大量论文专著,其中《颜色革命对我军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获第三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是用先进典型激励人。深入开展向“巾帼建功标兵”钟玉征、“防化兵形象大使”陈海平、“和平卫士”郁建兴、“全军学习成才标兵”刘平,以及履约事务部、防化洗消连等全国全军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官兵把学习典型焕发出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有效履行使命的实际成效。近年来,毕业学员100%服从分配,踊跃申请到边疆海防、到军事斗争前沿建功立业,在执行藏区维稳、汶川救灾、重大活动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不辱使命,有8人荣立二等功,50余人荣立三等功。
三是用特色文化培育人。坚持把长期积淀形成的体现防化特色、辐射兵种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化院文化,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忠诚、敏锐、坚韧、神武”的“石鹰精神”,始终恪守“使命、素质、荣誉”的校训和“严格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积极践行“厚德博识、致新善导”的教风和“崇知尚勇、精技笃行”的学风,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修建塔池亭台、园林石刻、现代雕塑等特色景观30余处,形成以石鹰、广场、育英、怡心等文化区为中心,院史馆、防化装备陈列馆、化武履约展馆为特色,学风、教风、装备主题公园为支撑的“四区三馆三园”文化景观体系。积极发挥神鹰新闻社、神鹰诗社、神鹰书画社,艺术团、军乐团,仪仗队、威风锣鼓队、神鹰篮球队等“三社两团三队”的骨干带动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切实使广大官兵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受益者和传播者。
二、大力弘扬哈军工“尊重人才”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人才兴院,着力夯实办学育人的坚实基础
“尊重人才”是哈军工办学育人的重要经验。陈院长提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要为教员创造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把全部感情倾注到教员身上,为教员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在感情上尊重教员,更要在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哈军工“尊重人才”的办学传统,始终把人才作为兴校之本,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中心、育人才就是固根本、重人才就是谋发展”的人才观,坚持把教员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着力深化改革,精心打造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不断夯实办学育人的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改善人才队伍结构。鼓励和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员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积极选送优秀年轻教员出国留学或访问进修,严格控制非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干部到教学岗位,教员队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健全完善《学科学术带头人(责任教授)工作暂行规定》,科学设置学科学术带头人岗位、遴选办法和岗位职责,明确学科规划人才定位,在导师遴选、职称晋升等方面向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倾斜,努力实现各学科专业领域人才配置科学、分布合理、数量适宜。目前教员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员比例已达到80%,拥有全军和总参优秀教师22人,国际禁化武组织专家5人,国家和军队核生化救援、反恐专家8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知名专家教授为引领、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新型人才方阵。
二是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健全教员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出台《教员岗位资格认证办法》、《教员教学能力建设标准》等教学规定,严把教员准入门槛;持续开展新教员岗前培训、教学法比武、精品课堂示范观摩活动,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到部队或学院分队代职锻炼,并规定新毕业留校任教的研究生,一律先安排赴部队代职锻炼一年,着力丰富经历阅历;每年组织教员参与部队重难点课题攻关、军事训练考核和重大演习等活动,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目前,学院在防化兵作战指挥、核化观测监测、去污洗消、烟火支援、核化事故应急救援、反核生化恐怖研究领域,处于全军领先地位;在毒剂毒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相关应用技术,以及处理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认真落实专业技术干部任期考评办法,试行教研室主任竞争上岗,严格规范文职人员选拔考核标准,健全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考核任用机制,逐步走开了专业技术干部能上能下的路子。开展“化院名师”、“教学新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员争先创优的热情动力和爱岗敬业的荣誉感使命感。坚持特殊人才予以重点扶持,凡取得重大成果、作出突出贡献的就大力表彰,优先晋职,予以重奖;对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的教员,按国家、军队奖励标准,给予对等奖励。提高教员课时补助标准,每年拿出200余万元补贴课时费,鼓励教员同志在“三尺”讲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大教员自觉把组织关怀转化为热爱本职、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在完成教学工作评价、重大课题攻关等一系列专项任务中,敢于唱主角、挑重担,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三、大力弘扬哈军工“服务人民”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特色立院,积极打造办学育人的优势品牌
