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唐瓦加
奥列霍夫对空军工程系的贡献
1952年,奥列霍夫苏联空军中将受苏联政府的委托,来到中国担任了陈赓院长的苏联顾问,成为了军事工程学院苏联专家顾问团第一任首席顾问。
奥列霍夫是苏联航空工程勤务中将。 1938年,奥列霍夫从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1941年6月,任苏联红军空军总司令部干部部部长,1949年-1952年,任列宁格勒莫扎伊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
1952年7月,奥列霍夫来华后,就跟随陈赓院长到全国各地为军事工程学院选址,在学院校址定下来后,奥列霍夫在回苏联组织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之前,在哈军工筹委会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就筹办哈军工诸问题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后经哈军工筹委会翻译、整理,形成了文件,也就是《苏联专家奥列霍夫等关于筹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诸问题的谈话记录》(简称《谈话记录》)。后来,陈赓院长把此文件发给了各系主任,让他们仔细研究。
于是,空军工程系的领导和教授、教员们花了几天时间专门仔细研究了《谈话记录》中的有关奥列霍夫关于建系和设置专科的谈话部分。 奥列霍夫在那个谈话记录中建议空军工程系设置六个专科:
第一专科:‘航空工程科’是培养飞机及飞机引擎修理、操纵的军事工程师。
第二专科:‘电器与特种装置科’是培养飞机内各种仪表、计速计高仪器及自动装置以及 机场内电器设备如夜间飞行降落等设备的维修军事工程师。
第三专科:‘无线电技术科’是培养管理操纵修理雷达、无线电操纵、领航设备、通讯设备的军事工程师。
第四专科:‘航空兵器科’是培养飞机上的炮、枪、弹药、炮座与枪座的电控制,炸弹的 构造、保管、安装等,投弹瞄准仪及射击瞄准装置,喷射液体及放射烟幕 设备等的军事工程师。
第五专科:‘机场建筑科’是培养勘察、设计、建筑指挥台、跑道、机库、飞机掩体、滑 翔道等军事工程师。
第六专科:‘气象科’是培养高深学理的气象工程师,担任各军区、空司、海司和航空军的气象主任和气象工程师。”
空军工程系的领导和教学人员讨论后,一直认为,奥列霍夫正是依据陈赓院长“瞄准国际军事高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紧跟其前沿水平,与时俱进,决不落伍”的要求,参照了苏联一流军校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和列宁格勒空军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的标准,提出了建立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专业设置的建议,是可以完全采纳的,是一个先进的方案。后来,空军工程系就是按照这个方案配置了干部和教员。而奥列霍夫所提出的专业设置方案也为将来空军工程系独立分建兵种学院奠定了基础,成为了兵种学院的雏形。奥列霍夫指出 :“按着这个方案 ,我们将建设一座‘院中有院、系中有系’的大学 ,这种军事技术学府在苏联没有 ,在世界也不曾有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除了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专业”和“气象专业”被分出去,调往了陕西中国空军工程学院之外,历史并没有给空军工程系独立分建兵种学院的机会。1966年,空军工程系随整个学院一起退出部队系列,成为地方院校编制,空军工程系更名为“航空工程系”。1970年,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结束了原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存在的历史。但奥列霍夫为早期创建空军工程系的贡献是不可没的。
奥列霍夫对海军工程系的贡献
奥列霍夫对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创建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给各系配备苏联专家人员方面,海军工程系的苏联专家人数是全院之最的。以1956年,哈军工全院苏联专家人数统计为例,海军工程系拥有苏联专家人数24名,其次是空军工程系21名,炮兵工程系14名,工兵工程系10名、装甲兵工程系7名。
奥列霍夫不仅保证了苏联专家在海军工程系工作的人数,而且,对海军工程系专业设置也给予了指导。在海军工程系领导接到下达的文件《苏联专家奥列霍夫等关于筹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诸问题的谈话记录》中,奥列霍夫提出海军工程系拟设 5个专科的建议。这样的设置与苏联海军一流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一致的。1953年,海军工程系领导、教授、教员讨论后,一致同意采纳奥列霍夫的建议,在海军工程系设置了五个专科专业: “水文航海”、“舰炮”、“水鱼雷”、“通讯观测”、“造船”五个专科(专业)。
1955年2月4日,奥列霍夫首席顾问亲自主持起草了《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五年(1955-1959)发展计划》,该计划对海军工程系的专业设置、招收学员、培养教师等工作项目进行了分析 ,为海军工程系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能力做出评估 ,并提出今后 五年要发展现有专业、增添新的专业的规划前景,为海军工程系的发展制定了蓝图。
