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10-82851088
电话:010-82851068
邮箱:hjg.bj@163.com
邮编:10019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31号院新奥特科技大厦8层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
记校友合唱团两周内成功完成线上合唱演出
哈军工北京校友合唱团参加“初心与恒心-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线上合唱展演”,演唱歌曲《追寻》。经专家组评分和群众投票,两首歌分别获得老年组最佳表现奖与展示组最佳组织奖。
由于新冠疫情,时隔一年多,哈军工北京校友合唱团刚刚恢复线下活动仅一次,即5月16日的活动。却在5月19日接到中国合唱协会和音乐出版社联合组织的“初心与恒心-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线上合唱展演”组委会通知,我们上报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因服装是军装,组委会担心专家们不认可,同意给我们一周时间,再报备一首线上合唱演出录像。当晚团委会紧急召开线上会议确定报一首新歌《追寻》。5月24日由李曼俊迅速组建了制作团队,确定王勤和史俊富为技术指导及制作;肖峰立负责联络组织,落实场地等;各声部长负责本声部人员上交个人“干音”作业;确定录像设备提供人,录像操作人员等等 。
疫情期间团内熟练掌握线上合唱方法并会唱此歌的人员不到20人,离上面规定的不少于25人参赛的人员限制还有距离。然而全团发扬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的精神。很多老同志为了及时交上“干音”作业,克服身体弱,对电脑使用不熟等等困难,迅速熟悉歌曲,愣是按时交了作业。比如男高音86岁的王经方、还有蔡之勇、杜渝生、男低音的马左书、刘希舜、沈颂安(代替唱)。男高音的吉小兵、关建华较早熟悉《追寻》,在声部练习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积极参与者还有:女高音的唐双延、汪美鸣、孙佳、于宏琪、韩彬、王征、关英、时晓园、朱千里;女低音的范燕燕、李曼俊、冯海晴、冯海宁、赵迎春、田和平、田爱民、杜北雁等等。冯海宁在接到任务的当天,考虑到这首歌的节奏和声部间的连接难点,主动请缨,连续作战,当晚制作出合唱版,并发到群里供大家跟着练习。为了给大家做视频示范,田爱民仅用一天就交上作业。杜北雁下颌骨关节发炎,她忍着疼痛坚持学歌,按时上交了干音作业。田和平刚回国不久,她克服身体不适,突击学会干音录制方法,也按时交了干音作业。孙蕴兰负责女低声部干音作业的修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承当了上课时排练录音和剪辑的任务,每天加班到深夜;新学员姜春玲、崔红蕊、朱红叶不但按时学会新歌,还主动请战参与了录像现场工作。全体团员在困难面前没有选择退缩,体现了哈军工人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团长傅森亲自带头录了男高,男低两遍干音,男高音部声部长沈颂安在录制男高音后,现学男低音旋律,并交了干音作业。有几位一时因多种原因来不及交干音的男生李刚、唐露、杜渝生、女生时晓园,也在30日合唱集体录像后,由汪美鸣、于宏琪大姐热情协助,耽误吃饭到下午一点半,完成四份干音录音。杨立等当日积极报名录制干音。总之,全团紧急行动,互相帮助,竭尽所能,终于按计划于5月31日完成干音素材的上交。从任务下达到交作业,仅仅用了五,六天的时间!
