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第二篇 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的将军们
奥列霍夫将军与唐铎将军的友谊
唐瓦加
上世纪三十年代,瓦季姆•伊万诺维奇•奥列霍夫与唐铎是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认识的。1933年,奥列霍夫进入了茹科夫斯空军工程学院预科学习。1934年11月,学院创办了空军兵器系,这样,奥列霍夫作为第一批新系学员上了这个空军兵器系,并担任了该系的学员党支部书记。
空军兵器系主要是培养学员对航空飞行器的军械和兵器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方面全套技能,这为奥列霍夫后来作为工程技术勤务将军来华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934年,唐铎是从苏联空六旅考入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预科的。1935年,又通过另一次的考试,他进入了空军兵器系学习。就在那年秋季学院开学不久,空军兵器系就举办了欢迎新学员党员支部全体会议,那时,唐铎已是拥有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和苏联联共(布)党员,所以,他被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
在会上,新学员党员们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当奥列霍夫书记听完唐铎自我介绍后,并得知唐铎是来自中国的学员,他马上从座位上站立了起来,走到唐铎面前,紧握着唐铎的手,说道:“欢迎您,来自中国的同志!”,紧接着,奥列霍夫书记转过身来,对在座人员说道:“我看,现在,我们支部快成为共产国际支部了。”奥列霍夫的幽默话语逗得在场的党员同志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了。此时此刻,奥列霍夫书记的那种热情﹑真诚﹑幽默给唐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唐铎对他尊敬和爱戴。同时,奥列霍夫也喜欢上了这个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不爱出风头的中国人。从那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楼内,还是在外面的操场上,奥列霍夫只要见到唐铎,他总是要停下来与唐铎握手问好,就唐铎的学习情况聊上几句。一年后,空军兵器系党支部进行了改选,唐铎被选为党小组长、党支部委员。这样,与奥列霍夫相处的时间增多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就更加牢固了。
唐铎一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作为学院阅兵方队的总指挥奥列霍夫就看中了唐铎。那时,奥列霍夫对唐铎说道:“合格的军事院校的学员一定也应该是一名真正的军人,队列行进是一名军人的基本功,每个学员必须做好。”他又说:”对于莫斯科的军事院校学员来说,没有参加过红场阅兵检阅的学员,就不能算作合格的毕业生。我可以推荐你加入我们学院的阅兵方队。但你要先递交一份申请,学院训练部批准后,那样,你就是学员阅兵方队的队员了,你就可以来训练了。”
唐铎听后喜出望外,他真没想到一进学院,党支部书记就给自己提供了如此光荣机会,他从心眼里感谢奥列霍夫对自己的关心。
没有多久,唐铎参加红场的阅兵的申请被批下来了,他心情激动,情绪高涨,正确地处理了学习与阅兵训练的关系,立刻参加了学院阅兵方队的排练和训练。当时,方阵总是把低年级的学员安排到方队前面,而高年级学员紧跟在他们的后面,唐铎一进入方队,就被奥列霍夫安排在方阵的头排,而学院阅兵总指挥奥列霍夫则作为领队走在方队的最前面。唐铎十分高兴能随着奥列霍夫参加每年两次的莫斯科红场阅兵。
1938年,奥列霍夫从学院毕业,被调到苏联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工作。但他们俩谁都没有想到,十五年后,他们俩还会相逢,还会一起工作,但这一次,他们是在唐铎的祖国为创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程技术学院而走到一起的。
1953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刚到北京以奥列霍夫为首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和刚归国的唐铎一起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礼时,这两位苏联军校的同学十五年后又重逢了,这意想不到的相见,让他们心情激动,紧紧拥抱,互致问候。
1953年5月12日,奥列霍夫为首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和唐铎一起从北京登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列车,同车奔赴哈军工报到上任了。在途中,奥列霍夫与唐铎的交谈就从未停止过,他们都说俄语,无需翻译,畅所欲言。奥列霍夫首席顾问语重心长地对唐铎说:“很高兴与你在中国重逢,并一起前往哈尔滨。我们是同学,又是战友。现在还是同事,我们一定要为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唐铎点头同意地说道:“这次归来,我就是为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我要尽全力报效祖国,现在有你们苏联专家的真诚帮助,我对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工作充满了信心。”
