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军事工程学院建军小学的来龙去脉
来源:本站
发布者:高小林
日期:2019-07-10
(方等校长和文良钧老师等记叙文庙小学的历史)
1961年初(苏联专家撤走后),国家进行教育整改,国家教育部下通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民办中学、小学,厂矿、部队办的(子弟)中学、小学,都要在各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逐步都要归当地教育部门统一领导。1961年3月建军小学改为哈尔滨文庙小学,方等老师是文庙小学第一任校长。我们六年一班、六年二班原是建军小学第十届毕业生,成为文庙小学第一届毕业生。
1955年2月建军小学全体人员合影
从左至右前排:方 等、钟竹筠、杨志伟、李祖荣、徐 韵、向云佑 中排:姚慧君、李秀芝、王如甲、朱淑贞、李夏湘、罗梅欣、许吉声
后排:齐淑珍、杨淑真、常志远、吕洪全、文良钧、孙道德、张恒
军事工程学院建军小学来自重庆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的建军小学;其前身育才小学是从河南巩县迁到西南的,当时学生只有几十名。 听老教师讲:
“战争年代,由于野战部队流动性特别大,必须把部队中的妇女和孩子留在相对稳定的后方。在这样一种背景下,1949年2月,二野在原先南线妇女总校的基础上创办了女子大学。女大下属一、三、四、五4个分校(二野机关及直属单位和3、4、5兵团各组成一个分校),每个分校附设一所子弟学校,都称育才小学。二高步校的育才小学前身就是二野女大一分校育才小学。”
方 等 二高步校的孩子们
1951年3月,方等同志到西南军大工作,经领导谈话后,组织上派方等同志到育才小学去工作了。学校有80多名学生,全部住校,都实行供给制。学校当时有校长赵志伟、教导主任罗梅欣,还有不少教师。和方等住在同一寝室的有冯静亭、王兰石和郑治平,她们四个人住一个房间,大家相处的很好。大家那时都是孩子妈妈,白天上课、照顾学生,晚上也要带着自己的孩子,都是很辛苦的。那时老师很不好当,不仅要耐心地照顾学生,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还要给学生洗衣服。老师就像一个妈妈一样,什么事都得照顾到,真是辛苦极了,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工作都很积极,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真是一个快乐的集体。
“建军”报
1951年西南军大改名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后,当年当地军区(二高)有军报叫“建军”报,二高步校军教科长杨川建议叫小学改名,改称“建军小学”,报校部批准后,二高步校育才小学改为建军小学。1952年建军小学随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到了哈尔滨后,学生先在道里兆麟小学借读,老师每天陪学生上学,放学后管理学生生活。直到1953年春天,学校搬到了中山路工人文化宫对门。
1953年调到建军小学任教的方等老师
那时,方等老师由女生大队调回建军小学。这时学校就很正规了,校长有李夏湘和王治宇两个人,教导主任是罗梅欣和朱致远,学校又调来不少教师,是当时一所不错的学校。学生仍是全部住校,实行供给制,学生每天早晨都喝牛奶、吃面包,中午饭后还发一个大苹果,晚上睡觉都由舍务老师负责,学生管理很有秩序,那时的师生关系就像一家人似的。1954年,由教育部拨款,学校盖起了新的校舍,当时命名为80号楼(军产:由军工学院统一编号)。从此,建军小学就有了自己的校舍,学生也增加不少,由原来的每个年级一个班增加到三、四个班,老师也由原来都是内部家属扩展到引进外来教师。校舍问题解决后,又从呼兰师范调来了一批教师,还在哈市解决了几名体育和音乐老师,这一批教师共有20多名。校舍有了,教师也有了,上级每年给学校解决经费8万元,经费也有了,就可以安心办学,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放心。
1955年军事工程学院建军小学全体老师、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和全院的女军人都脱下了心爱的解放军军装。这时部队实行军衔制,学生家长也改为薪金制开始,学生生活改由家长个人负担,学生也就大部分不再住校,天天由通勤车接送,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则由个人自行上学了。后来罗梅欣、许吉声、王如甲、许韵、冯静亭等老师调走。方等老师这时担任教导主任,罗梅欣调走后,李夏湘、朱致远也调走了,方等老师担任起了校长,这成为方等老师终生事业。
1964年学校决定要交给地方上了,经过领导上做工作,1965年1月办理了交接手续。当时,院领导李懋之副院长和地方哈尔滨市教育局朱其虹副局长来学校召开了全体会议,讲清了毛主席的批示:部队不再办学,军队办的子弟学校都要交给地方教育局接办;又讲了有关事宜和几项规定,安定了大家的情绪。学校从1965年1月份正式交给哈尔滨市教育局,学校也由原来的文庙小学更名为育红小学,直到今天。
1961年3月至1965年1月是哈尔滨文庙小学。
(此照片是军工学院技术部处长刘国霖上校摄于1958年),从左至右:
75号楼(导弹系宿舍方校长曾住此楼)和
建军小学(1958
年
)
及院技术部仓库
1961年建军小学毕业证书存根。 高小林的高小毕业证书。
2011年6月26日,老班长高小林代表55级六年一班全班同学去江苏省解放军总装备部干休所看望正在住院的班主任聂环老师。
班主任聂老师看到学生高小林带去的55级全班同学和聂老师的合影非常高兴。
五十年情谊心相连,高小林和在哈尔滨的部分老同学看望班主任于老师,並和老同学相聚哈尔滨文化餐厅。
前排左
起
:高小林、于老师、王玉娥、李勇辉
后排左
起
:左海明、强来才、穆国桢、郭殿臣
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启蒙老师聂环老师、于泽滨老师、姚慧君老师、杨志伟老师、赵爱民老师、方等校长等老师们对我们的悉心教育和精心培养,没有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怀。
祝聂环老师、于泽滨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贺(建军小学)育红小学70华诞!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