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唐瓦加
在俄罗斯网络中,查找一位六十多年前在中国逝世的原哈军工苏联专家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将军的资料是很难的。笔者经过几年的努力查找,有幸找到了几本有关描写奥列霍夫将军在苏联卫国战争前后的生活、工作及战斗片断的俄罗斯书籍。这些书籍的作者都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奥列霍夫将军为战争的胜利立下的丰功伟绩,但也有一本书《到明天路漫漫》的作者,却给予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担任苏联空军总司令部干部部部长奥列霍夫将军的负面评价,让人深感震惊。在对此书中有关描写奥列霍夫的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之后,笔者愿对此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分析。
2002年俄罗斯出版的莫伊谢耶夫著的《到明天路漫漫》
《到明天路漫漫》,是2002年由俄罗斯“泰迪克斯公司”出版社出版的。书的作者是尼基塔•尼古拉耶维奇•莫伊谢耶夫。他是一位苏联著名的数学家和思想家。他在书的前言中写道:“我试图真实地、坦率地写出这本书。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读者,书中的人物,也就是在我生活道路上所遇到过的所有的人,我在书中都用他们的真实姓名称呼他们。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回忆录,而是回忆背景下的思考。”
笔者感谢作者用纪实的手法,而不是用报告文学等艺术的写法为我们读者展现了他的人生,并详细记载了他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这其中也包括了他在空军司令部干部部办公室里与奥列霍夫部长的谈话,而这些都为我的分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本书的作者莫伊谢耶夫曾两次在空军总司令部干部部办公室受到了奥列霍夫将军的接见,并与奥列霍夫将军进行了简单的交谈。现在,笔者就按奥列霍夫在自己办公室接见作者的时间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书中所叙述的他们会见和交谈的经过。该书的第四章《战争的结束与自己的寻找》中,作者写到了1946年,他第一次与奥列霍夫交谈的情形: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站在了负责全苏联空军干部的部长奥列霍夫中将面前,这是一个残酷的人(这是我从后来的经历中更加确信的)。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这么胆战心惊地说,这是发生在皮罗戈夫卡大街上巨大的建筑里的有着阴森森且昂贵办公家具的大办公室里的故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把奥列霍夫部长的办公室写成“阴森森”的,把办公室里的普通家具写成“昂贵”的。作者就是用这些手法来表达他见到奥列霍夫时的心情是很不愉快的。而且,在他没见干部部部长之前,就把道途听说“奥列霍夫是‘残酷’的人”作为了自己对部长的印象。这显然与笔者在其它书籍中所查到的有关奥列霍夫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在他第一次见到奥列霍夫时,就给奥列霍夫扣上了“残酷”的帽子呢?让我们还是继续看完作者与奥列霍夫第一次交谈的情形后,再做进一步地分析吧!
作者写到,当他进入空军总司令部干部部部长办公室的时候,他看到,一位上校军官正给奥列霍夫部长看作者自己所在部队邮来的档案袋。接着,作者写到了他与奥列霍夫简短的谈话:
“将军一边整理着文件,一边小声喃喃自语。后来,又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在谈话结束时说:你将在总司令的中央参事部门工作。 你的档案中评语是很好的! 你又了解并热爱火箭技术。 我们现在可需要这些。 就这样吧!”
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奥列霍夫对作者的态度是关心和友好的,对作者在师部的表现是称赞和肯定的。从他们之间的谈话中,根本看不出来奥列霍夫有任何的“残酷”行为和话语,所以,这让笔者对作者给予了奥列霍夫的负面评价不得不提出质疑。同时,在读到这里时,作者在奥列霍夫办公室里的表现却给笔者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书中继续写到:
“当我站在办公室里的时候,我的眼睛并没有看着将军,而是把目光落在了刚才上校曾指给将军档案旁边的那一页纸上。当时,我的视力比现在的要好得多,我看到了那张纸上的大字:农业机械制造工业部,那是战争时期对设计和生产导弹的国防部门称呼的名称。这激起了我的兴趣,我试图再多看一点儿纸上的内容,当然,看到纸上的全部内容是不可能的。但我仍看到了一些,那是信。第一部分是写给当时的空军总司令员、空军主帅韦尔希宁的信。第二部分是在整个页面上用红色铅笔写着“留在空军司令部工作”,最下面是总司令员韦尔希宁的签字。“
笔者对作者在上级办公室里那种不严肃的举止表现深感遗憾。同时,对作者能看到将军桌上的自己档案文件也深感质疑。笔者真不明白,作者的目光怎么能不看着上级而进行谈话呢?何况,那是一次重要的军事任命。这至少说明了作者是没有礼貌的,更是缺乏军事教养的人。而且笔者认为,作者在办公室里的表现也一定给奥列霍夫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除此之外,作者之所以写到他的工作是由空军总司令任命的,也许想说明总司令部对他的重用是与奥列霍夫部长毫无关系的,但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年奥列霍夫是兼任红军空军司令员干部人事助理的,作者还忘记了他曾自己在书中介绍过奥列霍夫是“负责全苏联空军干部的部长”的,所以,即使作者是被空军总司令任命的,但那也要经过奥列霍夫部长的具体安排。这样看来,作者说奥列霍夫是“残酷”的是没有根据的,更是站不住脚的。
接下来再让我们看一下本书作者1947年对他受到奥列霍夫部长第二次接见情形的描写:
“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接到了命令-赴哈尔科夫接受新的任命,并要求迅速到任。我请求了干部部的奥列霍夫将军接待我,因为只有他可给我暂缓执行任命命令的许可。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提到了他,写到了他的“残酷”。现在,我又一次验证了我对他的看法。
他接待了我,但在我开始汇报情况之前,他自己先说了起来:大尉同志,你已经有过一次是不愿意在我派你去的司令部那个部门工作的,现在,你又不想去哈尔科夫,所以又找到借口,你才来找我。如果三天后,你再不到任,我将把你当作逃兵处置。
我试图解释说,我并不是来请求改变自己的任命,我是要告诉他,在战场上负伤的我弟弟正在病危之中,他就在这临近皮罗戈夫卡大街的诊所里住院,您可以去检查嘛,----这个诊所离奥列霍夫办公室只有三分钟的路程。他能活下来的日子已屈指可数了,我办完他的后事,就立刻赴哈尔科夫。
我停止了我的陈述,将军像看着蠕虫一样轻蔑地看着我,说道:“就到这儿吧,您已经得到了任命命令,请执行吧!”
