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建党100周年征文
57531 何远文
一九五六年八月入院学习。预科一年后,分配至工程兵工程系机械专业读本科(班级代号:57-531)。六一年五月,随系迁往新建的西安工程兵学院续读。毕业后,留校任内燃机教研室教员,主持新建了内燃机实验室。
1969年学院撤销后,到部队任机械连副连长。后调工程兵领导机关从事装备计划工作,至1992年退休。先后参预了首脑工程装备保障、首都和天津张贵莊机场场道及新建天山战备公路建设、美法德武装直升机来华打靶场地保障,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汇报的八六六演习,建国四十周年装备展览和率专家组赴孟加拉国维修外贸的工程装备等重大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立三等功两次、嘉奖五次、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总参通报表彰各一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哈军工的教育、培养和熏陶,是哈军工精神激励所致。
下面仅就亲身参加的原子弹效应试验作一简要回顾。
参加原子弹效应试验
57-531班 何远文
1965年五月十四日约十时,我国在西北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空爆”试验。为了检验原子武器对军队装备和重要民用设施的破坏情况,总结防原子武器的经验,探寻适应原子武器条件下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军内外组织了大规模效应试验。工程兵选调了近十种代表装备和数十名人员参加了这次试验,是历次核试验中装备参试装备和人员最多的一次,达到了预期目的。我参予了这次效应试验,担任试验布设、摄影和爆后总结工作,参与了效应试验的全过程,现将有关情况回顾如下:
一、任务十分神秘
1965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教研室支部负责人找我和另一位教员谈话。让我们马上到北京工程兵机关报到,执行一项重要任务,至于什么任务,他也不得而知,使我俩感到十分神秘和好奇。到北京后,工程兵后勤部战勤处陈迪科参谋接待了我们,并未丝毫涉及任务,只要求我们注意保密。从现在起,停止与家通信,见到熟人只说出差,什么也不要多说。很快,我被安排和陈参谋、军训处高参谋、直政处魏干事负责打前站,告我买到西安的火车票,要求不准回学院,不准与学院的人联系。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任务的神秘感,真有点电影里执行秘密任务的感觉。到西安后,又告诉我买去新疆吐鲁番的火车票,多年军队养成的保密习惯,使我已适应了这种状况,既不问也不说。到达吐鲁番接待站后,再转乘汽车去马兰基地,并在该处等待乘军列前来的应试装备和人员。在基地等人期间,陈参谋才正式告诉我是参加原子弹效应试验,再次明确了保密要求。这次任务不准向任何人谈及,“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执行任务期间停止一切对外联系。对原子弹,只在哈军工学习时有一些初步了解,也穿过防毒服和戴过防毒面具,但这次要亲身参与确有一些神秘和紧张。期间,陈参谋交给我一部德国相机和一盘电影胶片,明确我负责效应试验摄影和试验装备布设。过去,我只学过冲、洗照片,不会使用照相机,在陈参谋帮助下,很快便能熟练掌握。全部人员和应试装备到齐后,我们便一起进入试验场区,全力投入试验准备工作。
二、条件非常艰苦
所谓场区,只是戈壁戈壁滩上划出的一块区域,什么也没有,大家到达后便马上投入搭设帐篷和兴建生活设施的工作。很快,一片片帐篷群便在戈壁滩上悄然出现。进场之前,对场区的艰苦生活虽有一定准备,但真正身临其境才发觉远远超出了以前的想象。
一是要适应场区的艰苦生活条件:
由于试验的临时性和国家当时条件,场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戈壁滩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有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以前认为是夸大其词,亲身体验后才感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白天最高气温达40多度,稍一活动便大汗淋漓;晚上在零下10多度,穿皮大衣站岗还嫌冷。戈壁滩多大风,一起大风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小石子打在脸上生疼,逆风几乎走不动路。场区最大的困难是缺水,生活用水全从附近的孔雀河取,又苦又涩,开始实在无法下咽。生活上还有一样令大家很不适应的是没有蔬菜,只有罐头。刚开始两天,大家吃得非常高兴,饭量也大,慢慢便有些受不了,面对天天、餐餐全是同样的罐头便没有了食欲,有时一见就想吐。白天中午,气温最高,帐篷内热得火烤一般,为了保存体力,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大家还是尽力克服这些困难。
二是要经受试验需要的高强度训练:
在原子弹爆炸区工作,必须身着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直到完成任务洗消后才能除去,这期间不能喝水、方便。考虑到进出试验区准备时间和工作时间,要求每个人必须连续坚持八小时以上。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进场后不久便开始了艰苦的训练。由于高温下防毒面具的橡胶味很浓,一戴上就想吐,开始只能坚持二十多分钟。出于完成任务的激励,大家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在适应防毒面具后开始了戴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防毒靴、防毒手套等“全副武装”训练。在原地训练的基础上,又进行乘车训练。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进出场只有解放牌翻斗车,场区没有道路,全是戈壁滩,解放翻斗高速行驶颠簸十分厉害。戈壁滩白天气温非常高,为了任务,大家坚持训练,每次下来,防毒面具、手套、防毒靴都能倒出“水”来,在大家努力下,很快便达到了八小时以上要求,并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熟练完成操作机械,测量、拍照,和记录试验数据。爆后第第二次进场,为尽快完成任务,从进场到出场共九个多小时,超出了上级原来的要求,这都是艰苦训练的结果。