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在海军工程系五年发展计划中还详细地写明了新增设专业的建议,这些准备新设的海军专业有“有线电通讯专业”、“蒸汽动力专业”、“舰艇内燃机专业”和“电工专业”,并计划设立一般军事工程学院没有的“舰艇指挥专业”,奥列霍夫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力争为我国海军多培养人才。
据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的统计资料,哈军工全院自建院新增添了7个专业,其中海军工程系新开的专业就有6个,这正是奥列霍夫亲自起草的《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五年(1955-1959)发展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落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副教授、研究“军事技术史”的知名学者赵阳辉在文章《苏联对中国海军技术教育的援助 — 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为例 (1952—1956年 ) 》中,谈到了奥列霍夫的《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五年(1955-1959)发展计划》时,写道:
“从现存档案来看 , 海军工程系是五个系中唯一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的系。人们也许要问 , 奥列霍夫作为一名空军中将 ,为何特别关注海军工程系的发展 ? 对此 , 奥列霍夫本人给出了回答。1955年 2月 , 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五年 (1955—1959)发展计划 》的说明中写到 : 本计划是根据《海军五年发展计划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用舰船制造业十五年发展计划 》而制定。同年 2月 4日 ,他在附给刘居英副院长的亲笔信中说 : ‘请将与学院海军系五年发展计划有关的文件草案译出、修正 ,并呈报上级机关。由于所涉及的问题的迫切性及其须要在一定期限解决 ,我认为最好不迟于今年 2月 12日派遣三系主任和他的顾问赴北京 ,以便将上述文件呈报海军司令员’ ”。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奥列霍夫不仅为海军工程系制订了发展计划,而且为了尽早实现此计划,还建议海军工程系主任在一周之内将计划上报军委海军司令部审批。
《海军工程系五年(1955-1959)发展计划》中,奥列霍夫还提出“培养研究生”的建议。认为,这是解决海军工程系短缺教员的有效办法,是培养青年教员的最好途径。奥列霍夫写道:“由于迫切需要海军技术和武器各方面的有高度素养的教育干部和科学干部,应于1955年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成立研究生班”。奥列霍夫是一贯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在建院之初,他就建议过:“用培养研究生的形式 ,建立学院自己的培养科学教育干部的制度 ”。
为了让中国海军司令部早日批准在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实施招收研究生的计划,奥列霍夫还为海军司令部草拟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成立研究班的问题 》的公文,同时,还为学院草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研究班暂行条例 》的文件,在这个条例中,对培养目标、招生程序、学习期限、指导教师、学习计划、学习方式、研究生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海军工程系开创研究生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55年10月,海军工程系领导遵照奥列霍夫的指示精神,任命了慈云桂等三人为研究生导师,并招收“鱼雷武器及鱼雷射击指挥仪”、“无线收发设备”、“雷达”三个专业各一名研究生。后来,研究生导师之一的慈云桂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出任了哈军工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
奥列霍夫提出在海军工程系开办研究班,培养研究生的建议,不仅开辟了哈军工培养研究生之先河,而且,很快,全院其他各系也都效仿海军工程系纷纷办起了研究生班或招收本专业第一批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和招生模式是与海军工程系的是大致相同的,例如,1956年3月和6月,空军工程系就先后招收了10名研究生。可见,奥列霍夫对海军工程系的指示,也给全院的教学带来了新变化。
现在看来,奥列霍夫起草制订的《海军工程系五年(1955-1959)发展计划》是是符合当时中国海军发展的实际需要的文件,是指导海军工程系教学和科研的战略性文件;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由于当时第一艘苏联核动力潜艇(列宁共青团号)是在1958年12月才试航成功的,所以,奥列霍夫可能就是鉴于那种情况,而没有将导弹时代的新兴专业列入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五年发展计划中,而其它的能设置的专业,奥列霍夫都提出来了。这不言而喻,奥列霍夫首席顾问为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的发展壮大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奥列霍夫对设立“导弹原子专科”的贡献
