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2851088
邮箱:bj@hjg.org.cn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唐瓦加
苏联红军时期工作、战斗大事记
1902年12月27日 出生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市。
1918年 在维捷布斯克市高中毕业。
1924年 5月 21日 应征参加苏联红军。
1925年5月 西方军区第16野战重型炮兵营的军士、炮手,副炮 长,炮长。
1925年8月 莫斯科军区联合军事学校学员。
1927年 加入苏联联共(布) (苏联共产党)。
1927年 在党校教育学院学习。
1927年8月 莫斯科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联合军事学校学习。
1927年9月 列宁格勒军事区第一步兵军第一炮兵团第247学生炮 兵营连长、政治副连长、代理连长。
1930年2月 莫斯科军区联合军事学校地形侦察连排长、学生队长。
1932年3月 列宁格勒装甲兵指挥人员进修班学员。
1932年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联合军事学校排长。
1933年1月 考入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1938年3月 任联共(布) 中央委员会国防人民委员会干部部副部长
1941年6月3日 任苏联空军总司令部干部部部长。
1941年6月 指挥领导苏联空军对纳粹德军入侵的抵抗。
1941年 指挥领导建立白俄罗斯游击队的运输航线。
1941年9月 参加了对“莫斯科保卫战”的指挥
1942年年6月3日 被授予苏联空军少将军衔。
1942年1月 参与领导苏联南方租借运输线,接受美国援助的战机。
1942年 兼任红军空军司令员干部人事助理。
1943年5月28日 被授予苏联空军中将军衔
1943年6月 批准无腿飞行员梅列西耶夫重返前线作战,做出了军事 史上从来无人敢做出的决定。
1943年9月 改变空军总司令部的决定,批准苏联王牌飞行员波克雷 什金返回前线,成就了苏联首位第三次荣获“苏联英 雄”称号的波克雷什金。
1945年5月 参加了“攻克柏林”战役的指挥。
1945年8月 参加了“对日作战”的指挥。
1949年10月 任列宁格勒红旗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
1949年 任列宁格勒红旗空军工程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1年 任列宁格勒红旗空军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注】:“列宁格勒红旗空军工程学院”(后更名为“列宁格勒莫扎伊斯基红旗空军工程学院”)是现在的“圣彼得堡莫扎伊斯基军事航天学院”的前身。
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大事记
1952年7月 被派到中国工作任陈赓顾问、哈军工第一任首席顾问。在陈 赓、徐立行的陪同下,赴上海﹑南京﹑大连、沈阳﹑长春和哈 尔滨等地为哈军工进行选校址考察。
1952年8月 《奥列霍夫等关于筹办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诸问题 的谈话记录》出台。此谈话记录确立了办学类型,即包括海陆 空三军综合性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提出设置学科专业方 案,即设立5个系23个专科。是学院奠基性文件。
1952年9月 返回苏联筹组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
1953年4月 率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8人和工作人员3人来华。
1953年4月30日 朱德总司令宴请以奥列霍夫为首的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 问团全体成员。
1953年5月1日 奥列霍夫等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成员和唐铎全家应邀 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礼,这成为了奥列霍夫与唐铎十五年后在 天安门观礼台上的重逢。
1953年5月5日 陈赓、徐立行、唐铎偕奥列霍夫等哈军工苏联专家参观空军司 令部教学模型展览。
1953年5月13日 奥列霍夫率领第一批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到达哈尔滨。
1953年5月14日 在陈赓等人陪同下视察哈军工临时校舍时,竟提出了35条 意见。
1953年5月末 哈军工首次联席会议上做出两项重要决定:(1)在苏联建筑 专家叶果洛夫与五个系主任就哈军工总体布局建筑方案发生分 歧时,奥列霍夫依据陈赓意见,否定了叶果洛夫的方案,支持 了中方五个系主任提出建五座大楼的方案。
(2)会议根据陈赓意见还决定“凡调来学院的技术干部,报道 后,由先与奥列霍夫面谈,了解其专业及学识情况后,提出分 配的初步意见,再带回干部部研究后,最后报给陈赓院长”。
1953年6月5日 参加由省市领导召开的研究哈军工基建进度的会议。
1953年8月 受到来哈军工视察的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接见。
1953年9月1日 奥列霍夫率领苏联专家顾问团成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 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
