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这个摆地摊卖面条的老人,他的真实身份令人震
来源:本站
发布者:(微信转载)
日期:2019-04-01
他顽劣不羁,被学校开除,但却一跃成为中国院士。
他隐姓埋名70年,闭口不谈工作,却一朝成名,威震天下。
他让中国跻身世界一流,身价难以估量,却贫困潦倒,以卖面条为生。
他,就是宋文骢。
1930年3月26日,云南昆明宋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父母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取名:文骢,乳名叫“小泰斗”,意在望他“学富五车,文成泰斗”。但小时候的他,却十分顽皮,惹的父母终日忧心。
一次,他违反校规被罚关禁闭,生性不羁的他跳窗逃跑。为正校规,大理县中将他开除了。但面对父亲的责备、母亲的眼泪,他却说:“没关系,本来我就是要走的。”原来,他早就想离开家乡的小村庄,去圆一个藏在心底已久的梦……打小他就在日军的炮火声中长大,童年记忆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头顶飞机的轰鸣和满地的焦土。“街上都是难民和伤兵”“到处都是碎片和弹坑”为了躲避从天而降的炮弹,他要背着弟弟妹妹往防空洞跑。有一天,他看到街上黑压压的围着一群人,他看到最里面是一个血肉模糊的老人,那张陌生而鲜血淋漓的脸,印在他脑中,挥之不去。他抬头望着天上呼啸而过的轰炸机,咬紧了牙关,攥紧了拳头。从那一刻起,他默默发誓:“我一定要造出更厉害的飞机!”这个誓言,一直压在他心底。但他人生中的第一步,和飞机毫无关系。
1949年,他偷偷加入了,“云南民主青年同盟”,年少热血、青春激荡,让他义无反顾走上了革命道路。凭借着机敏的反应、聪慧的悟性,他成为了滇黔桂司令部的一名侦查员。没有武器和装备,他常常是腰上别一把镰刀就深入敌营。但那时的他却并不知道,这份孤勇,竟是日后惊天伟业的序章。在滇黔桂司令部的宋文骢,20岁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军委决定选拔一批空军学员。而他被一举选中,成为了长春空军第二航校的一员。自此,他终于触碰到了心心念念的飞机,接近了儿时的梦想。但他的热情,却在一开始就被一盆冷水浇透。空军体检非常严格,由于心脏有杂音,他没能通过体检这一关,于是,他被分配做飞机检修员。一腔期待,化作泡影,但即使不能开飞机、不能当驾驶员,只要能日日见到飞机、摸到飞机,他也心满意足了。只因他对飞机的爱,已经渗到了骨子里、融进了血液中。
他修过“拉-9”,也修过“米格-17”,技术精湛,屡立军功。飞机上的每一个部件,他都熟稔于心;故障中的每一种原理,他都精准记忆。4年的时间,让他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稳重干练的空军地勤。命运总是垂青努力的人,而他,也迎来了另一个春天。24岁时,哈军工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多年航校的积累和地勤的锤炼,让他迈进了这所以严苛著称的军校。在每年50%淘汰率的压力下,他不敢放松,也不甘居人后,而他的成绩,是出类拔萃的。“东风113”飞机的设计,让他信心倍增,对苏式飞机缺陷的指出,让他名震全校。
宋文骢,曾对苏联设计师切尔尼晓夫说:“你们的飞机不好,因为你们设计飞机时,没有考虑过是否方便维修。”他的善思敢言令对方赞叹不已,
切尔尼晓夫说:“宋,以后你会是中国最出色的飞机设计师!”但谁也不曾想过,那时的一句笑语,竟成了被撞破的天机。
哈军工时期的宋文骢30岁时,他参加了一个飞机设计会议,会上,一位外国设计师因为中国同事,看了一眼他的笔记本,就勃然大怒,追究不休,甚至扬言要状告那位中国同事。目睹一切的他,被深深刺痛了。他终于了解,没有自主研发,就不会有地位;没有中国制造,就永远遭人鄙夷。那一次,他对自己说:“我要造出战斗机!要造出比外国更强更好的战斗机!”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浪,淹没了中国整个学界,也淹没了他的豪言壮语。1966年,“运动”铺天盖地而来,搞科研、做试验成了他的罪过。批斗批判、关押揪斗,全部压到他身上。整整四年,在暗无天日的审讯室中,在无休无止的喝骂声里,