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首席顾问生前都谈论过在哈军工成立导弹专业和建立导弹专科的事宜,他们共同认为成立一个新系需要有领导干部、教员的配备,房舍安置、学员的招收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由于导弹专业是现代机密的新学科,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不曾有过的,所以,成立导弹专科和将来成立导弹系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是不少的。其中主要困难是教员的来源、房舍的安排等。鉴于当时学院的条件,不太容易一下子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陈赓院长决定先成立一个“导弹原子专科”,作为向成立导弹工程系和原子防护工程系的过渡。
据奥列霍夫首席顾问介绍,在苏联,导弹工程系是设立在苏军炮兵工程学院的,因为导弹的载体首先是火箭,而火箭是属于火炮弹药之类武器的,是归炮兵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当时,哈军工就有一个火箭武器教授会,就是设在炮兵工程系的,是由任新民教授任火箭武器教授会主任的,其它系都没有那个专业的。
但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首席顾问根据哈军工的具体实际情况,考虑到哈军工各方面力量最强大的系是空军工程系,所以,有意向把“导弹原子专科”设在空军工程系,二不是设在炮兵工程系。
当时,空军工程系的教学科研力量最强;教授、副教授、老教员人数全院之最;招收学员的人数全院最多;教学大楼不仅全院最大,也是中国最大的大屋顶的教学楼。人们还记得,在空军工程系大楼启用时,当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一进大门就扯着嗓子大叫起来:“太漂亮了!” 接着又说:“在苏联的军事院校中也找不到这样大型的、设计漂亮的教学楼。”同时,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首席顾问还认为,系主任唐铎是从苏联空军最高学府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兵器系毕业的航空军械工程师,业务能力很强,相信他有能力办好。所以,后来,就真的决定把第七科,即“导弹原子专科”设在了空军工程系里,并任命唐铎兼任第七科主任。
高小林著的《导弹工程系》书中记载了哈军工俄语首席翻译员锻钢对那次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就创建“导弹原子专科”的重要谈话内容的回忆。当时,锻钢是作为在场的翻译员自始至终地对那次重要谈话进行了翻译,下面是书中的锻钢的回忆:
“当时两位领导就开始研究如何成立导弹系。但成立系,需要领导干部、教员、学员和房舍,又要快上(多个年级一起上),特别是教员,难!
奥列霍夫曾是原苏联空军工程学院的副院长,对空军工程系也有好感!当然,空军工程系又是主导领头的大系,人多、专业多、房舍多,特别是教员多,当然就优越起来了。
陈院长的办法是先在空军工程系设立新科(即第七科,导弹专科),交唐铎主任主持筹建,一切问题交由唐铎解决,空军工程系内部的干部、教员、房舍配备也比较方便。
唐主任将一系的拔尖教员猛向七科的专业教研室调进,如马明德、陈启智、曹昌佑等。腾房舍、订设备,远比调动教员容易。这就是陈院长的妙招,仍是‘欲取之,先予之’。
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主要调研并介绍了苏联炮兵工程学院的导弹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情况。
当时,在学院工作上,双方商定重大决策都是两条线上报:学院首长向军委总参上报,顾问团首席顾问向军委的总顾问团上报。
陈院长回北京后,刘居英、刘有光在学院主持工作!陈赓院长早已在北京任作战副总参谋长了。但主要的点子、决策及拍板,还是陈院长。
奥列霍夫已经通过他们的系统上报,并且1956年夏,奥列霍夫借回国休假机会,还要到具体的相关学院,找人落实到具体的人才行!所以到1957年冬,已经有一位导弹专科顾问席德洛夫来到了院内,且1958年新年时我们还以全科学员的名义,给这位顾问发了封新年祝贺信!
1958年暑假,七科基本上就脱离空军工程系自立门户成为导弹工程系了!
1957年3月,院长顾问奥列霍夫突发心肌梗,不幸逝世,他未能亲眼看到哈军工的导弹工程系正式成立,令人惋惜。”
第七专科就是这样于1958年3月在在空军工程系成立了。当时原子防护专业也纳入筹建工作中,与导弹专业一并考虑,所以,被称为“导弹原子专科”。
陈赓院长任命空军工程系主任唐铎兼任第七科主任、高天炎任政委。周祖同任副主任,苏克任副政委。第七专科(导弹原子科)成立初期设立了两个专业:“弹体发动机专业”、“操纵系统专业”。同时设立了三个教授会:“弹体发动机教授会”、“维护使用教授会”、“操纵系统教授会”。
现在看来,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在哈军工做出了特殊安排:把第七专科(导弹原子科)安置在空军工程系里,并任命唐铎兼任第七专科主任都是完全正确的。唐铎没有辜负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的希望,猛调进了教员,将系大楼的东侧划给了第七专科,同时,调400多名学员到第七专科学习。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又联系了苏联专家,这样,在短时间内,把第七专科成功地办起来了。
在这里,笔者要感谢高小林著的《导弹工程系》一书记载了哈军工俄语首席翻译员锻钢的回忆,为我们哈军工导弹系早期的创建历史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史料,让我们了解到了,当年,陈赓院长和奥列霍夫首席顾问要在空军工程系,而不在炮兵工程系设立第七科的“内幕”,知道了“导弹原子专科”成立的来龙去脉。
虽然奥列霍夫没能亲眼看到第七专科的诞生和导弹工程系、原子防护工程系的成立,但他生前为奠定这两个系的成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