1953年9月 苏联专家制订的《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出炉,经奥列霍夫 签字,翻译室翻译,哈军工领导审阅、修改,最后经陈赓批 准,以命令形式颁布实施。
1953年9月 提出在各系设置苏联部队的“一长制”与中国军队的“双首长 制”发生了冲突。(一年后,同意了各系设置“双首长 制”)
1954年1月4日 致教育长徐立行的信中提出院首长的基本任务:“培养无限忠 于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现代军事技术的……身体健康并受过 锻炼军事工程干部。” “只有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成 为学院毕业生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的基础时,才可以做到。”
1954年1月 在召开的“哈军工第一届教学方法研究会”上作长篇报告。提 出“学院两个中心”思想:“一是使学院成为培养军事工程干 部的教学中心,二是使学院成为军事科学技术思想的研究中 心。” 在工作手记中写道:“苏联顾问在学院的任务,在于 帮助中国同志能独立地掌握教学及科研全部过程。“
1954年2月 与学院队列部部长、警卫营排长、司务长、指导员、班长谈话 了解基层情况后,致信陈赓院长,提出21条意见。
1954年4月23日 《工学报》“一件雨衣的故事”风波当事人。反映了中苏两军 官兵关系和文化传统差别。
1954年5月 就学院四月违纪报告和惩戒报告致信陈赓院长,提出严肃处 理意见。
1954年5月 给哈军工全院政工干部作报告“对干部的选拔、调研、配备和 使用的做法和经验”
1954年7月 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通 过了奥列霍夫一直坚持要求上报中央 军委的哈军工《第一期教学计划》。
1954年7月 11日 参加哈军工第一届军事野营训练的开营仪式。
1954年12月末 奥列霍夫正式回复刘居英。同意取消实行一年多的、不符合 中国国情的“六节一贯制”上课作息时间。
1955年初 刘居英副院长和奥列霍夫率领哈军工接受旅顺苏军军事装备代 表团赴大连、旅顺。
1955年2月4日 主持起草了《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五年(1955年 1959)年发展计划》,最早提出“应于1955年在军事工程 学院海军系成立研究生班”,并建议海军系增添新专业。同 时,起草了《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研究生班暂行条例》(草 案),还为海军司令员肖劲光草拟了在海军工程系成立研究生 班的《海军司令部命令》(草案)。
1955年9月 出席在中苏友谊宫举行的哈军工授军衔仪式。
1955年11月 参加接待越南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来学院的参观访 问。
1955年12月 9日 接待海军司令部苏联首席顾问莫 ·波 ·阿夫古斯奇诺维契率领 的海军司令部顾问团到海军工程系进行为期 10天的视察。
1955 年 12 月 受到来哈军工视察的贺龙和聂荣臻元帅的接见。
1956年2月16日 中国国防部致函哈军工,苏方同意延长奥列霍夫为首的57 名顾问的任期。
1956年2月29日 出席哈军工第一届科学技术研究会议。会上有 20 位教师登 台宣读精选出 21 篇论文。
1956年4月 奥列霍夫来华工作的原合同聘期结束日期。
1956年9月 出席哈军工为苏联专家副首席顾问叶果洛夫的追思大会,并致 辞。
1957年 与陈赓研究达成共识,在空军工程系设立“导弹原子专科“。
1957年3月27日 突发心脏病。经急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5岁。
1957年3月30日 灵柩被苏联派来的专机接回莫斯科。
荣获勋章和奖章
1942年6月20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红星勋章”
1943年2月22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红旗勋章”(第一枚)
1944年8月19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列宁勋章”(第一枚)
1944年11月3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红旗勋章”(第二枚)
1945年6月20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1941-1945 伟大卫国战争 战胜德国奖章“;
1945年8月18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二级库图佐夫勋章”
1950年11月15日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列宁勋章”(第二枚)
1954年11月5日 苏联武装力量部队总参谋部第10局授予奥列霍夫《红旗勋 章》(第三枚)
二战胜利后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保卫莫斯科奖章》
二战胜利后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攻克柏林奖章》
二战胜利后 被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战胜日本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