唐铎永远忘不了到哈军工不久,就和奥列霍夫首席顾问一起参加了为哈军工全院军事野营选址的工作。那是1954年初的一天,奥列霍夫在院系领导李懋之、唐铎的陪同下,不顾天气寒冷,到哈尔滨市郊区阿城地区考察野营营地地形。由于那儿是山地,荒无人烟,上山没有公路通行,所以,选址人员只好下车步行上山了。奥列霍夫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太好,爬几步山就要停一下,然后,再往山上行进。唐铎主任见到此情况,就劝他下山休息,但奥列霍夫顾问坚决不肯下山,还风趣地说:“我是出来工作的,又不是来享福的。”
中午时分,学院考察选址团队终于到了山顶。大家坐在岩石上,冷风阵阵吹来,又无法遮挡,只好顶着风开饭。由于饭菜是学院食堂给准备的,所以,带来的午饭都是中餐。但很遗憾的是,没有来得及从苏联专家驻地《大和旅馆》给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带一份西餐来。但奥列霍夫顾问毫无怨言,也和中国同志一样,拿起食堂做的中国普通的凉饭、凉菜吃了起来。饭后又坚持继续考察选址,直到天黑才下山,当车队进入哈尔滨市内时,夜幕早早已落下。
1954年陈赓在野营训练的入营仪式上讲话,后排左起:张文峰、李懋之、葛燕璋、奥列霍夫、唐铎。
由于过渡劳累,第二天,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就病倒了。上午时间,唐铎闻之就赶去看他,只见奥列霍夫首席顾问躺在床上休息。他见到唐铎进来后,坐了起来,对唐主任说:“昨天上山,我是累了一点,休息一下就会好的,这毕竟是我的工作啊!” 辞行时,唐铎劝首席顾问多休息两天再上班,还嘱咐顾问夫人奥列霍娃好好照顾奥列霍夫。
但谁也没想到,到了下午,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就出现在空军工程系的实验室中,唐铎主任又见到他,忙问到:“您怎么来了?您的病好了吗?” 奥列霍夫首席顾问说:“中午,我就感觉好多了!在我的工作计划中,今天是要检查实验室工作的,不然,过两天我还要去北京出差,工作是不能耽误的。”奥列霍夫首席顾问在哈军工就是那样拼命工作的,真把哈军工当成了自己的家。
奥列霍夫对哈军工的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废寝忘食﹑全心全意。他亲自下工地,检查教学大楼的建筑进度和质量;亲自到学员宿舍,检查内务卫生;亲自到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亲自检查教员备课情况,听教员试讲;亲自到实验室,检查实验结果;亲自检查学员的军容风纪,杜绝不良现象发生。他及时向学院领导反映发现的问题,力争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他关心学院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真正地为办好这所军事学院而亲历亲为、呕心沥血。奥列霍夫的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给唐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列霍夫将军在华的工作聘期是到1956年4月结束的。但他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一定要看到哈军工的第一期学员毕业之后再启程回国,所以,延期了聘期合同。但不幸的是,1957年3月27日,奥列霍夫顾问在哈军工忙碌工作之后的晚上,在哈军工苏联专家顾问团驻地《大和旅馆》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55岁。
奥列霍夫不幸逝世后,唐铎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第一位在哈军工院报《工学》上发表文章:“光荣的道路—-悼战友奥列霍夫同志”介绍奥列霍夫生平,沉痛悼念自己尊敬的同学、战友。
《工学》报出版《追悼瓦·依·奥列霍夫同志专刊》(第一页)
唐铎生前十分怀念奥列霍夫将军,唐铎对笔者说:“二战胜利结束后,苏联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很多与我一起在军队工作的同事和战友都被安排复员和转业了,而我从战场前线作战回来后,接到的苏联空军干部部的调令是派我到彼尔姆空军技术学校任教,我之所以能留在苏联空军部队继续工作,这多亏了当时时任苏联空军干部部部长的奥列霍夫同志的关照......,那是他对我的信任,真是他关照了我。”
1957年6月,唐铎随刘居英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参观团”出访苏联和东欧时,和刘居英副院长一起在莫斯科看望了奥列霍夫顾问的夫人奥列霍娃,转达了陈赓院长等哈军工领导的亲切问候。
1959年7月,唐铎带着全家到苏联乌克兰探亲,并在莫斯科转车时,仍挤出时间带着全家人看望了奥列霍娃。
现在笔者继承唐铎的遗志,在俄罗斯的网络上查找着奥列霍夫将军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故事,并翻译,编写,介绍给广大的中国读者、网友和哈军工人,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有关奥列霍夫在历史上的功绩、学习他的优秀品德和高尚精神。同时,笔者还整理并编写出了“奥列霍夫将军大事记年代表”,为哈军工校史上的重要人物奥列霍夫首席顾问的生平做了重要的补充,尽了哈军工前辈的后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