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怀军事工程学院导弹
来源:本站
发布者: 高小林
日期:2019-01-16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
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 3周年
在纪念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成立六十周年,不能忘怀的是毛主席、周总理对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的关怀! 没有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没有毛主席、周总理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何来今天航天(导弹)事业的辉煌!
曾记否毛主席英明决策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毛主席高瞻远瞩“导弹第一”。
在共和国初建百废待兴又正值抗美援朝战争之际,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下决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对于我国的国防事业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主席破天荒地:
亲自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亲自挑选亲自任命陈赓大将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
亲自签署刘居英少将为副院长的任命状;
亲自颁写军事工程学院训词;
(毛主席题写了《训词》,周总理题词“努力学习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军事工程学院”、朱德总司令题词“努力学习近代科学技术,为建立巩固的国防,保卫祖国而奋斗。”)
亲自批准军事工程学院设在祖国北方冰城哈尔滨市;
亲自为军事工程学院校报刊题写“工学”二字;
亲自审定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计划大纲(含火箭武器专业---导弹专业部分);
亲自指示陈赓院长亲手创建军工学院导弹工程专业(系)···
毛主席、周总理举全国之力,拿出当年国家财政的主要财力,创建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从全国全军选拔党政军政优秀干部、从全国高等院校抽调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从全军高中学历以上的优秀指战员中选调到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和学习(学员),其中部分骨干成为了创建导弹专业、导弹专科、导弹工程系的主力军;
毛主席一直十分关心军事工程学院,早年连续多次亲自批复“有关军事工程学院事宜”。1953年5月15日彭德怀向毛主席呈送一份“有关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毛主席当天看了报告后批示:
彭德怀同志:
同意这个计划,即每年以毕业八百人为限度。
毛泽东 五月十五日
同年7月13日,中南海怀仁堂,黄克诚总参谋长受命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特邀政务院的人事部、高教部、建工部三部领导参加,专门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的问题。首先黄克诚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陈赓提出的问题都应该给予解决”。然后说:军工的问题,军委很重视,主席和总理都指示要解决他们的困难。”
毛主席又亲自审阅哈军工《第一期教学计划》,1954年7月,中央军委的机要函件送到陈赓院长的办公室。陈赓院长翻开教学计划,首先看到的是毛泽东在第一页上“照发”的批示,然后他浏览了一遍,发现毛泽东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句话中的“毛泽东思想”5个字用铅笔圈去了。除这一处改动外,毛泽东对整个教学计划再没有增删一个字。
陈赓院长首先召集党委成员学习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过的第一期教学计划。他示意大家先看看毛泽东的批示。待大家发言之后,陈赓院长强调指出:“虽然主席圈去了‘毛泽东思想’这5个字,可是我们大家一定要牢记,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全党、全军,也是我们军工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定要努力学习好毛泽东思想,什么时候也不能动摇。”
在共和国的教育史上,毛泽东亲自审阅、修改一所大学的教学计划,是极为罕见的。
1959年5月7日,军事工程学院秦洪文少尉(苏联导弹雪夜运到军事工程学院排险立功者及王同休同志和全军五一节观礼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起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
1964年6月26日毛主席、刘主席、朱委员长、周总理等中央领导接见党政、军政干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监委书记高天炎上校受到接见并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合影。
想当年朝鲜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去,因国力有限军委的多数领导主张:应战争需要集中力量发展飞机,先发展飞机再研制导弹。而陈赓远见卓识多次向军委建议:力主优先发展导弹。当时得到导弹专家钱学森的支持:“导弹有很高的马赫数,比声速还要快,导弹的马赫数可以到10,可以到20,是声速的10倍、20倍。超音速飞机最多也就是两倍。导弹打飞机,一打一个准,飞机打导弹,门都没有。航空飞机的困难在材料,而材料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得靠经验积累。飞机的材料至关重要,要能经受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考验,而导弹的材料却是一次性的。所以,导弹没有尖锐的材料问题,导弹的难点在于看得清,打得准。因此,我的结论是,中国人搞导弹比搞航空飞机要容易。”
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将“陈赓院长力主优先发展导弹的建议”等向毛主席汇报,得到毛主席的支持,最后毛主席拍板:“两弹为主,导弹第一”。从而为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指出了一条最佳发展途径。