他始终仰头望着窗外的天空,等着重新摸到飞机的那一天。而最终,一个“发配”边区的惩罚,却恰恰救了他。
1970年,他与300多名航空设计师来到成都。初到之时,一无所有。没有粮食补给、没有科研设备;没有专家指导,没有安身宿舍。他们只有一个代号:611所。而这个代号背负的使命是:研发出能与世界强国抗衡的战斗机:歼-9。看着破旧的厂房、霉烂的屋子,望着队友们枯瘦的身体、憔悴的面庞,他告诉自己:不能倒下!于是,在饥饿难耐时,他唱歌给大家打气;在思乡情切时,他幽默的打岔谈天为团队鼓劲儿。在他的带领下,房子建起来了,菜园绿起来了,工具打磨锋利了,队伍团的更紧了。而真正的难关,还是歼-9的设计。当时的611所没有计算机,就用直尺和算盘;没有机械臂,就用手拉肩扛。就这样,歼-9的设计图一笔一划,又艰难无比的显现在他的图纸上。但正喜成功将近,却恨无常又到。上苍总要让雏鹰历尽风雨,
才许它展翅翱翔。3次上马,3次落马,歼-9因种种问题被搁浅。当夜,科研所中一片寂静。十年的昼夜钻研,十年的磨砺隐忍,终成一场空。良久,他打破了沉默,说:“歼-9休息了,但我们可以继续研发歼-10!”他摸着口袋里那张结婚照,仿若看见了当初的破釜沉舟。照片上的姑娘叫张懿,当他第一次见到她时,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大眼睛的上海姑娘。但他的结婚申请却被上级驳回,理由竟然是自己非“无产阶级后代”。他能忍下穷、咽下苦,但这件事,他却不能让步。顶撞了支部书记,被扣上“个人主义”的帽子,他也绝不松口。历经磨难,奋勇无畏,最终他娶到了心爱的姑娘,成全了两人一生的幸福。而此时的他,又重现了当初那一份执拗。他坚信:歼-9不是终结,未来仍有希望!然而,生关死劫无可躲,暗处尽头是天明。真正的利剑,只在千钧一发时,才肯出鞘。
1981年,邓小平同志同意中国自主研发歼击机,主要对象是被所有人看好的歼-13,作为航空设计的一份子,
他作为旁听也去参加了会议。谁料,领导们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在第二天会议中场休息时,允许他用15分钟介绍科研成果。歼-9已被否定,歼-10尚未成型。只有一个晚上的准备时间,只有15分钟的汇报机会,他该何去何从?来不及细想,他连夜赶出几张幻灯片,将歼-9的鸭翼设计挪用到歼-10身上,又将新修改的细节补充到汇报方案里。不靠飞机模型,不靠图样资料,只靠着脑中日夜重复的战机形态;只凭着心中,每天琢磨的机动性、拦截对抗……他将这15分钟当做呕心沥血十年的喷涌;将这会场看做真枪实弹战场的拼搏。而最终,一片痴心,未被辜负;十年磨剑,一朝出鞘。他说服了与会专家,击败了几乎是内定的对手方案。他让歼-9以歼-10的面貌获得了重生!但这一切还未等他喘息片刻,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向他逼近……当时国内正逢追捧俄罗斯的热潮,有很多人想用俄罗斯现成的技术,想大批量采购“苏27”战斗机,而他的歼-10还停留在图纸上。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嘘声,他伤心却坚定,疲惫却执着。他嘶喊着:“苏27再好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歼-10才是中国的亲儿子!不能放弃自主研发!”有人揶揄道:“搞一个机型,少则10年,多则20年。你都50多岁了,能活着看见那一天吗?”他正色答道:“我能活多少年都没有关系,我能为后人铺好路,总会有人接着干!”随即,他一头扎进科研室,带领团队日夜赶工。因为成败未知,所以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因为军事机密,所以他必须隐姓埋名。他在哪里工作?他在做什么?家人一概不知。一次,弟弟宋文鸿去看望他,无意间看到他书柜里有几本医学的书,于是,家里人都以为他改行当了医生。当医生是假的,但卖面条却是真的。为了维持生计,他白天造飞机,晚上就在街边摆摊卖面条。