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新民学会成立100周年,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2019年又是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央及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唐铎将军是这三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1917年冬唐铎13岁,从湖南一师附小毕业,因家境困难,不能继续求学,回到益阳县岳家桥乡石牛坝村老家务农。他在一师附小读书时与任弼时同班,受到毛泽东、李维汉(附小主事)、肖子璋(肖三,教英文、音乐)等人的进步思想影响和启迪,关心国家大事,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
翌年春,物理老师陈绍休来信说,有留法勤工俭学的机会,如愿意速到长沙来。到长沙后得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缺乏劳动力,早期留法学者李石曾、蔡元培、吴玉章等倡导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湖南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积极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 1918年春夏之交,唐铎在陈绍休老师带领下,一行20多人赴保定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毛泽东、蔡和森在保定火车站接站,蔡和森安排唐铎等在泰安客栈住下,并带他们在保定游览,也是蔡和森带领在保定公园里唐铎平生第一次看了场电影,是部无声片。留法预备班分保定、长辛店两个高级班和布里村一个初级工艺班,唐铎被分在高阳县布里村的初级工艺班,布里村离保定80华里,离高阳县城10华里,是李石曾(他曾把中国的制作豆腐技术带到巴黎)的家乡,蔡和森带领他们坐铁轱辘骡车去的。在初级班唐铎学习法语及机械加工,蔡和森既和他们一起学法语,又教他们班国语,还是他们班的主事,为他们申请、领取经费,购买生活用品,课余还教同学们武术,组织体育活动,如蹲坑跳(挖深浅不同的地坑,比赛立定跳高,从坑里跳到地面)。唐铎就是接受了蔡和森的体育启蒙教育,才从喜欢玩耍上升到锻炼身体,并坚持了终生。唐铎因年纪最小(14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想家,蔡和森就对他特别关心照顾,唐铎对蔡和森也是特别依赖和追随,一生都把蔡和森当做尊敬的兄长和老师,晚年还撰文纪念蔡和森。1919年5-6月间,正是“五四”民主爱国运动高潮期,唐铎到了北京,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住在后门外豆腐池胡同九号杨昌济先生(杨开慧之父)家里,他参加了学生静坐示威活动,在新华门前的院子里静坐一天一夜,经历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1920年5月9日,唐铎与他的老师肖子璋、陈绍休,还有赵世炎、熊锐、傅列、肖拨、孙发利等133名青少年,同乘“阿尔芒勃西号” 法国邮船,从上海出发,是第十六批赴法勤工俭学生。他们坐的是四等舱,实际是统舱,在船的最底层,与活牛(旅途中宰杀食用的肉牛)同舱,人畜混装,臭气熏天,又颠簸严重,大家都晕船呕吐。但唐铎意气风发,他赤膊赤脚,只穿裤衩,站在船头甲板上摄影留念,他迎着朝阳,面带微笑,十六岁的阳光少年显得那么豪爽与自得。经过40多天的航行,于6月15日到达法国马赛港,唐铎发现前来接站的中国驻马赛总领事竟然是位法国人。唐铎到达马赛的第二天就与同船的湖南人坐火车到了蒙塔尔纪市,这里离巴黎100多公里,是中世纪法国王室的居地,风景优美,整洁安静,是读书的好环境,湖南学生大都在此。蒙塔尔纪有两所学校接受勤工俭学学生,一所是女子公学,向警予、蔡畅、熊季光、郭隆真等在该校学习;另一所是蒙塔尔纪公学,唐铎等男生入此校学习,该校副校长沙博博士是社会党人,他同情、关爱中国勤工俭学学生。宿舍是座三层楼房,这座楼房当时叫李石曾公馆,一楼是食堂,二楼住的是法国学生,三楼住的是中国学生,唐铎与李立三、李富春等住一屋,与李富春上下铺。2014年湖南省长杜家毫到法国经贸洽谈,听说了李石曾公馆轶事,当即前往考察,并由湖南有关部门买下该栋建筑,提质改造,建成“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于2016年8月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湖南省在海外建立的唯一的纪念馆。
初到法国,唐铎跟着蔡和森上街,看什么都新鲜,看到法国的棍式面包,问蔡和森这是什么?蔡说是面包,他才明白。同学们都不习惯西餐,有人就在宿舍做中餐菜改善生活了,唐铎记得陈绍休和他的弟弟陈绍常做的墨斗鱼特好吃。还有一次是星期天,李维汉带他去郊区一个橡胶厂看望老乡,该老乡做了兔子肉招待他们,那是他在异国吃到的美食,终身难忘。
他在法国参加了“新民学会”组织的“工学世界社”活动,在争论最激烈的“中国走什么道路”问题时,唐铎明确宣布信仰马克思主义。
图1 1920年7月6日至10日,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在法国蒙塔尔纪开会,讨论会务发展方针和改造中国的道路问题。会议期间,蔡和森告诉唐铎:“明天与会人员要在公园合影,你要穿得整洁些。”图为会员及会友合影,前排着白衣西装短裤者就是16岁的少年唐铎。
