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纪念北京陈经纶中学建校百年华诞
李慧芬
2021年3月20日,从微信里收到“北京陈经纶中学‘百年校庆’历届校友登记表”。我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六十五年前教我育我的北京女四中。勾起我对花季年华考入女四中那段并不如烟的往事回忆,对在女四中的学习、体育、社会工作的眷恋。那是对我这一辈子打基础、影响最深远,最丰富、最愉快,终生难忘的三年。
何去何从
1955年我以5门主科都是100分的成绩于北京十六中初中毕业。十六中是解放后成立的新校,还没建高中部。父母亲希望我早点就业,就托人和“中国照相馆”的经理说,他们的三女儿喜欢画画,希望来照相馆学徒。那时没有彩照,彩色照片都是人工上色。15岁的我已亭亭玉立,经理一看,非常喜欢。第二天就让我去上班了。
中央美术学院坐落在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离“中国照相馆”很近,步行也就10分钟。这是艺术类的大学,年龄小的、初中毕业的也收。我怕考不上,没告诉任何人就去报考,经过了笔试、写生、面试。出乎预料,大约一周后,当我下班路过这里时,看到录取的新生榜上,竟然有我的名字。父母亲非但不高兴还很生气,说我胆子大,主意正。说什么也不同意供我上中央美术学院,再学习四年。
一气之下,我又报考了不需要交学费,管吃、管住的北京机械工业学校。这是中专,毕业后马上可以到工厂上班。经过考试,和我一起去报考的几个同学都没被录取,只有我榜上有名。我既骄傲又兴奋,憧憬美好的未来。但是,按要求参加查体后,发现我8岁时得的肺结核还没完全钙化,因身体不合格被淘汰。我失望的一夜都没合眼,泪水沁透了半个枕头。第二天一早就鼓起勇气,去央求父母亲开恩,只当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同意我去试试,报考高中。
我心中的圣殿
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大桥附近的女四中,前身是1921年创立的崇贞女子学校,离我家很近。每当上下学时间,在朝外大街上就会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队队梳着两条小辫,小辫上扎着彩色飘带,身着白色上衣、藏蓝色下摆镶着两道胡蓝色边的裙子,黑鞋、白袜子的女学生。路上行人的“回头率”极高,特别同龄的女孩子无不赞美、羡慕。那时朝阳门外全部是低矮的小平房,唯独女四中鹤立鸡群有二、三层的楼房…。女四中简直就是我心中的圣殿。
我鼓起勇气报考了女四中。经过数学、文史地、生物、俄语等考试,我觉得题目不难,考得应该不错。能否录取,要等二十几天后。这些天,一天比一天过得慢,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盼到了发通知那一天,等到天黑也没盼来邮递员。我不吃也不喝,几乎一句话也没有了,就蹲在院子里低头看蚂蚁。强烈的上进心、求知的欲望,继续上学还是去学徒,像十五个水桶在我心里七上八下。忽然灵机一动,我一口气,跑到朝外神路街邮局,查问有没有我的录取通知书。邮局的一位女职工,看我气喘吁吁,脸色苍白,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到一大堆信中找。一位40多岁的老邮递员,满头大汗地从外面回来,大声喊着:“这份录取通知书,又没找到人”。我连忙跑过去一看,正是我的。我家地址是荣盛夹道7号,7字上边一笔被邮戳压上了,邮递员送到1号去了。当父母亲得知:和我同时从十六中初中毕业的几十个女生报考女四中,只有两人考入了女四中,也可以说只有我一人,因为另一人是‘试读生’被录取;在我家附近,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连一个考上的都没有。母亲高兴地说:“这是天意,砸锅卖铁也得让她上”。就这样误打误撞、一波三折,我像做梦一样,考入了北京女四中。
老师像妈妈
走进学校的大门,一条林荫甬道对着二层楼的校办公楼。转过去是几座3层楼的教室,一排排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古朴典雅的图书馆、体育馆…。我新奇又紧张,活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我被分在高一(3)班,教室宽敞明亮,墨绿色的玻璃黑板镶嵌在雪白的墙上,摆着一排排整齐的桌椅,我就坐在第二排中间。那时我们称呼老师“先生”。我清晰的记得,俄语顾先生,穿着朴素大方、气质非凡,站在讲台后面,用俄语讲课并提问,声音娓娓动听。不时,手拿石笔把问题用流利、漂亮的俄文书写在黑板上,隽永而秀美。伴随着对老师的崇拜,我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
