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校友会
新闻动态
难忘哈军工
哈军工精神研究
母校信息
诗书影画
合唱团
难忘哈军工
校友回忆
征文汇编
校友访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校友回忆
哈军工: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的标志之一
来源:本站
发布者:文小平
日期:2019-08-30
转变的标志之一:
哈军工: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的标志之一
---为建军92周年而作
文小平
(一)毛泽东把军事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相提并论
中国人民建军史上向正规化,现代化伟大转变的两个标志,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两个标志是:1951年以刘伯承为院长的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建立(校址设在南京)和1953年以陈赓为院长的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建立(校址设在哈尔滨)。毛泽东在给解放军军事学院的《训词》中指出:解放军军事学院“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之一。”军事工程学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简称“哈军工”)。它是在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严峻形势下,为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创建的,在我国国防现代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她的创建为我军现代化打了个头阵,奠定了基础。1953年7月10日,陈赓院长请毛泽东主席为学报起个名字,毛泽东说:“南京军事学院的报纸叫《军学》,你们的报纸就叫《工学》吧”。随即在宣纸上反复书写了“工学”二字,交给陈赓拿回去挑选。所以说,毛泽东是把南京军事学院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一南一北,一“军”,一“工”,相提并论的。
就在毛泽东题写《工学》二字的三天之后,时任总参谋长黄克诚把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作了更明确的阐明:1953年7月13日,黄克诚受军委主席毛泽东之命,主持中央军委例会,专门研究和解决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问题。黄克诚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军事工程学院和军事学院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说:“国防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南京军事学院培养战略战役战术指挥干部;一个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培养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工程技术干部。这两个问题中央军委很重视。”
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的军事工程学院,从1952年6月23日军委决定创办,1952年9月1日开始筹备,1953年9月1日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到1957年基本建成,并于1958年3月培养出了第一批合格的军事工程师。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视察学院后,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军事工程学院经过了四、五年的经营,规模很大,在远东可能是唯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55年10月回国,12月间到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他感慨地说: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到20世纪60年代,军事工程学院已经成为有志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青年学生所向往的名校,其极盛之勢,如日中天。
(二)军队建设向现代化、正规化的伟大转变
毛泽东把军事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相提并论,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由于这所学院诞生时所处的形势与历史背景,即:军队建设正值向现代化、正规化伟大转变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这就是:建设最优良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为此,军队建设需要完成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所谓高级阶段,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这个转变包含两个内容:
1、武器装备的转变,即由简单低劣的武器装备改装为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于对方,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加大炮”,就是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概括。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有了一个大的发展,这主要来源于战场上的缴获。这一时期,我军的技术兵种(当时称为特种兵)有所发展,尤其是炮兵、工程兵的建设成为我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但陆军仍是人民军队中唯一的军种,而步兵又占绝对主体,可以说,我军是一支单一的步兵型军队。
建国前夕,毛泽东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毛泽东对于建立空军、海军的重要性,有很深刻的论述。他指出:“我们打了几十年仗,就是对于头上的东西,没有办法对付,只得凭不怕死,凭勇敢,凭牺牲精神。然而在今天,我们有了建立和加强海空军的条件,因此也就应该着手建立起来。”他还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现在,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再说,我们要解放台湾,也要有海军。”
1949年11月,空军宣告成立;1950年4月,海军正式成为解放军的一个新军种。继空军、海军之后,从1950年8月至1953年3月,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工程兵和铁道兵等陆军各兵种陆续建立起来。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军队,但同发达国家的武器装备相比,我军的差距是很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同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美国军队进行着殊死较量。战争证明,没有现代化技术装备,取得胜利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我军政治上强,技术上弱,技术成了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是现代高技术战争,武器装备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越大。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基本遵循。
2、军事制度的转变,即实现与现代化武器装备相适应的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五统四性”。即: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
制度
、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以实现诸军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加强整个工作上、指挥上,而首先又应该是从教育训练上培养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