来来往往的行人怎会想到,这个吆喝着卖面条的老头儿,竟会是中国空军战机的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他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歼-10缓缓驶出机库,准备试飞,他跟在旁边慢慢走着,一直将它送到起飞线上。歼-10已不只是一架飞机,而更像是他的孩子!他一生的心血!但此时,他却忧心忡忡。因为在国外,此类新型战机在试飞时,无一例外都会坠机。即便之前他早已做了千万次试验,即便他已付出了几十年的准备,但当这一天到来,他仍是满眼不安。这哪里是一次试飞,这根本就是他滚烫的生命、所有的希望!14点28分,歼-10轰鸣而起、钻入云霄,他仰头望天,一眼不眨。17分钟后,飞机穿云而下,平稳着陆。寂静的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当飞行员雷强从驾驶舱中走出时,他猛地冲上去,紧紧抱住雷强,两行热泪汹涌而下。而雷强——这个曾驾驶过歼-7、歼-8,也驾驶过美国F16、法国幻影2000的铁血飞官,哭着对他说:“宋老!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战斗机啊!”那一刻,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大家簇拥着他们,哭了笑、笑了又哭……为了这一刻,多少人熬白了头、多少人抛家弃子、又有多少人没等到亲眼看见这一天……他擦去脸上的泪痕,向全天下宣布:“从现在起,我的生日就是今天!就是3月23日!”
这一年,他68岁。但苍鹰暮年,壮志未老,他的赤子之心,才刚刚沸腾。
2001年,他发表了战机论文,为全新一代研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03年,他成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引着新一代的空军将士们征战天空;
2006年,他又荣获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2010年,他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而之后的歼-10s、歼-20,也都成功展翅,腾空翱翔。
从此,中国再也不须低眉折腰、受制于外国技术;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自豪的说:“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战斗机!”
然而,饮冰十年,虽难凉热血,岁月却催人苍老!常年的伏案工作、拼命的科研试验,他已将心血耗尽、力气用完。2016年3月22日,北京301医院,这个一生都在仰望蓝天的老人,永远的闭上了双眼。从此,中国少了一位空中将才,天堂多了一个不屈英魂。生前,他历经无数苦难、抗住漫天鄙夷;身后,他留下功勋赫赫、成就中国铁翼。感动中国奖、全国劳模奖、科技进步奖、五一劳动奖……所有的奖章加起来,在他心里都不及一个称呼:歼-10之父。他不要做英雄,他只想造飞机。而今,他的孩子:歼-10,已羽翼丰满、雄劲有力,它替他守护着中国的每一寸领空,震慑着世界上的虎豹豺狼。他用一生铸剑,让中国雄踞于蓝天之上;他以血肉为盾,让祖国抵御着穹顶楚歌。
歼-10,是他的孩子,在艰难奇崛的时代浴火而生,让中国空军跃至东方之巅;歼-20,是他的希冀,让中国空军一举超越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世界第二大空中力量。而他,衣袂飘飘,魂归远山,荣誉勋章,他不想带;名利金钱,他不在乎,为信念誓死不渝,永远满怀一颗赤子之心,为了祖国无止境的付出,从未考虑过丝毫的索取,这便是,真正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国家精神!
幼时奇志甚荒唐,刁顽灵机遍村庄;
一朝笃见战火时,大梦初醒敛羁狂。
胸怀蓝天图壮志,饿殍冻馁皆可忘;
磨剑何止十余载?不闻故土饭灶香。
饮冰忍辱藏利刃,宝剑出鞘天下扬;
黄土一抔掩英魂,华夏大地恸其殇。
2019年3月22日,宋老逝世3周年,他值得我们所有人的致敬和缅怀!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