陈赓院长自从1954年参观苏联核设施回国后,一直考虑着如何尽快在军事工程学院实施尖端专业建设等问题,先后多次向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主任聂荣臻元帅汇报军事工程学院开展尖端武器导弹与火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准备工作,得到了元帅的同意和支持:先干起来,边干边向军委报告。后来得到了中央军委首长同意和毛主席的批准。尊敬的陈赓院长就像当初筹建军工学院那样,不辞辛苦、运筹帷幄,使得军事工程学院在全国、全军最早于1956年开始培养导弹与火箭人才,1957年9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学院建立导弹专业、设立可操纵火箭武器科(一系七科)。1958年二季度彭德怀元帅受周总理的指示,命令军事工程学院将已建设的七科(导弹专科)进一步扩大,向多专业多个教研室发展,到了9月导弹专科已经具备了系的建设规模,这时陈赓院长指示刘居英副院长、谢有法政委向军委打报告,同年10月30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军事工程学院将导弹专科改建为导弹工程系。
经总参谋部(59)机务字第001号通知批准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七系)正式进入解放军序列。奠定了未来军事工程学院和航天(导弹)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1960年前后几年是军事工程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导弹工程等多项专业学科领跑着全国、全军、国防科技 “高、精、尖” 军事科学技术。
(尊敬的陈赓院长亲手创建导弹工程专业、又亲自将导弹专科改建为导弹工程系,在《导弹工程系》书中读者能了解到更详细的内容)
军事工程学院从开始筹备创建导弹专业、导弹专科至导弹工程系组建,一直以来深受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从建设之初导弹专科主任唐铎将军、高天炎政委撰写的有关建设报告,都是经院长陈赓大将同意后上报中央的,多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的:如调拨经费给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调配专家教授到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业工作、批准购买外国导弹运到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科等等 。
1958年5月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派,亲自下令军事工程学院一系七科(导弹专科)加速扩建。
1958年8月1日在北京全军科技成果展览会上,周总理参观军事工程学院研制的“双级火箭”。
1958年9月2日彭德怀元帅视察哈军工,在学院实习工厂与七科(导弹专科4期)学员亲切交谈。
前排左1康济滨,左二工厂欧阳技术员,左三彭德怀元帅
后排左1谢迈群、左2刘衡、左3宋同义、左4李增惠(都是导弹工程系4期学员)
导弹专业57552班合影
前排左起:何伯阳、
刘 衡
、张文洲、宗德春、
宋同义
、
李增惠
;
二排左起:陈龙翔、薛恩志、刘育刚(仅脸)、王兴治、郑树曾;
三排左起:邵光仁、
康济滨
;后排:董颀。
其中:李增惠、康济滨、刘 衡、宋同义、谢迈群、刘育刚等导弹专业学员和彭德怀元帅亲切交谈。
周恩来总理对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导弹工程系,一直十分关心。1959年12月23日周恩来总理冒雪亲自视察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后,仍十分牵挂。
1959年12月23日周总理亲临军事工程学院首先视察了导弹工程系。在红楼导弹实验室,周总理立抬头望着20多米高的地对地导弹,对刘居英说:“这个大家伙够笨重的了,如果我们自己制造,能不能做小一点?”他又鼓励导弹工程系的同志们说:“你们从事一项很光荣的工作,在学习外军的同时,要自力更生地发展我们自己的导弹事业,希望你们努力啊!”
刘居英、李范五、高天炎、周曼殊、汪树和、崔怀勤同志等在场。
到了1959年12月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七系)已具有5个专科,8个专业等,专家教授、干部战士、教职工达800多人,导弹库和导弹实验室已有十几枚外国导弹和国产导弹,如苏制P-2型、542、543、544和1059、1060、V2等型号导弹,导弹运载、测试、发射等专用车辆达20多部,是一个在全国、全军名副其实的导弹工程系(部队)。
1962年6月19日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书记邓颖超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又来到军事工程学院进行视察,受到学院政委谢有法中将等的热情接待。邓颖超大姐在谢有法政委陪同下,首先视察导弹工程系(五系)的导弹实验室、导弹库和导弹工程系学员食堂(503食堂)。然后邓颖超大姐在谢有法政委高天炎主任等陪同下来到导弹工程系女学员的宿舍楼,看望学导弹的女学员。并和宋勤等女学员在一起座谈。邓妈妈十分关切地询问女学员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学习还有什么困难?伙食好不好?等。期间邓颖超大姐指着宋勤学员对大家说:你们女孩子能到军工读书,要感谢小宋啊!鼓励女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向上,努力攀登国防科技高峰!
十年寒窗苦,十年磨一剑。导弹专科、导弹工程系仅纯在十年,却从这里
走出了学员俞正声同志、廖辉同志后来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导弹工程系学员蒋祝平同志、白克明同志等三十多人担任了省委书记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100多名导弹系学员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包括技术三级)。
1956年至1965年,军事工程学院导弹专科、导弹工程系共招收了十二期导弹(原子)专业的学员,共3228人。1966年前共毕业了七届。
导弹专科、导弹工程系培养了上千名导弹专业的专家、学者、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主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设计师、领军人物。
在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关怀领导下,老院长陈赓大将亲自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专业、第一个导弹专科、第一个导弹工程系(军事工程学院)茁壮成长为中国航天(导弹)的人才森林,陈赓大将的代代学子已蔚为(空天)科学大军,正在继承他的事业和精神,战斗、拼搏在航天领域,打造国防尖端的钢铁长城。
茫茫九派源军工,陈赓育鹰堪英豪。
鲲鹏展翅九万里,搏击穹宇世代傲。
哈军工精神研究委员会 委 员
《导弹工程系》书籍作者 高小林
2019年1月于北京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