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导弹工程系》历史照片目录一览
来源:本站
发布者: 高小林
日期:2018-12-28
《导弹工程系》一书的初衷之一是纪念导弹工程系的前辈们,为更直观更多地展示他们当年精神风貌,让人们能真切地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建设发展历程,书中釆用历史照片千余张(首次问世),涵盖了前辈们在各时期各岗位的往惜岁月英姿。现献给军事工程学院师生和广大读者瞻览。
俞正声、刘居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从将军到士兵(炊事员)、从教授到技术员500多张个人的早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军装照片。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由陈赓大将陪同接见外国驻华使馆武官的照片;
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党政、军政干部并合影留念照片,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监委书记)高天炎上校受到接见,参加了合影;
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接见军事工程学院拉运导弹立功的司机(修理所所长)秦少尉等人的合影照片;
毛泽东主席和少先队员合影照片;其中宋勤、左太北、董良羽等后来都成为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员;
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周恩来总理视察导弹工程系照片;
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在莫斯科接见导弹工程系(原子工程系)在苏联学习、工作的同志们的合影照片;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元帅视察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照片、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伯承元帅视察导弹工程系照片、
邓小平总书记视察军事工程学院照片、
中央军委付主席叶剑英元帅和李开湘付政委握手的照片;
高天炎等陪同党中央付主席叶剑英元帅、李德生将军视察中国第一条核潜艇照片;
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接见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代表高天炎等的合影照片;
江泽民主席和常文森(导弹系教员)合影;
胡锦涛主席和蔡淑华(导弹系学员)合影;
习近平主席和常文森(导弹系教员)合影;
习近平主席和秦子增握手(导弹系教员)照片;
习近平主席和高学敏握手(导弹系导弹12期学员)照片;
俞正声和刘居英合影照片;
俞正声和常文森(导弹系教员)等合影。
两位1952年军事工程学院筹委会委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航天总总师任新民院士(百岁老人)和中国兵工(火炸药)专家赵子立教授(百岁老人)世纪之照。
军工学院三位院系领导、三位老干部唐凯、徐立行、李焕戎装合影 ;
导弹工程系四位“三八式”抗战初期的老干部高天炎、张建平、乔兴立、尚维合影;
军工学院红军夫妻王炜和董玮;八路军夫妻高天炎和王淑葵;教授夫妻周祖同和易晓东;黎觉亭、尚 维、张寿宝、郭立夫、陈青、张唯等导弹系三十多位老前辈夫妻照片。
书中记载有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关于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筹委会成立党委的批件影照,及签字盖章的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处长高庆奎上校的戎装照片。
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专业(专科)、导弹工程系的创建人陈赓大将、唐铎将军的合影照片;
导弹工程专业(专科)、导弹工程系的创建人唐铎、高天炎等合影照片;
高天炎和导弹专科机关干部合影照片。
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少将、于达康、戴其萼、高天炎等空军工程系校以上军官合影照片;
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戴其萼和空军系翻译组薛组长合影;
空军工程系机关干部合影(其中部分干部调到导弹系工作);
空军工程系翻译合影(其中部分翻译调到导弹系工作);
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戴其萼、高天炎、张良起等和空军工程系全体苏联专家合影照片;
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于达康、戴其萼、高天炎等和空军工程系第一期全体毕业学员合影照片等。
筹建空军工程系的八人小组成员之一夏(璟)老和陈(青)老合影,及空军系师生等的照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陈赓大将亲赴苏联莫斯科亲定在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的中国空军留苏学生羌 鏐(空军留苏学生领队)、李、王同志到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任教 ;包括中国空军留苏学生孙家栋、羌 鏐、李、王等全体留苏学生合影照片(名单)。
导弹工程系为正军级单位的第一张全体人员合影:政委李开湘少将、戴其萼、高天炎、周祖同等领导和导弹工程系全体军人(教员、导弹1、2期学员)及苏联专家的合影照片;
导弹工程系成立从将军到士兵(炊事员)、从教授到技术员早期的500多张个人的早期军装照片。
导弹工程系(七系)各教研室(701—707教研室)全体人员合影及和苏联专家合影照片等。
导弹工程系(五系)各教研室(501—507教研室)全体人员合影照片等。
导弹工程系(五系)501、505、507实验室全体人员合影照片等。
导弹工程系(五系)机关合影:政治处、教务处、行政处、卫生所、资料室、保密资料室、打字室合影照片等。
导弹工程系导弹教练队(团级)七系时全体人员合影;五系时全体人员合影。
最后一张导弹工程系(五系、军人)领导和机关干部合影照片等。
还有导弹工程系(1—12期)各期学员照片和各期学员班毕业合影;
其中:导弹1期(军工2期)全部:三个班的各班全体毕业学员合影照片(名单),