语文郭荣民先生是“老”姑娘,终身未嫁,却有母亲般的声调、笑容和胸怀。她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一次,学校组织征文比赛,题目是“愉快的星期天”。我写了同学们粉刷教室,在劳动中度过了愉快的星期天。老师觉得内容、题材、语言表达都很好,就作为范文在班上读。读完后,她不但没有表扬我,反而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我。原因是文中有句“同学们一个个像小鬼儿似的”对满脸、满身白灰点子同学的形容。她非常严厉的说:“难道建筑工人都是小鬼儿吗?这说明缺乏对工人阶级的感情”。尽管这次征文比赛我还是得了二等奖(无一等奖),老师的批评像刀子一样,深深地扎在我心中。还有一次,作文中有好几个“无”字都写错了。我解放前学的繁体字,无字上边是个卧人,所以一直写简体字时上面多一撇。她没有批评,更没有惩罚。下课了,把我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细声细气地对我说:“我舍不得给你扣分,下次一定不能再错了”。响鼓不用重锤敲,这个字和她那慈母般的关爱,让我心存感激,记了一辈子。
代数舒毓贞先生授课认真、态度谦和;物理林婉、化学黄辉吉先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还有班主任陈景仁、校长潘基…,几十年来他们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的梦中浮现。
练就了健康的体魄
在我们教室后面,是有四条400米跑道的大操场,一人多高、六层台阶、坐北朝南、可坐上百人的看台。体育场旁边还有个体育馆,里边有篮球、排球场地,单杠、双杠、高低杠、平衡木…,一应俱全。
体育沈正德先生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无论是上体育课还是清晨、傍晚,总是身穿浅色运动服,活跃在操场上、体育馆里。她非常喜欢我,单、双杠,自由体操、平衡木,蓝、排球,田径项目我学得都不错,只是臂力差一些。一次我练爬绳,上去了,下不来,一松劲从上出溜到地,已磨出老茧的手被擦破了,鲜血直流。我连忙跑到校医室,包扎了一下,回来继续爬。沈先生鼓励我说:“有这种精神,必能练成”。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不但顺利的通过“劳卫制”一、二级,还在15至18岁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练就了健康的体魄。我出生在贫苦的家庭,解放前夕还得了肺结核,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外号“小不点儿”,上女四中三年,竟然身高长到一米六五,后来成了身体健壮的运动员。
30多年后的1989年,我已当了天津市副市长。偶然,在一本体育杂志上,看到世界冠军中国女排铁郎头郎平的启蒙老师沈正德的报导,再次激起了我感恩、怀念的浪花。提笔给沈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沈先生向校长汇报后,想到天津来看望我。我说:“作了多大官,也不能忘本,我是学生、晚辈。”最后,我在天津驻京办事处和沈先生等亲切聚会。
前左起范光莹、章彬杰(副校长)、李慧芬、沈正德、陈秀春
后左起冯伯英、李正勋(副校长)、吕宝仁(校长)、杜克信(书记)
锻炼了工作能力
1956年女四中成立团委,第一届团委会,黄韵梅先生任书记,黄先生是本校毕业留校的,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非常老练成熟,有解放区进城干部的“范儿”。她是共产党员,经常组织全校的少先队、共青团活动。高二年级四个班各选一名学生委员,我被选中并分工为宣传委员,能参加黄先生主持的团委会各种会议、近距离接触我心中的榜样、担任更多的社会工作,别提多高兴了。当时,女四中初中部三个年级各4个班,高中部三个年级各4个班,共24个班。在黄先生的指导帮助下我牵头组织,每班出一名通讯员,办了一张油印的小报,每月出一期。在进校门的甬道两边各立了两块黑板,每周出一期黑板报,起名“海燕”。小报、黑板报的报头、版面设计,刻蜡版、抄黑板,都是我负责,有时找同学帮忙,多数是我自己干。我还要到各班收集稿件,然后审修、编辑。虽然占去了我许多课余时间,但是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从中我学到许多知识,还锻炼了工作能力。每期出版前我都画出成比例的、正规的小样,所用的八开绘图纸,是我用每天省下来的早点钱买的。到我毕业离校时,装订整齐、漂亮的两大本小样,留给了校团委会,…。
后左3黄韻梅 前左1李慧芬
高中三年,我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57年还被评为市级模范团员。1958年我以8门主科均为5分的成绩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在我离开女四中60多年的学习、工作生涯中,在每个岗位上,无论顺境逆境,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无不是受益于青少年时期教我育我的北京女四中。每当我回首这三年的青葱岁月,我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怀念、感恩,祝福和期待。
(光阴似箭,女四中早已先后更名为“朝阳中学”、“陈经纶中学”。学校已发展扩大至近两万名学生,是朝阳区乃至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中学。)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