合唱是一个必须团结协作方可完成的艺术形式,四个声部的配合要达到默契甚至是天衣无缝的程度,才能实现作品的要求。团队的四个声部密切配合是这次任务顺利快速完成的重要原因。每个声部长都尽全力招呼本声部团员,落实各项工作的细节,这是合唱团组织结构健全的良好体现。
在疫情过后,我团荣幸地请到了荣宁指挥。他有带各年龄段合唱团的经验。他年青,精力充沛,实力雄厚。他风趣幽默,没有架子,受到大家的欢迎。当得知合唱团有紧急演出任务,他便马上调整训练计划,转战《追寻》,指出该曲的注意要点和难点。并在录像现场完成全曲的指挥。钢伴张吕有扎实的钢琴演奏功底,在他协助下完美实现了钢琴伴奏的录制。
为了按活动组委会的规定完成全体合唱人员的现场形象录像,团委会确定了录像为登台演出形式。为了解除大家歌曲不熟,不敢上台的思想顾虑,王勤用微信将近400字,耐心从技术角度细致讲述了不用紧张的原因,语言幽默令人放松。肖峰立经过努力落实了环境条件较好的自动化所为录像场地。5月28日年近80岁的史工和曼俊大姐远路奔波,亲自提前带着电脑,优盘等赶到演出现场完成设备调试。肖峰立在沈颂安协助下落实钢琴师将钢琴提前调准琴音。李曼俊主动承担起表演现场声部站队的安排任务。唐双延将历次声部站队规律加以及时提供。这次登台录像,最大的担心是声部人数不平衡,疫情期间,男生参加线上学习的人相对较少,队伍年龄也偏大,但是为了合唱的完成,在声部长吉小兵的组织下,能到场的全到了。刘希舜刚刚感冒,也带病参加了录像,而且全体参演团员无一差错的完成服装和乐夹等的准备。王征负责联系荣宁指挥,随时请教沟通。沈颂安负责联系钢琴伴奏张吕。陈捷主动承担钢伴用车……5月30日上午全体团员,虽然不少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但个个精神饱满,终于按计划完成了登台演唱和录像。
为了实现多机位录像,团员李曼俊、沈颂安、关建华、沙苏燕、史俊富、赵迎春等主动拿出家中最好的照相设备,不怕设备沉重,全部带到现场,确保了录像质量。现场孙蕴兰、汪美鸣、李志甫、沙苏燕和新学员崔红蕊、姜春玲、朱红叶都自动到位安排录像。录像时满头白发的史工亲自站到近一米高的桌子上进行现场操作,令大家当时真是又担心,又感动。合唱团每一个成员都自觉关心集体的事情,这种军人必有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5月31日起,王勤和史俊富负责表演内容的加工制作,吴春华负责片头,片尾和字幕的完成。这项工作是表演成败的关键。王勤和史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紧锣密鼓,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他们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既需要调好每一个人的声音速率,起伏变化,逐个小结的调试准确,还要照顾到各个声部的关系。同时要把所有人初期唱的“地”,一一改成“的”。并把录像制作完成。多个演员形象的放大缩小种种变换。反反复复,不知改动了多少次。因为只有一个原始素材,他们把录像复制了127遍,每个演员形象三遍,还要加入指挥和钢伴的形象等等。正像王勤自己所说“军工人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越是难做的事,越有干劲!”,为了达到精益求精,上报前,制作组精心核准,李曼俊分声部按小节的第几拍提出修改意见,于宏琪提出指挥强调的声音强弱变化,大家仔细的听出未修完的“地”音,连养病中的郝力都在帮忙找出有些人节奏唱错的地方。唐双延一边照顾病号,一边第一时间指出“飞翔追寻”的画面遮挡了党徽及党徽不宜搞翻滚等重要意见,吴春华在下班的路上还在用微信视频与王勤沟通字幕中颜色修改的方法。总之,这是需要何等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的任务呀!这是多么自觉且紧密团结协作的集体!也许这就是哈军工人的团结协作和顽强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终于,赶在6月6日晚上10点30分完成了全部制作,经制作团队把关审查后按时上交比赛组委会。制作总共用时6天。
哈军工合唱团从接到比赛组委会通知到完成线上合唱的全部制作,总共用了16天时间。这是什么速度,这是军工速度,是哈军工人为了成功,大家团结协作,有纪律,听指挥,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哈军工精神的又一次具体体现。虽然团员们多是74岁以上的老人,但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使得他们仍然充满活力!