三是工作条件简陋:
我负责绘制参试装备布设图,现场连一张小桌子也没有,只能趴在地上绘制和写材料,十分不便,时间长了便觉得浑身酸疼。拍到的胶卷只能在别人睡觉后在被窝里蒙头装卸。试验期间,拍摄的几千张参试装备及爆后受损零部件情况,工作量很大。正是由于在现场做了大量艰苦工作,才使尔后的总结得心应手。
由于参试人员的高度政治觉悟,这些困难都很快克服了,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参试任务。
三、首长用亲身经历教会大家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
由于原子弹效应试验的难以重复性,任何细微的疏忽都会给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影视工作,疏漏了是不好弥补的。为此,在临近试验前,在基地召开了参加效应试验电影、照片拍摄任务的全体人员会议。会议由空军成钧副司令员主持,总参副总参谋长兼现地总指挥张爱萍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反复强调了效应试验摄影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弥补性。他举了拍摄原子弹爆炸瞬间电影作为例子,你慢了一步,什么也拍不到了。他教育大家要不怕吃苦,迎难而上,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摄影工作。为了激励大家,张副总参谋长还讲了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我百万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之力,飞渡长江天险。江上波涛汹涌,岸上敌人炮火连天,为了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他站在船头,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一张张难得的照片。就在他选取到一张好照片准备拍摄时,敌人的一颗炮弹飞来,掀起的巨浪将他抛在江里,待同志们把他拉上船时已是浑身水淋,但那架随他转战多年,记录下许多珍贵镜头的莱卡相机扔紧紧纂在手里。张副总长的动人故事深深教育了大家,给了我很大的鞭策。在整个参试过程中,连被炸飞的一个小碎片也不放过,为效应试验及以后的总结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张副总长的教导还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了影响,在以后数十年工作中受益匪浅。
四、参加效应试验后的体会:
这次效应试验,是我一生中难得的锻炼机会,有很多东西值得认真总结、借鉴。
1、原子武器条件下的战争给我军装备和重要民用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参加工程装备效应试验,除了亲历工程装备破坏情况,也看到了原子弹对其他装备和重要民用设施的破坏“惨景”。距爆心较近的一台推土机,被冲击波推了一百多米,其受损的零部件前后散落一、二百米。由是得出,在原子武器条件的现代战争,给我军装备和重要民用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工程装备而言,不论是在放射性沾染区开辟道路,或是修筑、修复野战工事,或是参与重要民用设施抢险,都需要工程装备参予,任务更加繁重。
2、适当提高主要装备和重要民用设施的“三防”性能,对未来战争保障是必要的。
现有我军有的装备和一些重要民用设施基本不具备“三防”性能,难以完成原子武器条件下的作战任务。当然,要求所有装备都具备“三防”性能,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但对部分担负野战任务的装备,适当提高“三防”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3、适当进行防护可减少对装备和设施的破坏程度。
同任何武器一样,原子弹也是可以防护的,利用掩蔽部、掩体甚至沟、坎等自然地貌,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原子武器的破坏程度,减轻战时抢修的负担和人员财产损失,对保障战争胜负起到关键影响。应引起各级指挥员和有关人员的关注。
4、加强平时教育训练是完成战时保障任务的基础。
关于训练的重要性不须多言,仅从个人着护服戴防毒面具开始的二十多分钟到九个多小时且要经受翻斗车颠簸便是明证。试想在一般条件尚操作不熟练,怎么可能在戴防毒面具和着防护服的条件下能完成任务。联系平时报纸上报道的灾害事故情况,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进行防原子武器的演练是必要的。
试验完成后,我与部分同志回京参加了资料整理和初步总结工作,1967年十一月,在进一步明确了原子弹当量,爆高等技术参数后,又进一步对初步总结进行修正,完成了工程装备核试验效应总结。工作于1968年六月胜利完成。其间,正值机关和院校“文化大革命”运动,我们全心投入总结,未受干扰。
整个工作离现在已五十多年了,但很多事情却仍历历在目。
二〇二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