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文小平
20世纪中国现代史上,有多所为强军、为中华崛起而创办的军事院校,其中,有两所办得很成功的、著名的军事院校。一所是1924年6月国共合作时期,由国民党创建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当年,孙中山先生接受苏联顾问马林的建议:“必须建立一个军事学校,为革命奠定武装基础。”;另一所就是1953年9月,由共产党创建的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当年,毛泽东主席接受苏联斯大林的建议:“赶快办一所培养技术军官的大学。”
这两所院校是20世纪历史的天空里两颗璀璨夺目的军事院校之星。在中国,没有哪一所学校能比得上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如此众多的高级将领,蛮声中外。这些黄埔毕业生,在第一次国内战争(北伐),第二次国内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解放战争)的历次重大战役,战斗中,几乎都能看到黄埔师生的身影。他们或并肩作战,一致对外;或分道扬镳,甚至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兵戎相见,为各自的信仰而战;在中国,也没有哪一所学校能比得上哈军工,在毕业的13期学员中,出现了如此众多的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科学技术,特别是尖端武器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
这两所军事院校有着共同点:
其一,它们的创建都是在战争形势的背景下,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迫切需要培养军事或军事技术人才;
其二,它们的创建都有苏联的援助。苏联对黄埔军校的援助,不仅有顾问,还有资金,武器。
黄埔军校仿照苏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这种制度也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建军时,学习苏联军队建设经验提供了借鉴。不过,具有戏剧性的是:30年后,苏联帮助创建军事工程学院时,推行的是苏联军队现行的一长制,而我军坚持的却是在借鉴原苏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基础上,发展为军政首长负责制,军队一定要设政治委员。这是中苏军事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别。
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和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它们创建的时间相隔近30年,这3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若仔细对比和研究这两所军事院校的历史与文化,不难发现,军事工程学院在办学中,它的某些办学理念,办学方法,甚至某种精神,似乎能看到当年黄埔军校的影子,传承有黄埔军校的教育元素,感觉到黄埔军校与哈军工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一脉相承。当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30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受命创办军事工程学院。他的黄埔军校经历,是这两所学校之间有着相似之处的重要因素。从哈军工的辉煌成果和历史地位来看,说它是中国第二个黄埔军校,这一评价并不过份。
所以,书写中国现代军事院校发展史,不能不提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