导弹2期(军工3期)全部:五个班的各班全体毕业学员合影照片(名单),
导弹3期至导弹12期是部分班级的全班毕业学员合影照片。
最后一期导弹12期(军工13期)毕业到现在也50年了。
导弹工程系学员宋勤和陈赓院长合影;
陈赓院长和儿子陈知建(导弹工程系导弹11期学员)的合影;
1956年中国第一次由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首次招收的导弹工程专业全体学员和谢有法政委、高天炎主任的合影等照片,及在工厂车间实习、在学员宿舍学习讨论的照片。
导弹工程系学员和院长刘居英将军的多张合影等照片;
导弹工程系尚维、魏毅等和院长刘居英将军的多张合影照片;
解放军导弹击落美制高空侦察机和U—2飞机参战的导弹系学员、参加中国第一枚导弹设计、研制、发射的导弹系师生、“两弹一星”功臣、亲手把核导弹送上天的七勇士中的二名导弹系学员、长眠在20基地的导弹系学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起爆手等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导弹专科)学习时学员的照片。
导弹工程系(学习、毕业的)五位院士及在第二炮兵、海军导弹部队、空军导弹部队、三军导弹学院工作的导弹工程系学员照片;
在“两弹一星”研发院、所导弹工程系学员和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主席合影等照片;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给导弹工程系学员的亲笔信的影照;
钱学森在中央军委讲稿的影照;
钱学森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讲稿的影照;
导弹工程系学员在“神5”、“神6”技术阵地和“两弹一星”总总师任新民院士合影等照片;
在基地导弹工程系(原子工程系)学员和张爱萍上将合影和指挥试验的照片。
俞正声同志、蒋祝平同志、白克明同志等领导和百名将军(含技术级军职)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时学员的照片。
军事工程学院出了三位女将军,全是导弹工程系学员,她们在导弹工程系学习时的照片、和同学(女学员)的合影照片;
导弹工程系(七系)(五科)原子科(核武器专业)各班班长、支书和戴其萼付主任(七系)的合影等照片;
导弹工程系烈士子弟和戴其萼主任(五系)的合影等照片;
彭云(江姐之子)、毛远新、林晓霖等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时学员(证件)的照片;
国民党军阀盛世才新疆监狱监狱之花监狱之子:吉新玉(导弹系学员)和陈楚三(陈潭秋烈士之子)、毛远新(导弹系学员)合影等照片。
导弹工程系学员在教室上课、自习、答疑、考试、毕业答辩照片;晨练、跑步、体育锻炼、全院运动会夺冠照片;冬天滑冰、滑雪、打篮球、在风雪中长跑照片。文艺演出、向党代会报捷;以导弹工程系学员为主,在全院演出了大型革命剧:“年轻一代”、“夺印”等剧照;导弹工程系学员拉练、军训、松花江游泳、武装泅渡、女学员持枪横渡松花江等的照片(在大风大浪中陶冶情操);导弹工程系学员在文庙赏雪、休闲、读书的照片;在宿舍学习毛选、看书、理发、装半导体、拉琴娱乐的照片;在食堂吃饭、帮厨的照片;导弹工程系学员在实验室做实验、在军工厂实习、在31基地火箭打靶试验、在野外导弹阵地实训导弹技术照片;军工学院(导弹系)优秀学员个人照片,在全院夺冠的导弹工程系女篮队员合影和学员个人照片;导弹工程系学员预分配时、到单位后的照片……。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全方位的展示出来导弹工程系的历史影像记录(再现了导弹工程系的历史)。
为了忘却的纪念!
由《导弹工程系》一书第一次披露的照片还有:
与军事工程学院成长发展历程相关图片照片: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鲁山),中原军区军政大学(临汝)、中原军区军政大学(郑州)、
第二野战军
军事政治大学(南京),西南军区军政大学(重庆)、第二高级步兵学校(重庆),及由重庆迁往哈尔滨的路途留影等各个阶段的珍贵的历史照片。
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的历史照片:
原子工程系第一届党委常委、领导:祝玉章、贺达、姜国华、朱起鹤等的合影照片;
原子工程系专科干部崔深等的合影照片;
原子工程系原子弹测试专家赵伊君、付信礼、花栅、张铭智等的合影等照片;
原子工程系教务处全体同志合影等照片;
聂荣臻元帅接见原子工程系学员并和学员的合影;
原子工程系领导和学员合影、和毕业全体学员合影等照片;
还有陈赓大将在军事工程学院日记选影照;
陈赓大将在抗日战争华北第一捷的相关照片;
八路军冀南军区机关干部合影(陈怡、高天炎后来都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
八路军冀南军区全体同志合影照片(宋仁穷、陈再道、刘志坚、钟汉华、孔庆德、董其强将军等和陈怡、高天炎等八路军干部),其中二名八路军女干部怀抱的孩子后来都成为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员。
本书收录了导弹工程系各部门、各教研室全部工作人员名单;
本书收录了导弹工程系各期(共12期)全部学员名单计3228人。
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代表团成员高天炎等和朝鲜代表团部分成员合影照片多张。
还有军事工程学院到满洲里火车站接运(交接)苏联导弹并将苏联导弹押运到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科的刘上校等的照片,
军事工程学院李大校、刘上校和外国专家洽谈(军事技术尖端武器装备)的照片等等历史珍贵绝版照片。
以上照片多为历史沉钩,弥足珍贵;是导弹工程系前辈们历经文革风雨,冒着危险,千辛万苦,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历史珍品和史料,在此对保存和提供的前辈们再次深表敬意和谢意,并带着他们的心愿一併奉献给读者,以求传世,使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精神踵事增华。
《导弹工程系》书作者:高小林 谨上
不忘初心——让历史照亮未来!
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历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与传奇!
是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创造出的中国教育战线的杰出教育典范。
《导弹工程系》书已于2018年8月出版发行
本书照片,请勿翻印。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