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钱学森展厅中,珍藏着一封封钱学森写给学校的信件,字迹工整、一丝不苟。
近二十年过去,翻开这些信件,仍能感受到钱老对国防科大的关怀关爱的教诲嘱托,言犹在耳,情景历历在目。目前已收集1979年至1997年间,钱老写给我校近20位教授的近70余封信。这些蕴藏在笔记之中的学术精神、迸发智慧火花的笔迹,对每一位科大人来说,都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
赵伊君、谭暑生、李承祖……这些对国防科技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大人,都曾与钱老通信,并深受其影响。今日,钱学森诞辰108周年,让我们从三位老人的传记与回忆中,追忆钱老……
钱学森对赵伊君的三次影响
钱学森写给赵伊君的信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伊君的学术人生中,有一位给他重要影响的前辈——钱学森先生,在两人的交往中,尤以其中三次印象最深。
赵伊君院士
第一次是钱老教他方法论。1960年2月3日,赵伊君在北京科学会堂聆听了钱老“从原子分子物理出发,经由物理力学的思路和方法搞发明创造”的学术报告,深受启发。会议结束后,他和同事根据钱老提出的物理力学的思路与方法,去研究破解核爆炸测试中遇到的困惑,立刻豁然开朗,并做出了可喜成绩。
第二次是钱老与他谈教改。1966年2月24日,赵伊君和教研室几位同事就“哈军工”的核爆炸光辐射测试专业的教改和毕业生出路问题向钱先生讨教。“这次谈话让我觉得有一种豁然贯通的感觉。深感以后我教出的学生,不能只教会他们干我这一行,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今后能面对各种挑战。”
第三次是钱老给他指点迷津。1982年6月7日,在一次讨论国家要不要继续发展强激光项目的重要会议上,赵伊君再次聆听了钱老发表的重要讲话,从钱老的讲话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新型装备或新概念装备的存在性定理;二是装备研究程序上的新环节——预先性研究。这些重要思想,就像一盏明灯,为他选定的强激光技术之路指引了方向。
可以说,赵伊君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学术品格的形成,与几位科学大家学术渊源至深。用赵伊君的话说,今天,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充分考虑了钱老的经验和他给出的指导性意见”。
谭暑生:愿中国多几个钱学森!
钱学森写给谭暑生的信
三十余封信件,厚厚几叠外文文献,跨越二十年的交往背后,既是两位追求人类文明进步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学者的惺惺相惜,也是科学界泰斗对于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的关爱与支持。
“钱老写信给我,是肯定我的论文的价值。”谭暑生笑着说,忙碌的钱老每天不知道要处理多少文件,之所以每次都能给他及时回复,鼓励他持续研究,是因为钱老深信,谭暑生标准时空论,有可能完成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物理学理论取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这一壮举。
谭暑生教授
1983年底,谭暑生关于“标准时空论”的论文投稿给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并于次年第一期发表。赵伊君院士专门将谭暑生的论文送给钱学森指导,钱学森仔细看过论文之后,充分肯定谭暑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他对赵伊君说:“你们学校真有人才!”次年2月16日和17日,元宵节刚过,钱学森接连写了两封信,在信中阐明了自己对于“标准时空论”的看法,说“标准时空论成立”,它“是相对真理,不只是一家之言。”同时建议谭暑生改写一下论文。钱学森说:“这个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也是我们比外国人的高明之处。”
第一次接到钱学森写给自己的信,谭暑生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从此两人开始了直接的通信交流。
2007年12月,凝聚了谭暑生的多年心血的研究成果《从狭义相对论到标准时空论》正式出版。在该书的前言部分,谭暑生表达了对钱学森的敬意与感谢,说“他的关怀和支持是我能够20余年磨一剑的最重要的外部支撑条件”。直到今天,钱老所传递的精神力量仍是他退休之后坚持研究和誓达目标的重要支撑。“中国应该多一些像钱老这样有骨气、有远见的人!”谭暑生深情地说,国家多几个钱学森,中国的面貌一定会变得更好。
李承祖:一封回信
挖开“量子信息”的富矿
钱学森写给学校应用物理系的信
1997秋,一封信寄到了当时国防科技大学的应用物理系,信不长,却让物理教研室的教员们十分高兴,这是一封钱学森的回信。一个月前,他们还刚刚发出去信,里面提及了对“量子信息”这一前沿学科的调研情况以及一份由李承祖教授撰写的详实报告,没想到,这么快,钱老就有了回音。
“您系8月18日给我的信及李承祖同志写的报告都收到,我很感谢并祝你们成功!我也知道,此任务难度不小,全校有关同志,包括四系的和六系的,要全力合作,各贡献出各自的才智才行。”
李承祖等人与钱学森的缘分起源于1997年,那年,郭桂蓉校长调任国防科技委副主任,一次他与钱学森老教授谈话时,钱老谈到国外量子信息科学研究进展情况,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谈话后,钱老让郭桂蓉给学校带回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嘱咐:“量子信息很可能对以后的国防科技有大影响,你们要回去好好研究!”
李承祖教授
可文章转到李承祖等人手中,大家却“傻了眼”。“当时我们对量子是熟悉的,但是量子和信息怎么联系到一块?我们是不清楚的,甚至一点儿概念都没有。”李承祖说。李承祖说的是实情,当时国内在该领域一片空白,能收集的文献资料很少,国外的进展情况也不明朗,面对“量子信息”这一科学未知高地,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深扎下去。
受领任务后,李承祖拿出“死磕到底”的朴实劲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国外期刊一本本挨页翻,折出有用的,抱了一大沓去复印。当时,他已年逾50,并身患糖尿病,但他依然坚持和年轻人一起长期熬夜加班。
经过教研室老师们长期艰苦努力,学校量子信息学科迅速崛起。目前,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家量子信息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军队量子信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将为量子技术的国防应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永远怀念钱老
国防科大召开教学代表会议,钱学森参加电子技术系小组讨论
钱学森来国防科大检查工作
钱学森旧照
国防科大钱学森专题文献厅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