“服务人民”是哈军工办学育人的基本宗旨。陈院长在建院之初就指出:在军事工程教育中,要牢固树立服务军事、服务部队的意识,技术要为军事工作服务,技术人员要为部队服务。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哈军工“服务人民”的办学传统,紧贴军队、国家重大任务,提出努力打造“服务军队核生化防护、服务国家核生化安全”的办学特色,并坚持把特色发展之道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战略,着力将核生化防护领域的人才、智力和技术优势,转化为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实践强势,在服务社会中彰显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学院影响力。
一是在服务军队核生化防护中提升办学实力。紧紧围绕部队核生化防护能力评估、军队参与核化救援行动、通用装备保障训练、防化军事训练改革、集团军防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员到部队开展科研协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先后与海军司令部、省军区系统协作,研制开发了防化兵专业训练、三防训练、防化专业教学等防化模拟训练器材,有效改善了防化部(分)队和民兵预备役防化部(分)队的专业训练手段;积极指导部队训练演习,近年来多次安排教员为部队核生化防护、防化作战指挥、防化专业战术、防化装备维修、奥运安保行动等专项训练活动授课,多次参与指导部队的防化专业技能鉴定、防化战术训练、防化专业技术比武、防化团军事训练考核、团指挥所演习、核化救援行动演练等实践活动,为部队训练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在服务国家核生化安全中扩大办学影响。承担化武履约、日遗化武处理、应急救援、反核生化恐怖、消毒防疫、重大活动安保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在为国家核生化安全服务中,积极发挥“国家代表队”作用。1998年以来,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40个作业点,挖掘、回收日本遗弃化学武器5万余件,并全面启动了销毁工作,创建了回收工程的理论体系和作业模式,在日遗化武水下探测、低浓度化学剂近实时监测、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风险危害预警预报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净化国土、造福人民作出了积极贡献。承担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哈尔滨大冬会和国庆60周年等大型活动安保人员培训和值班备勤任务,为地方培训专职安保人员1.5万余人,先后派遣500余人赴现场安检与监测,排除“核生化疑似事件” 200余起,为国家重大活动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与国家质检总局签订合作协议,在上海、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内蒙古、黑龙江等7省市、自治区的176个重要口岸,开展出入境检验检疫处理服务,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在提供国际核生化援助中彰显办学声誉。积极承担外训外援任务,2012年学院被列为开放性院校后,先后为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友邻国家培养军事留学生81人;承办了3期国际援助与防护人才培训,共为49国家培训专业人才60人,进一步扩大了学院与国际间的交流。认真履行国际事务公约,学院特种化学品实验室9次接受国际禁化武组织系统核查,均获“无悬而未决问题”的结论;承建和管理的“国际禁化武组织防护器材援助库”,被誉为国际同类项目的典范。多次派出专家参与国际联合救援和反恐演习, 2013年5月,根据军委习主席批示,学院组建化学事故救援队,赴泰国参加“2013东盟地区论坛多国联合救灾演习”。这次实兵演习是学院第一次成建制出国执行任务,是防化兵第一次参加多边军事演练,也是《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国防白皮书颁布后,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的第一次亮相,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防化兵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提升了学院在国际核生化防护领域的知名度。
四、大力弘扬哈军工“严谨治学”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质量强院,努力提升办学育人的水平效益
“严谨治学”的是哈军工办学育人的核心准则。建院之初,陈院长就批准颁布了《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全部教学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陈院长明确指出:“如何使教师教好,使学员学好,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全院的中心任务”。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哈军工“严谨治学”的办学传统,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宗旨,着眼培养新型高素质防化人才,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科研创新,努力提升办学育人的水平效益。
一是着力加强教学顶层设计。着眼“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时代要求,牢牢抓住“军校教育由机械化战争人才培养模式向适应信息化战争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防化兵使命任务由核生化武器防护领域向核生化反恐、应急救援及消毒防疫领域延伸”的难得机遇,综合考虑军队和国家对核生化安全防范人才的需求,明确了学院发展的职能定位,即“把学院建成军队核生化防护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核生化应急处置人才培训基地、核生化防护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基地和核生化武器军控与履约技术支持基地”,研究制定了学院“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发展路线图,为推动办学育人可持续发展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二是着力推进任职教育改革。紧跟军事教育转型步伐,制定出台《深入推进任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教学改革实现“两个聚焦、两个转变”,即学科专业设置向任职教育教学需求聚焦,教学内容设置向学员任职岗位需求聚焦;教员队伍建设向“双员型”、“双师型”方向转变;教学理念更新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方向转变。