革命战争年代,由于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在军制上曾经存在有不集中、不统一、纪律不严、简单现象和游击习气等,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而也曾经是正确的。而现在则是不正确的,需要克服。必须正规化,这就是说,要求有更高度的集中统一,有更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装备、编制、训练、制度、纪律等各方面,必须是高度统一的。刘伯承元帅对正规化曾有过形象的说明,他说:“由于现代诸兵种装备如此不同,人数如此众多,必须协同动作。……像一部大机器,车间与车间,这一齿轮与那一齿轮,能有准确的规律,向共同的生产目标协同动作。这就是正规化;否则,无组织、不准确,就无正规可言,更无诸兵种协同动作可言。”
上述转变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正规化。现代化、正规化二者互为联系,缺一不可。现代化是我军建设的中心,正规化是我军实现现代化的保障。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要保持高度的集中统一和严明的纪律,以发挥现代化装备的作用。新形势下,我军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朝鲜战争和志愿军入朝作战,更促使我国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急迫感。
(三)实现现代化、正规化的关键是院校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培养具有现代战争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战略、战役、战术指挥干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军事技术干部,成为推动和落实军队建设的关键。因为有了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有了现代化武器装备,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指挥干部来协同它,指挥它,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干部来掌握它,驾驭它,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是一堆废物。而指挥干部与技术干部又必须依靠学校来培养训练。20世纪50年代的军队干部,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都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文化水平低,专业基础差,现代化知识少,没有经过正规军事院校的训练,这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和平时期,干部培养必须改变原来主要靠战争实践锻炼的状况,走院校培训为主的道路,建立以院校为主体的军事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正规的培训体制。而高级军事技术干部的产生更需要在在现代化的军事院校里,接受专门的、系统的、全面的培养、训练。
刘伯承元帅十分重视院校培训干部,主动请缨办军事学院。他认为:“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困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刘伯承的这番话,不仅适用于指挥干部,同样适用于技术干部。
当然,走院校为主的培训之路,并不是对“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否定。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打出了国威、军威,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从军队建设来说,还促进了我军建设的重大转变,更使我军有机会去朝鲜战场轮番参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把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我军认识、体验驾驭现代战争的最好课堂。毛泽东在总结朝鲜战争经验时,曾经把“取得军事经验”列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意义的第二条,他说:“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依据这一思想,20世纪50年代初期,军事院校经历了两次调整:
第一次是在1950年7月,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专题研究军事院校建设问题。这次院校调整的显著结果和最大亮点是全军创办一所培养高级指挥干部的陆军大学,即军事学院,并由刘伯承出任院长。从1951年1月成立到1956年,学院发展为12个系,成为培养造就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的综合性军事学府。刘伯承为军事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刘伯承元帅开始,一批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将帅走上军事教育领域。将帅治校说明了中央对军事院校建设的高度重视。
军事院校的第二次调整是在1952年6月,由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栗裕主持完成的。在技术院校方面,在这次院校调整中更为显得突出,建国两年多以来,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一年多以来,我军在技术上落后于部队发展需要,落后于现代战争的需要,成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的突出矛盾,朝鲜战争正在进行,这场战争的现实告诉我们,目前我军最缺少的是现代化,最迫切需要的是掌握、驾驭、发展现代化武器技术装备的工程技术干部。我军期待着新的武器技术装备和大批军事工程师的到来。为此,全军需要一所培养和造就各军兵种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它与军事学院、政治学院一样同属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重要地位,并由陈赓出任院长兼政治委员,是这次军事院校调整的显著结果和最大亮点。
(
四)毛泽东对军事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的定位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分别给军事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颁发的《训词》,指出了这两所高等军事院校的任务与地位。
在给军事学院的《训词》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的内容为“五统四性”,要求学院:“把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的精神,贯彻到所有部队中去。” 并高度评价军军事学院的历史地位是“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之一。”
在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中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如果说,军事学院担负着推动和落实“五统四性”的任务,是正规化建设的关键,军事工程学院则担负着推动和落实武器装备改善和进步的任务,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军事工程学院不是一般的军事技术院校,陈赓说:“办军事工程学院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主要一步,”是为军队实现现代化“打头阵,奠基础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把军事学院与军事工程学院相提并论,毛泽东对军事学院的评价,同样适用于军事工程学院,即:军事工程学院“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伟大转变之一。”完整地说:军事学院和军事工程学院“标志着中国人民建军史上向正规化,现代化的伟大转变。”
所以,书写中国人民的建军史,要说到军事学院,还要说到军事工程学院。
友情链接: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校友会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