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将我们生后的余财,捐给贫困有志的青年上学之用。”一句嘱托,一份承诺,一场捐赠,留下无限希望。今天,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1946届校友、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张良起的夫人刘杜珍老人遵先生遗愿,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赠给母校,设立张良起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具备创新科研精神的博士生。
一份遗愿背后的心事
“他是军人就穿穿军装,我也很是简单,一切生活自己来,平日用不了什么钱。”刘杜珍老人住在在杨浦区的警备区第一干休所,衣食住行一切简单处之,平实而简朴是两人多年的生活习惯。把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积蓄捐给国家用于教育,是张良起生前和刘杜珍说过的愿望。“其实他在家里话很少的。以前他做什么,都是保密的,我不敢问,也不能问。但这件事他同我说,我是同意的。”一辈子为国防教育奉献,也一起经历着时代更迭,目睹着祖国的发展,国家发展迅猛需要更多栋梁之才加入建设的队伍,老伴的心愿,刘杜珍都懂,这件事也一直记挂在心头。
“我们曾与刘杜珍老人商量,是否要留一些钱今后看病用,老人明确说:不希望过度医疗,坚决不浪费国家资源。” 捐赠想法通过干休所的邻居老同事和政委,传递到上海交大,大家都深受感动,帮助落实。捐赠协议里还有一条,除了那150万元,刘杜珍老人要在自己去世后将曾缴纳的购房款65万元也捐给上海交大。
为了尽快完成老人们的心愿,上海交大发展基金会经过对接、设计,将这笔钱定为留本基金。目前每年设立奖学金3名,每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首期将奖励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及航空航天学院的博士研究生。上海交大发展联络处处长、基金会秘书长程骄杰透露,基金会计划再募集爱心校友和社会人士的捐赠加以充实,尽力惠及更多学生。
艰苦求学 一心从教
张良起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南洋模范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据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考证介绍,中学毕业后张良起以专业第三的好成绩考入上海交大,其后历经战乱动荡度过了5年的本科时光。当时张良起刚入学没多久,华北沦陷,上海危在旦夕,熟悉的交通大学徐汇校园被日军、同文书院所占,他和同学被逼退入法租界的一栋小楼度过了艰难的大一时光。后来,学校被接管,张良起愤然辍学居家自学,决心追随搬迁到重庆的交通大学。可漫漫西行路耗时六月,爬山涉水一路波折,时隔近乎一年才得以进入位于重庆市郊九龙坡的学校继续学业。“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张学长也在回忆中写道:‘真的为当年的老师们在那样简陋的物质条件下进行不懈的教学而感动’。”欧七斤说。
抗战胜利后,交大师生复员回上海,张良起是第一批回到上海的四年级学生。在那最后一个学期,张良起迷上无线电,于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攻读这门新兴学科。
从“雷达医生”到“军校校长”
或许是经历战乱,目睹家国动荡,深感新中国建设急需栋梁之才,毕业后张良起想要回母校任教。但当时没有助教的空缺,他宁肯暂时去当中学教员,也要等待时机,直到1947年底终于如愿进入交大电机系。欧七斤也介绍说,抗战胜利后,交大电机系实力增强,张良起学术精进,许多实验课程都是他刻苦钻研从零建设。
1950年上海解放,天空却仍然没有安宁,为肃清上海领空、筑造安全天网,上海市委抽调部分交大师生组建了雷达部队。面对废弃的雷达和损坏的电台,年轻操控员一时束手无策。张良起四处寻觅说明书和线路图,在部队给大家讲雷达原理,手把手教大家操作。有些雷达已经破损,他就自己钻研,晚上挽起袖子,给雷达当起“医生”。次年,张良起被借调到南京海军联合学校二分校任电子学教员培养雷达兵,因教学成绩突出,张良起荣立个人三等功,回到交大被晋升为讲师。“任教5年,张良起不仅业务精进,那段时光也确立了他的业务方向——在保家卫国中锤炼了报国爱党、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决心。”欧七斤说。
1958年,哈军工筹建导弹工程系,张良起被点名调至导弹工程系,任导弹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兼专科副主任。导弹自动控制系统是导弹的大脑,是当时世界上最尖端的军事技术之一,国内还是全新的“一张白纸”。张良起凭借着几张说明书和少量期刊文献,度过许许多多的不眠之夜“现学现卖”,将专业从无到有,渐渐丰满壮大起来。腾叙兖在传记中提到,张良起曾多次在家中和教研室晕倒,家人劝他要注意劳逸结合,张良起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专业中,让一批批哈军工毕业生为中国“两弹一星”立下辉煌功勋。
在办学期间,张良起多次提到“育人”的责任,坚信“科研本身也是育人”。他从来都是牵挂学生的。在传记中有这样一段细节:“他常找学生谈话,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一次在系里调研,听到少部分学生生活困难,有的学生常常只吃馒头和咸菜,他的眼睛湿润了,迅速指示要做好助学金和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不能扔下一个学生。”
张良起曾说:“对人最重要的是要以诚相待,诚恳、诚挚、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原则。”斯人已逝,但张良起在家人、学生、同事的心里永远留下亲和、简朴、认真的师长印象和温暖记忆,如今这份温暖也将随着老人的心愿传递给年轻的学生。
张良起小传
张良起(1923-2009),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吴兴,自动化控制专家、教育家。1942年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就读电机工程系,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电机工程系任教,1951年借调到南京海军联合学校工作,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晋升为教授。后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系主任、校长。参与了“哈军工”的创建工作,为“哈军工”早期的教学及课程建设作出了贡献。长期从事电子技术、飞行器自动控制及控制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领衔从事的磁悬浮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研制成功两足步行机器人,填补了我国机器人研制技术的空白,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编著《理论电工》《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等。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