1979年8月作为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的唐铎率篮球队赴华东比赛,顺便在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看到了这张照片,他指着照片中前排白衣短裤者问解说员:“你知道他的名字吗?”解说员说:“他叫唐灵运。”唐铎又问:“你认识他吗?”解说员一头雾水:“我哪能认识他呀!”唐铎指着自己鼻子说:“我就是,认识一下吧!”解说员喜出望外,叫来了馆长,馆长请唐铎题字。唐铎当场还写出了照片中全部22个人的名字,他们中不乏著名的革命先驱。他们是(右起):向警予、熊琨甫、萧子璋(肖三)、唐灵运(唐铎)、蔡畅、曾琦、蔡和森、侯昌国、箫子升、熊叔彬、罗学瓒、陈绍休、孙世灏、熊季光、张昆弟、葛健豪、欧阳泽、颜昌颐、李维汉、张增益、孙发利、陈绍常。这是革命老人对党史的一大贡献 ,此乃后话。
到1920年底,留法勤工俭学生已达21批1711人,大批学生找不到适当的工作,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华法教育会”救济金维持。1921年1月中旬,华法教育会突然发出“与勤工俭学学生断绝经济关系”的通知,并勾结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陈篆,扬言要把没找到工作的学生遣送回国。此举激起广大学生的愤慨,蔡和森、张昆弟、向警予、蔡畅、贺果、李维汉等带领蒙塔尔纪大部分学生来到巴黎,会同巴黎学生,发起一场求学运动,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要“生存权、求学权”的斗争。2月28日,四百多学生拥向驻法公使馆请愿,进行说理斗争。法国政府派出大批军警驱赶学生,有的学生被打伤,还有一名四川籍学生被拥挤摔倒后遭电车压死。最后逼迫公使馆和华法教育会“延长发放三个月每人每天五法郎救济款,并负责为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找工作”的让步,这就是著名的巴黎“二八”运动。随后,唐铎很快就在圣太田的列夫列芙汽车厂找到了车工工作,因属技术工种,工资较高,为每天10法郎,高于大多数年长同学,这要得益于他在高阳县布里村初级工艺的学习,他在那里学会了车工技术。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以解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就学为名,向法国政府索取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1921年夏在里昂建起了一所中法大学,勤工俭学学生们非常高兴,以为有了个好的学习园地了。但校长吴稚晖从经济效益考虑,从国内招来120名富家子弟,拒绝从勤工俭学学生中招生。于是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们的强烈反抗,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李立三、李维汉等在巴黎组织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代表会,决定先发制人,从各地抽调一批人组成“先伐队”,于9月20日晚奔赴里昂,抢在国内120人到达之前,占领里昂中法大学。当时正在圣太田列夫列芙汽车厂干车工的唐铎,接到学生代表会的通知后,立即与同厂同乡廖开代表汽车厂勤工俭学同学,按时赶赴里昂。第二天一早,从各地赶来的一百多名勤工俭学学生代表聚集在中法大学门前,散发传单,向市民呼吁,推蔡和森、赵世炎、陈毅、李立三等为代表,同校方交涉。9月22日,驻法公使与法国政府勾结,派出大批武装警察包围了学生,学生们毫无退缩,坚持斗争。随后,军警采取暴力手段强行将学生们押上囚车,送到里昂郊外,囚禁在一所兵营里。在囚所里学生们坚持斗争,并进行了绝食抗议;囚所外的向警予、李维汉、肖子璋、徐特立等多方奔走、呼吁、交涉。最后,法国政府给学生们扣上“宣传共产主义过激分子”罪名,武装押送回国。 10月13日深夜,大批军警强制将104名学生押上囚车,送到里昂附近一个荒僻的货车站,换乘火车,押送到马塞。10月18日深夜,押上法国邮轮“宝乐加”号,军警随船看押,于11月23日 到达上海。从兵营囚禁到武装押送至上海,历时两个多月,这是唐铎人生中的第一次入狱。被囚学生中,宁乡人欧阳钦于10月4日脱逃。武装押送回国的104人中有蔡和森、陈毅、李立三、张昆弟、贺果、颜昌颐、罗学赞、刘明俨、郭春涛、鲁易、唐铎等。1921年11月23日乘法国邮轮“宝勒加”号到达上海。唐铎等学生代表们受到了全市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慰问。陈毅等人撰写了《被迫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104人通启》在《民国日报》、《新闻报》上发表,呼吁国内外同胞为之伸冤。上海社会各界对从法国归来的学生代表们竭尽全力给予同情与救济。上海的复旦大学、中国公学等大学都敞开大门,允许学生代表免费入学。唐铎就这样进入了中国公学。
图2 1921年春 ,唐铎17岁生日时在法国巴黎留影。(唐瓦加提 供)
哈佛大学前校长福斯特说:“一个人的生活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唐铎留法勤工俭学虽只有一年半,但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见识了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现代工业,经历了进步学生运动的洗礼,这对他后来的革命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