以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为遵循,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实战化训练,先后与兵种部队、训练基地、军工企业等20多个单位签订共育人才协议,大力推进、积极探索联教、联训、联演、联考、联研和实兵、实装、实弹、实毒、实喷“五联五实”组训模式。2005年以来,连续组织毕业学员赴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进行基地化训练,锤炼学员在实毒高危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实施“精品强教”战略,着力打造精品课程、精品课堂、精品教材、精品讲座、精品成果、精品论文,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3 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军队优质课程,4篇论文入选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三是着力抓好科研创新驱动。积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狠抓防化军事理论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教学发展。近年来,承担 “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和总部赋予课题500余项,获国家和军队级奖励16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4项。为国家和总部提交对策咨询报告98份,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96篇,出版专著65部、教材220部,获国家和国防专利65项。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邀请多个国家知名人士和专家来院讲学,聘请50多名院士和优秀师团职干部担任客座教授,选派300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和访问进修,接待49个国家驻华武官来院参观访问。鼓励学员自主创新实践,参加全国和北京大学生数学、物理、英语、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共有269人次获奖;参加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课题百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30余项。2009年,学院参加总部教学工作评价,获“教学优秀单位”。
五、大力弘扬哈军工“严格求实”的光荣传统,始终坚持从严治院,不断增强办学育人的综合实力
“严格求实”是哈军工办学育人的重要法宝。哈军工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办院历史,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与清华、北大齐名的全国名校,这与学院党委一贯院坚持的求真务实、从严治校的院规院制是密不可分的。我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力弘扬哈军工“严格求实”的办学传统,始终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兴院治学的铁律,抓建设促发展,着力增强办学育人的综合实力。
一是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始终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切实做到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严格落实院抓基层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基层建设形势,研究解决基层建设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基层无力解决的重难点问题;总结提炼“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会提升教学质量、会实施科学管理、会组织召开会议、会活跃文化生活、会塑造学风队风”的学员队落实《纲要》“六会”经验,得到总参首长和机关充分肯定,在总参院校推广;实施基层建设综合整治,整修学员队、连队营房,完善储藏室、网络室、健身室等配套设施,基层保障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注重抓安全保稳定。牢固树立“节约低碳、环境友好、安全和谐”的安全发展理念,倡导“关爱生命、敬畏法规、尊重科学、把握细节”的安全文化,层层细化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定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官兵识险避险化险能力;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强化行为规范和日常养成,确保营院管理安全有序;狠抓安全问题预想预防工作,突出“人、车、枪、弹、密、网、毒”管控,强化责任,完善机制,注重落实,安全发展基础日益巩固。2008年以来,学院连续5年无安全责任事故,相继被评为安全工作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2012年被军训部评为“安全工作红旗单位”。
三是注重抓建设促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指挥楼、装备楼、综合车场等一大批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建成学员综合楼、生活服务中心、经济适用房、士官公寓等生活服务设施,为教学科研和官兵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积极推进后勤建设向“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聚焦,后勤保障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总参组织的现代后勤试点观摩活动中受到广泛好评,学院先后被评为“十一五”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全军军人保障卡推广应用先进单位。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改造绿化用地70余万平方米、栽种苗木花卉80多个品种21万余棵(株),种植草坪绿篱38万平方米,营区绿地覆盖率达到70%,营院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官兵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军绿色营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总参创建“文明卫生军营”先进单位、全军健康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