原来作者的弟弟谢尔盖中学毕业就被征兵入伍了,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后又参加了对日作战,在择捉岛作战时负伤,因失血过多,伤口感染,成为了一级残废军人。复员后,回到了莫斯科,上了大学。1947年夏,伤口感染复发,诊断为败血性的心内膜炎。因病情加重,被医生宣布为病危。
作者正是为了照顾他的弟弟,而又来到了空军总司令部的干部部办公室请求奥列霍夫批准他晚到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军事高级技术学校的报到。由于没能得到将军的批准,所以,作者出口不逊,又一次给奥列霍夫扣上了“残酷”的帽子。
从这次作者与奥列霍夫的交谈中,笔者感到作者至少是一个办事鲁莽的人。当然,笔者对作者当时面临弟弟生命垂危时刻所表现出的着急心情和困难处境深表同情,也许正是那种危急情况,让作者忘记了向上级请假时,必须要带的证明材料。如果作者带上他弟弟病情的材料,或者由他弟弟住院的门诊部写一封介绍弟弟病危情况的信函,那么,事情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另外,作者在干部部办公室里的表现又让笔者大失所望。笔者怎么也想不到,作者作为一名大尉军衔的军人,怎么能用那种口气对他的上级---中将级别的将军说那种话:“他(弟弟)就在这临近皮罗戈夫卡大街的诊所里住院,您可以去检查嘛!”这是多么傲慢的态度呀!即使有百分之百的正当理由,下级军官也不能向上级领导发号施令啊!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奥列霍夫将军一定忍住了自己的脾气,没有向作者发火,没有打断作者的陈述,只是坚持了要他执行命令。
在这次作者与奥列霍夫将军交谈中,将军提到了作者不愿意在先前分配他在司令部中央参事部门工作的事情。作者确实不喜欢在那个部门工作,并把他在那个部门的工作描写得十分离奇,让人难以置信。
作者对于自己在空军总司令部中央参事部门的工作情况记述如下:
“依据我是办公室的最低级别人员,分配我的工作是让我去弄足球票,除此之外,有时让我看一些从德军缴获来的火箭技术资料,编写清单,后来,我很快明白了,那些缴获来的资料一直是锁在保险箱里没人看过的。最困难的事情是工作作息时间,这里的工作时间确实很奇特。我们傍晚上班,如果没有球赛,我们就坐在那儿工作,几乎要到天亮。我们一直要工作到那时,也就是直到司令员韦尔希宁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后,我们才能下班。而韦尔希宁要等到斯大林去睡觉后,才能离开自己的办公室。所以,就这样,我们相互等着。”
这就是作者在苏联解体后,受所谓“历史反思”思潮的影响,而全盘否定苏联,对整个苏联历史进行“抹黑”的言语。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作者的政治态度之后,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作者两次把奥列霍夫将军说成“残酷”的不实之词。
人们不仅要问《到明天路漫漫》作者莫伊谢耶夫是何许人也?他可是一个“大人物”。他就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和俄罗斯通用力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科学家、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核战争(所谓的“核冬天”)的环境后果数学模型的开发研究负责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苏联科学家们都提出了关于核战争爆发后,要出现的“核冬天”的理论假说,其中苏联科学家中的莫伊谢耶夫,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就是“核冬天”理论的积极倡导者。
“核冬天”假说预测了一场大规模核战争可能产生的气候灾难。“核冬天”理论认为:当使用大量的核武器,特别是对城市这样的易燃目标使用核武器,会让大量的烟和煤烟进入地球的大气层,这将可能导致地球上的天气变得非常寒冷。在此期间,气温将日复一日地下降,这足以变夏日为冬日,变冬日为北极的冰天雪地,这将使全球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从而摧毁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带来灭顶之灾。必须指出的是,“核冬天”是基于数据化模型的假设,而莫伊谢耶夫领导研究了以建立核战争后果的数学模型,使核战争后果的第一个数值计算成为可能。
当时,“核冬天”理论对推动当时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裁军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连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都说:“俄罗斯和美国科学家建立的模型显示,核战争会导致“核冬天”的出现,极大地危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因此,这一信息对我们,对于尊严、正直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促使我们采取行动。”
所谓的“核冬天”宣传画
但随着科研工作进一步的发展,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原来的“核冬天”理论的模型是有误的。在发生的核战争将致使地球上平均气温只下降10到20度,该降温将仅仅持续数天而已。而核爆后产生的黑雨也是驳斥“核冬天”理论的有力证据之一。这样,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和算法的进步,莫伊谢耶夫曾坚信的“核冬天”假说正在被证明为伪科学理论假说。
在对待作者莫伊谢耶夫所著的《到明天路漫漫》一书中,我们也应该去伪存真,而这也正是笔者要写这篇“对奥列霍夫负面评价分析”的文章原因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