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这也是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不应忘记!
来源:本站
发布者:高小林
日期:2018-12-28
近日我的建军小学(军事工程学院附属建军小学)老同学向我提供两张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照片,从照片中看到军事工程学院的前辈张文峰、苏克、党兴茂叔叔等老干部老教员们。
这两张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照片记述的是1958年5月海军工程系党委书记、政委邓易非伯伯代表军事工程学院党委到黑龙江阿城县看望军事工程学院在海兴乡农业社参加劳动的下放干部、教员:其中干部有张文峰、苏克、党兴茂等,教员有陈百屏、汪浩、陈振刚等。
1958年5月海军工程系邓易非政委(后排右4)到阿城看望军工学院下放干部。
1958年5月海军工程系邓易非政委(后排左4)到阿城看望军工学院下放干部。
1958年1月中旬,中央军委调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领导班子,(刘有光副政委已调北京国防部五院任政委),1月16日中央军委任命谢有法中将任军事工程学院代理政治委员(兼任党委第二书记),主持学院全面工作。重病未愈的陈赓大将仍是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但不再担任政委。
谢有法中将(右1)、刘居英将军(右2)
根据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1958年 1月24日,
党中央
、
中央军委
发出《关于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要求全军转业官兵去开发
北大荒
,
屯垦戍边
。为此,人民解放军全军进行了总动员。
军事工程学院党委遵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立刻行动起来。 1月24日,学院党委确定了第一批下放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干部名单,共278名。由学院党委委员、预科主任张文峰带队,其中老干部有苏克、党兴茂等七名同志,其余全为知识分子干部。在他们当中有40 多位高级知识分子,其中陈百屏教授年龄最大。“干部下放”运动当时具有强烈的左的色彩,历史记录下了军工学院师生在大跃进时代思想上要求进步,努力改造世界观的时代特点。
2月7日,冬日的哈尔滨天还没有放亮,南岗区军工学院“八一”楼门前的十字街口上,彩旗在寒风中抖动,多支军人队伍跑步而来,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一千多指战员在这里集合,欢送军工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开赴黑龙江阿城县海兴乡农业社参加劳动。下放干部像英雄一样兴高采烈、披彩戴花,被众军人送上了汽车,奔赴农村广阔天地第一线。
事后,解放军总政治部肯定了军事工程学院上山下乡的工作,把军事工程学院的经验转发全军,同时对将留美博士陈百屏等高级知识分子14人下放劳动这种左的偏差提出批评,并注明同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中规定:“最近二三年内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的华侨、留学生和科学工作者,一律暂不下放。”
军工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在阿城县海兴乡农业社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农业生产,进行劳动锻炼,尽管农村的劳作十分艰苦,全体下放人员干劲十足,不怕苦不怕累,过好“三关”(劳动关、群众关、生活关),努力改造思想,培养自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经过9个多月在农村的劳动锻炼,提高了思想觉悟思想。1958年10月底军工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陆续回到了军事工程学院。回院后,副院长刘居英将军和苏克同志谈话后,苏克同志到一系七科(导弹专科)工作,任副政委,党兴茂同志被分配到一系七科(导弹专科)保密资料室工作。
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278名下放干部历经10个月回到军工学院,而军事工程学院第二批、第三批下放的同志们再也没有回来!
多年后,苏克同志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
在国防科技大学苏克同志和原导弹系的同志合影:
姜明芝、苏克、陈启智(中将、校长)、宋琴香
党兴茂同志到西北工业大学工作;
党兴茂
汪浩同志到国防科技大学工作,后任国防科大政委(付兵团级);
汪浩政委
邓易非同志后历任了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21基地副政委、23基地政委(付兵团级)、组织指挥了巨浪号导弹的发射。
邓易非政委在23基地工作时的照片
军事工程学院的前辈们为发展中国的海军建设,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军事工程学院数学教研室合影
一排左起:3金蔼茹,6卢庆骏主任、8金良,9彭运生,10,李淑言,11,李自森;
二排左起:1陈善义,2沈毅,4汤国锡,5孙兴,6刘春荣,7张干中,8彭绍光,11王英;
三排左起:1汪欲武,4汪浩,5王青云,6吴克裘,7邓金初,8周泽芝,9赵美锡,
10李中正,11方舵,12张世英;
四排左起:1郭元,3张道歉,4陈文苗,8戴遗山,9蔡阴祥,10张凯,11王长烈。
四十多年后,汪浩政委在长沙从国防科大退休后,他回忆起当年在阿城海兴乡农业社劳动锻炼的生活:“觉得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和农民打成一片,亲自体验劳作的滋味,对于培养自己劳动人民的感情很有意义。”汪浩教员下放时向院党委写了保证书,要过好“三关”(劳动关、群众关、生活关)。“可下地时给大豆锄草,他累得不行,一休息躺在地上就不想起来,当时还想要是有一瓶啤酒喝喝该有多么惬意!可看看周围整年在地里劳动的农民,从没有我这种浪漫想法,这就是自己的一个差距······。”
国防科大的领导,身为将军的汪浩政委,秉承了军事工程学院的光荣传统,坚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尊重历史,不忘初心,就是对军事工程学院历史最好的纪念!
注1:一九五O年,湖南一师校长,请徐特立为该校校风题词,徐特立写了九个大字: “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并在附文中恳切地嘱咐:“特立希望第一师范以毛主席的作风一一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一一作为校风”
注2:本文多张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照片是首发,版权所有。
2018年9月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